前半生是正文,后半生是注解:读余斌的《张爱玲传》
张爱玲是个传奇人物,自然有不少人为她作传,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一大堆。其中绝大多数单看标题就令人吃不消,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什么「也孤独,也灿烂」,还有「你因灵魂被爱」。标题就这样矫揉造作,内容只会更可怕。余斌的这本初看就比较平实,作者声明「决不把传记当做传奇来做」,诚恳客...
中国式的有毒家长和嫁给大山的女人——评淮上BL小说提灯看刺刀
虐恋小说:挂在嘴边的都是爱,做的没有一件事是爱。
閱讀從0開始的獲利模式》,在創造個人生涯上的五個得着
前言 最近買了台灣一名個人品牌發展教練/部落客//作家于為暢的兩本書。今天想介紹的,就是《從0開始的獲利模式》。這本書拆解上班族跨界到網路創業的詳細步驟。教導讀者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網路事業,發揮網路的聚寶盆效應,創造多元收入。作者的生命故事 作者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喜歡從事需要定時定後進辦公室的工作。
别的女孩请你看!
常躺在上面的两本书也是蓝红色的。一本是蓝色布面装帧的《色:彩书一种——1993 年 6 月》,另一本是被红色 PVC 包裹的《慢慢微笑》,两本皆出自英国导演、诗人、艺术家德里克·贾曼。它们躺在桌边白绿色的宁静洋桔梗下,蓝与红,平静与炽热,制造出对冲与和谐。
断前缘
书评
《她厌男,她是我女友》书评
故事讲述了金胜俊在惨遭“短信分手”的四年后,偶遇前女友,却惊讶地发现,从前那个可爱温柔的女孩儿竟变成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谈吐、气质、思想都与从前大相径庭。但急于鸳梦重温的金圣俊顾不了那么多,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让女孩回归本来面目,让生活“重回正轨”。
关人杰:邦葛罗斯教授去沙东
评贝淡宁的《沙东院长》
254|书评 | 知识、技术与资本主义时代的印度棉农
在南印度的泰伦加纳邦,关于种植哪种棉花种子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已经成为关乎农业未来的两个相互排斥的观点的中心:转基因棉花还是有机棉花?普渡大学人类学教授安德鲁·弗拉希斯(Andrew Flachs)的新书《培养知识:生物技术、可持续性与印度棉花资本主义造成的人类代价》揭示了新技术对农民产生的“去知识化”的影响。
吴苦禅:王金波散文选《跋涉》读后感
为了一种召唤,你注定要跋涉终生,不要问能得到什么,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神圣。——《跋涉》卷首语
大卫·鲁尔森评《将熟悉变为陌生》
《将熟悉变为陌生》可以开启一档精彩的播客节目,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播客节目之一的头几期
克里斯蒂安·斯塔尔评鲍曼《将熟悉变为陌生》
这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它涵盖了鲍曼职业生涯不同阶段作品的多个方面,并在一次谈话中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读后
一方面,作为一个集体的社会需要更具多元性和包容性,让人们不再感到孤独;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个人,如何对抗孤独、善用孤独,而不是从众和跟风,则是一个严肃的生命课题。
书评《伊斯兰在亚洲》
总结一下优点:1、涵盖的冷门国家较多,比如中亚等国(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2、伊斯兰女性的消费和政治参与角色都有涵盖;并不像其他的书一样只看政治参与。即便有些地方显得很突兀,但想要走遍世界难免走马观花。3、讲到了一些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伊斯兰群体,比如尊崇“新”先知的Ahmadiyya派。
【读托尔金】我为什么反复阅读《魔戒》
为什么对中洲着迷?这个问题或许每位“精神上的中洲子民”都会被问及,而回答起来却绝非易事……
书评<<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
希望佛教与亚洲人能在亚洲长存。也希望藏族人能自豪地在西藏生活,无论说什么语言,信什么宗教。
Social Science Roots of Queer Theory
读过书评后,教授在聊天中问道,是否我对Heather Love,an established scholar,的新作Underdogs有种含蓄的失望。“确实”,我说,“她是我最喜欢的学者。她上一本也是第一本书的出版,已过十余年。所以我真的很希望看到一些重大突破。
隐形暴力的书写——评《篡改的命》
历史的暴力难以直接书写,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却常常隐于无形。在少数人冒险和投机的鼓励下,多数人走向了悲剧,而这支前赴后继的庞大队伍却从未停歇。
艾丽斯·门罗的拉片室:《逃离》
艾丽斯·门罗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这是理解一切写作的根基。
致我们挚爱的弗朗科·马里
弗朗科·马里是革命年代的旧梦,是雪花般的美丽符号,革命结束了,不必愤懑难平,也不必郁郁而终,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把自己温柔地了结,避免和世界一起劣化。
恋神的人——格雷厄姆·格林的一种阅读
你剥走了我所有的谎言和自我欺骗,就像他们为一个即将到临的要人清除掉瓦砾一样。现在这个人已经来了。——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马可福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