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摘要編譯】巧克力有時候並不真的都是甜的
IPFS
原文刊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巧克力的歷史: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西元前2世紀左右,當地人就已加可可磨成粉加辣椒來喝,他們認為可可果是天神賜給人類的食物。所以阿茲特克人不只當作食物,也當作貨幣和獎賞使用。
1519年西班牙人發現可可之後帶回歐洲,一開始是當作胃痛的苦藥,後來加入香=草等其他調味變成甜飲,1600年代開始蔚為風潮。隨著需求量大增,18-19世紀開始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上用奴隸大量種植,19世紀發明了將可可和可可油分開的機器,使可可粉可以加水溶成飲品,或是重新融合可可油變成固體的巧克力。
20世紀開始,巧克力從原本的奢侈品變成相互傳達心意的零食。這時候為了減少人力的載運,他們直接在西非種植大量可可,剝削人力還有超過200萬名童工。雖然有些大廠已經開始跟當地國家建立合作關係,但是剝削契約勞工和童工的問題還是非常嚴重。
巧克力從可可果長成現在的各種巧克力產品,其實背後有一段辛酸殖民史,政治殖民可能已經結束,但是這段歷史還沒有結束。
所以影片最後說道:巧克力有時候並不真的都是甜的(Not everything about chocolate is sweet)。
因此自從美國與歐洲一些組織1940年代開始推廣公平貿易之後,台灣後來也成立了公平貿易推廣協會成立之後,並慢慢推出多樣產品,包含可可類品。台灣自己本身也出現了許多品質很優、又沒有剝削疑慮的台灣自產巧克力,讓喜歡巧克力的朋友,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廣告時間~~~~~~~
本人斜槓了兩個專業,歡迎按讚追蹤粉絲頁
翻譯人森的滋味
LING 烘焙實驗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