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金马 | 斗鸡走马,乱齐民。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说实在话是好些天没正经写什么了,最开始给自己安排一周写个一两篇的,以为特简单,没想到……我总是高估自己。今天早上醒来看微信,新周刊发了一篇标题为《中国影迷,早就忘了金鸡奖》的文章,很新媒体式的标题了,不过新周刊嘛,还可以看看的,文章挺长,看了会儿就缩小拖进浮窗了。化完妆出门想在路上继续看时,我一打开,显示“已删除”。天生反骨,越不让我看越想看了,本来估计这文章里也都是些陈词滥调罢了,往深里聊嘛估计新周刊也不会发了,可看可不看的。这一下发现看不了了忍不住阴谋论了,搜了半天在虎嗅上找到了。文章大致梳理了一遍金鸡奖的过去和现在,面对金鸡奖的现状,你很难不去嘲讽一番吧?难道这么点嘲讽都承受不起吗,当然,新周刊的嘲讽和我的嘲讽不可比,新周刊阅读量多大呀,被删总能找到理由的。
别忘了,今天不仅是金鸡奖开奖,金马也开呢。连续看了几年金马奖的直播,今年终于断了,去年看个金马奖跟打游击似的,打一枪换个地方,去年我就想我只是看个电影颁奖而已,有这么难吗?翻墙流量要花钱,看视频更费流量,看直播更更费。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看金马奖这么艰难。”
“Always like this.”
从16年开始看金马奖的直播,之后每年都觉得自己在见证历史,每年都觉得下一年要凉了,居然直到去年才算完。我也是太能自我阉割了。前年最佳纪录片《囚》的导演马莉提到了“低端人口”,去年最佳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的导演高举“台独”大旗。就好像纪录片纪实,连纪录片导演的获奖感言都能这么反映社会现实,甚至夸张点说,改变了金鸡金马的命运,可真是“两岸一家亲”了,命运共同体了。
事后所有人都怪那个导演,怪她艺术不该牵扯政治,可艺术向来是无法和政治做切割的。或许大陆人已经对“政治”二字习惯性噤若寒蝉了吧,而台湾一向是高举政治大旗的。我想中庸挺好,最好的是你既可以高喊你支持民主党希拉里,也可以闭口不谈自己的政治取向。为什么现在干什么都要先声明我爱国我不搞分裂,分裂是我想搞就搞的吗?未免太高估我了吧。刚刚写这段时,“网感”太好的我忍不住加句“本人声明绝不支持台独”,忍住了,为什么我要先自证清白呢?我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又是鸡又是马的,很难不让我想到这个成语——斗鸡走马。这成语其实也没什么含义,只是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而已。一搜索,《史记》里有一篇《平淮书》提到了这个游戏: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世家子弟和富人玩斗鸡赛狗赛马的游戏,或射猎赌博游戏,扰乱齐民的生活。
还挺契合金鸡和金马的,只不过今天是鸡斗马、马斗鸡,苦了妄图斗鸡走狗的观众,尤其是大陆观众。眼见着电影院里可堪一看的片子愈来愈少,网盘里的资源忘存了就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找,还要被嫌弃“伸手党”,可不是“乱齐民”嘛。
想到前几天一个影迷参加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巴西影展放映活动,片中两场情欲戏直接黑屏,而且资料馆事前没有告知会有删减,还没看完发了条微博骂资料馆当着主创的面将一部电影删成这样。负责这个片子的审片员火速回复了,说屏蔽的两场戏经过主创同意,骂的比观众脏多了。
太惨了。上升上升高度简直可以说,本来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矛盾,这审片员一回复,瞬间变成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了。
大环境如此,我能理解删减,而且如他所说,得到了主创的同意,不过没有事前告知删减确实存在问题。可审片员这样一回复,瞬间成观众的错了似的,真可笑。大陆观众真可怜,未知情的情况下花钱看删减电影还要被骂。
联系到一个事实:2018年韩国上映引进片1210部,中国内地上映引进片122部,差距为1088部。
1 鸡与马的起源
李安在今年金马的感言也提到了金马奖的起源,他说:“金马其实从九零年代开始是交给民间主办独立奖项活动,不是官方的一个组织,希望给所有请华语跟华人电影,业界所有作品都有一个表现的平台。
客观来看,至少从千禧年开始,金马奖是中国乃至整个华语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奖项,没有之一。而金马奖也是时间最久远的华语电影奖,之一,因为百花奖和金马奖“巧合“地诞生于同年,也就是1962年。可惜的是,百花奖办了两届之后就被迫中断,大概是到了文革时期,谁还看电影呢?一直到1980年才重启。金马奖则“兢兢业业”办了这么多年,中间偶有过一二回,也绝非是由于政治原因。
金像奖、金鸡奖与金马奖并称为华语三大电影奖,虽然我是没找到这个所谓“华语三大电影奖”的出处,大概是大陆、香港、台湾各出一个吧,谁也不能多,谁也不能少。
略谈谈金像奖,金像奖诞生于1983年,甚至比金鸡还晚一年。香港金像奖圈地自萌,无愧于香港二字,不论是对报名的电影有一定的“香港要求”,还是在评选时对有香港身份的演员有所倾斜,尤其是在影帝评选时更甚。当然这是一直以来的传闻,我没有参加评选,必然也无法做出确定的答案。
影片必须符合下列其中两项条件,方合资格为香港电影:
1、导演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
2、出品公司(最少一间)是香港合法注册公司;
3、最少有六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须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每个工作项目只计算一位,依据十五个奖项计算,包括:监制、编剧、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摄影、动作设计、美术指导、服装造型、剪接、原创电影音乐、原创电影歌曲、音响效果及视觉效果。(若原创电影歌曲的作曲、填词及主唱多于一位香港工作人员,亦只会计算其中一位。)
由此,香港金像奖特别设立了一个叫做“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的奖项,以此来表彰除香港电影之外的内地、台湾电影。
金马自创立之初就与“政治”二字脱不开干系,从名字就可见一斑,“金马”二字取自金门与马祖地名的字首,而创立的目的就是台湾当局输出“台湾价值观”、台湾文化的。
1962年,台湾新闻局公布实施《五十一年奖励国语影片办法》,正式创设金马奖。
1968年,第五届开始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办。
1973年,撤销教育部文化局,由新闻局成立电影事业处接管电影相关业务,主办金马奖。
1984年,金马奖首度交由民间办理。
1988年,金马奖工作委员会修改组织简则,停止由电影团体轮流主办,设立专任秘书长。
1990年,“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成立。
1991年,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正式转由民间运作,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同时纳入基金会下 [20] ;个人奖项报名资格放宽为凡华裔人士均可报名,但需加入台港两地电影团体。
1997年,新闻局废除《奖励优良国语电影办法》,将金马奖定位为全球华语影片竞赛。
1999年,金马奖与新闻局达成协议,不主动邀请政界领导参加颁奖典礼,并规定出席的政界人士不上台、不致辞、不颁奖三原则;影片报名资格再次放宽。
2019年8月7日,据国家电影局消息,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
确实,台湾当局在九零年代就不再干涉金马奖,但这也意味着,台湾当局也不会干涉获奖者的发言。
很多人“责骂”去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因为她的一段致辞。“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身为台湾人最大的愿望。”
无论她的发言是否得到大陆人的认可,但她的发言其实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罢了。出生于1982年的纪录片导演,很明显的台湾千禧一代,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台湾声音,无论对错。在台湾,很多人称赞傅榆的发言,连蔡英文也公开声援她,不过作为民进党的主席,很难不支持这样的言论吧?
可金马奖再怎么剥离政治,也无法剥离,一切都与政治息息相关。剥离了上层统治阶级对金马奖的操控,也无法捂住要说出真相的台湾青年的嘴。捂住了又如何?事实就是新的一代台湾人,只知台湾,不知中国,对他们来说,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这不是一个纪录片导演闭嘴就能忽略的真相。粉饰一个金马奖能粉饰整个台湾吗?也许到了让大陆人认清现实的时候了吧,忘掉“两岸一家亲”这几个字确实很难,因为这就是我们大陆人身上的思想钢印,思想钢印是无法祛除的。
金鸡奖诞生于1982年,文革结束之后。诞生之初其实是“弥补”百花奖的天然“缺陷”,百花奖相当于那个年代的“超级女声”,是由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而金鸡则以专业性立足,评奖皆由文艺界人士来评选。而政治?大陆这边一向是政治与艺术无法分开的,各中缘由想必也无须我在此赘述了。
说政治远离艺术的,金鸡远离了吗?
2 这几年的鸡
金鸡奖尚能有“大陆第一电影奖”的感觉,多亏了其他电影奖的衬托,还是“矮子里拔将军”。百花奖自有“百花居士”李易峰撑起一片天,另一华表奖也有 ——作为女性力量撑起另一片天。而其他诸如什么大学生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亚洲传媒电影奖,有啥提及的必要吗?金鸡奖尚未如百花、华表“臭名远扬”无非是缺少流量作为“口碑”担当,臭的无人知晓罢了。
上一届金鸡奖将最佳故事片颁给《湄公河行动》,连新周刊都忍不住吐槽这就像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复仇者联盟》。不过奥斯卡也看似紧跟我们大金鸡的步伐了,眼看着小罗伯特·唐尼就要靠钢铁侠提名最佳男配角了,简直是继希斯·莱杰之后超英漫改电影的演技担当啊。金鸡奖也算是领先了一大步,人家还只是努力提名最佳男配角呢,我们这儿一步到位直接就最佳影片了。高,实在是高。
《湄公河行动》当年也算是口碑与票房齐飞了,在电影院看的我也挺开心的,就好像《钢铁侠1》我也看了好多遍,喜欢。但奖项之所以为奖项,而且是自诩为专业人士评选的电影奖,实在是不应该将票房、观众口碑与电影的好坏、艺术性划上等号。
3 谈谈电影奖项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的,艺术不像百米赛跑,不像数学考试,能按照数据来明确划分一、二、三名。有人说艺术无高下之分,但,这句话就是错的,艺术,就是有高下之分的,也许不能排出第一第二,就好像你很难说鲁迅和张爱玲谁的文学成就更高吧,但他们都是“高”的,而非“下”,这是毋庸置疑的。郭敬明不说“下”,至少读过书的很难说他的作品很“高”吧?那艺术不就是有高下之分的吗?
从电影类型来划分,《湄公河行动》就不是艺术片,是商业片。你想说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也是商业片呀,也得到了大家包括苛刻的影评人等业内人士的认可,希斯·莱杰甚至获得了可能是最被记住的男配角奖。全世界,几个诺兰?几个希斯·莱杰?几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湄公河行动》得最佳影片的夸张程度,比被看低的不行的《寄生虫》获得金棕榈更奇怪。
《湄公河行动》不是不好,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动作设计、场面调度,并且作为国产片,我们褒奖它的尺度和画面的精彩。
可电影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影的发展而设立的,是为了鼓励那些真正探索“人”存在的电影作品而存在的,而不是跟随大众的眼光来褒奖那些仅仅受到普通观众认可的票房冠军。
电影奖项应该引领观众知道哪些是真正好的电影,让大众因为这个奖项愿意走进电影院看一部即使看起来会很累需要动脑思考的电影。就好像好的艺术品,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从文学到绘画都是,好的电影也是。
陈丹青说电影是entertainment(娱乐),我完全不能认同,或者说不能全部认同。电影可以是entertainment,譬如《复仇者联盟》、《湄公河行动》,不是说entertainment就是错的、没有意义的,但更好的电影作品才能被称作艺术品。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被称作“第七艺术”,即使现在它也在慢慢丧失它的艺术性,电影是特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无法脱离其自带的人商业属性,一部电影需要投资,很多好的电影更需要高额的投资,而投资人是需要回报的。拍电影不是搞慈善。
而娱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是“娱乐至死”的年代。现代人的生活很累,累到没有人愿意走进电影院还要动脑子人生,甚至走出电影院还要怀疑人生,太累了,大家只想花几十块钱在情人节依偎在一起看个烂俗爱情片取取暖。
当代人连建立亲密关系都已放弃,还谈什么与电影建立亲密关系。
并且,欣赏一个艺术品是需要你有一定积累的,你不了解那段历史,或许你只觉得《霸王别姬》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你不知道新浪潮、五月风暴,《戏梦巴黎》只是佐证了你对“堕落的资本主义”的想象;你不知道台湾的“白色恐怖”,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只会觉得“这不就是最近新闻里初中生杀害女同学的新闻吗”,看了四个小时一部据说是“华语片最佳”的电影只觉得盛名难负。
好像我自己,有时候走马观花看一些艺术展览,也觉得不明所以。虽然很多确实是“不明所以”。
4 前两天刚出生的小鸡仔
摸摸新出生的鸡毛,看看这届的金鸡奖,也算是有进步了,即使还是脱离不了跟屁虫、马后炮的感觉,非要把最佳故事片颁给《流浪地球》,很可笑的是,金鸡奖的最高奖项和奥斯卡还不一样,奥斯卡的奖项叫做“最佳影片”,而金鸡独树一帜起了个“最佳故事片”,顾名思义,“故事”二字,至少故事要好吧,要当年最佳吧。《流浪地球》最差的就是故事。其他的几部提名影片《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哪个故事不比《流浪地球》好?《古田军号》默认踢出讨论范围,真不知道全中国人几个看过这部烂电影。
男女主角都来自《地久天长》,难得和国际接轨了,不谈电影本身质量、价值观,他们的表演配得上,或者说超出这个奖项了。不是“外国的月亮更圆”,而是金熊奖确实比金鸡奖“更圆”。
还有些乱搞的小鸡仔简直不明所以,最近戏曲片我还能理解,弘扬国粹吧,最佳科教片,科教兴国,也行吧。居然还有最佳儿童片,点进去豆瓣条目无人观看,我真不知道我们国家一天天上映这么多部我听都没听过的“好电影”。实在是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也就没什么专门给儿童看的片吧?还搞什么最佳儿童片呢。
5 阳光会普照吗?
金鸡奖最佳男演员男演员王景春的获奖感言是,“从影20年很激动,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爱地久天长。”
巧合的是,对岸的金马奖最佳影片的片名就是《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阳光普照,阳光普照。真是个充满希望的词语啊。真好。
我想华语电影越来越好,我想阳光普照,普照从电影到所有人类。可现实是哥谭,是越来越分裂的人群,是看不到阳光的戴着面具的小丑。
或许暴风雨后会有真正的阳光普照,或许经历分崩离析的阵痛会迎来新生的啼哭,或许板块断裂会升起新的一块完整的大地。
或许,或许。或许会有阳光普照的那一天,我为之祈祷。为电影,为所有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