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20年|重温三檢討報告 海外專家:獨立委員會可將真相放枱面

香港紀事
·
·
IPFS
·
20 年前,沙士造成 299 人喪命,政府、立法會、醫管局在疫後分別成立委員會檢討。20年後新冠疫情,奪去超過 1.3 萬人性命。這一次,政府不打算成立獨立委員會。醫療衞生界議員稱,看不到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下稱《特權法》) 調查疫情的需要;醫管局則指會配合政府的持續總結。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
記者|陳萃屏
攝影|Nasha Chan

20 年前,沙士造成 299 人喪命,政府、立法會、醫管局在疫後分別成立委員會檢討。20年後新冠疫情,奪去超過 1.3 萬人性命。這一次,政府不打算成立獨立委員會。醫療衞生界議員稱,看不到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下稱《特權法》) 調查疫情的需要;醫管局則指會配合政府的持續總結。

有曾參與立法會沙士研訊的醫院管理層認為,當年調查嚴謹、檢討到位,又指「(新冠)這麼大件事不做檢討,我會覺得很奇怪」。時任政府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葛菲雪接受《集誌社》訪問、回憶沙士的調查指,獨立委員會可將真相放上枱面(getting the truth on table)。她不欲評論香港政治,但強調公開檢討結果很重要。
2003 年 12 月 ,時任廣華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成為立法會調查沙士專責委員會首日研訊的證人。

出席沙士研訊 廣華院長陸志聰:議員提問引反思及改變

2003 年 2 月底,沙士病毒由赴港的廣洲退休教授劉劍倫傳入社區,他因嚴重肺炎入住廣華醫院,3 月 4 日在醫院病逝。廣華醫院作為接收第一個源頭病人的醫院,迅速制訂新的警示和隔離機制。疫情過後,在 2003 年 12 月 13 日中午,時任廣華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踏進立法會會議廳,成為「調查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對嚴重急性呼吸統綜合症爆發的處理手法專責委員會」首日研訊的證人。

這是陸志聰首次宣誓作供,他深知如供詞有誤,或需承擔法律責任。他作供前翻看資料,確保供詞準確。那一小時,有六位議員提問。他至今仍記得,時任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問到醫管局一份將病人病情分為 Good、Satisfactory、Fair 及 Poor 的表格是否有清晰定義。陸憶述自己回應指,表格主要靠醫生憑臨床經驗填寫,面對相同病人和病徵,醫生剔選不同病情並不為奇。當時他想,議員的提問質素甚高,令他反思「是喔,可能我們寫清楚些會較好。」反思帶來改變,廣華醫院之後改善表格、在表格增加較清晰的診斷指標。

2003 年 10 月,時任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羅致光,引用《特權法》成立專責委員會,議案獲全票通過。委員會旨在審視政府及醫管局在沙士期間的決定,調查當局須承擔的責任。他們檢視了沙士源頭個案、京華酒店群組、威爾斯親王醫院、屯門醫院等爆疫地方,以及當時《檢疫及防疫條例》的限制。委員會前後舉行 30 場研訊、傳召了 81 位證人,包括前線醫護以及處理疫情的主要官員。

麥國風相信,獨立調查需追究責任,而當年剛推行政治問責制,議員都認為主事官員須下台問責。

立會報告批高官表現 楊永強終「問責」請辭

專責委員會成員之一、時任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麥國風憶述,當年跨黨派議員都認為醫管局及政府處理疫情有不足。委員會在 2004 年  7 月 5 日 發表報告,批評時任衞生及福利局長楊永強及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在處理沙士疫情中,「各方面的表現未能令人滿意。」

當時楊永強回應報告指,會繼續堅守崗位,沒提出辭職。7月 6日,沙士死者家屬、淘大 E座居民郭善雄致電電台節目,批評楊沒即時下台是「不知所謂」、「厚顏無恥」。楊永強終以「體現問責制精神」為由,在翌日請辭。

麥國風相信,獨立調查需追究責任,而當年剛推行政治問責制,議員都認為主事官員須下台問責,「當時的保皇黨都(對問責制)比較正面。」他續說,所有議員不想官員有明顯失誤、仍能繼續帶領有關政策,官員對事件負責,可讓接任者、以至特首及中央在委任上都更謹慎。

海外專家葛菲雪:獨立委員會「可將真相放上枱面」

早在立法會調查前,政府在 2003 年 5 月底,「率先」成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專家委員會」,檢討政府及醫院管理局在處理和控制疫症的工作。委員會由英國全國衞生服務大奧文街兒童醫院管理局主席錢卓樂(Sir Cyril Chantler)及英國皇家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葛菲雪(Sian M. Griffiths)任聯合主席,共 11名專家委員,分別來自澳洲、英國、美國、廣洲,也有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學者。

衞生署、醫管局、社會福利署當年要向委員會提交書面資料,委員會曾會晤約 140 名醫管局醫護、中大醫學院、港大醫學院教授、決策政府官員、淘大花園業主委員會等;並收到最少 56 份公眾意見書,來自病人組織、大學中醫藥學院、護士工會及前線記者等。

2003年沙士期間,瑪嘉烈醫院的醫護人員穿上保護衣。(圖片由張麗珊提供)

國際專家最終用了四個月調查及完成報告,提出 46 項改善建議,包括設立衞生防護中心、擬定控制大型疫症的計劃、加強香港與廣東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在疾病監察和匯報數據上的制度等。

葛菲雪接受《集誌社》訪問時表示,當時政府「很合作 (Cooperative)」,凡專家委員會提出要求,政府都有協助。她強調調查工作是基於科學,過程未遇任何阻撓和干預。回顧沙士經驗,她認為獨立委員會重要之處,是專家都是來自體制以外 ,「我們是外來專家,我們可以指出分別在哪裏、有何地方做得好或不好,因為我們並沒有牽涉在內。」她又說,獨立委員會的價值在於學習和分享經驗、更可將真相放上枱面(getting the truth on table)。

專家委員會發表報告後,政府同年 11 月成立監督委員會,監察政府執行報告中建議的進度,葛菲雪亦是聯合主席,檢視建議的實施情況,包括關注成立衞生防護中心、重組衞生及福利局、加強大學科研能力等。

專家顧問孔繁毅:有調查才有進步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 20 年前是瑪麗醫院內科駐院醫生,剛開始接受傳染病科專科訓練,就面對照顧沙士病人的挑戰。孔繁毅回憶當年感覺無助,因為當年沒有針對沙士的藥物,醫護人員的保護衣只是布袍、也沒有防護面罩, 20、30 個沙士病人被安排在 3 至 4 間普通病房隔離,目睹很多醫護人員受感染。

比較當年,孔繁毅說新冠疫情處境已有所改善,醫護人員很早已可使用鼻咽或深喉唾液作核酸、保護裝備相對充足、也有針對病毒的藥物和疫苗。他認為沙士一役後,三份檢討報告提出很多重要的改善措施,當中部分得到落實,增強了本港應對傳染病的能力。例如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中心、每個聯網醫院設有獨立負氣壓病房、衞生防護中心能迅速應對新病毒及感染個案,以至中心與內地、外國及世衞有所聯繫及通報,「這些是根據沙士之後的報告及反應而有的改善方案。」

孔繁毅相信,三座傳染病大樓若有落成、在新冠疫情期間,或無需興建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

部分建議未實行   兩棟傳染病大樓無影

醫管局在沙士後,也進行內部檢討,又公開檢討報告書、提出 45 項具體建議,包括建議在 14 間醫院設立負壓病房、共 1440 張隔離病床;每年都要為最少一萬名醫護提供基本的感染控制課程。

醫管局回覆《集誌社》查詢時表示,在沙士後,政府除興建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外,亦致力於主要急症醫院增設傳染病設施,現時公立醫院共設有約1200多張一線隔離病床,並改裝600多張病床作為二線隔離病床;醫管局各醫院聯網亦已設立感染控制组,前線醫護人員需接受的感染控制培訓,包括入職時及每 24 個月一次的更新課程。

2023年新冠疫情期間,政府興建了大量社區隔離設施。圖為粉嶺的社區隔離設施。(資料圖片)

不過,沙士三份報告當中,亦有部分建議未有實行。例如醫管局報告原建議興建三座傳染病大樓,每座大樓都可提供約 100 張病床。衞生及福利局在 2003 年 6 月曾提交文件,計劃在瑪嘉烈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以及屯門醫院,各加建一座傳染病大樓。不過醫管局最終只在 2004 年獲政府撥款 5.38 億,興建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醫療中心,其餘兩座傳染病大樓一直沒有下文。

2003年沙士期間,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圖片由張麗珊提供)

孔繁毅相信,三座傳染病大樓若有落成、在新冠疫情期間可一併啟用的話,或無需興建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因為那個設施臨急興建,其實未必最合適,最後又可能因為該用地要被收回,設施又要被拆卸。反而如有三座傳染病中心在港、九、新界,就可以不用浪費。」新冠疫情剛過,他說現在是很好的時機再考慮興建傳染病大樓,「平時可以很彈性地轉為內科病房,變相不會浪費資源,長遠而言亦可培訓實驗室工作人員。」

孔繁毅建議公開檢討調查報告

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本港的疫情維持三年,至今逐漸復常、本月初才正式解除口罩令。截至2023年1月29日,香港累計有 288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個案有 13,333 宗。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一月底表明不同意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稱政府不同部門、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和醫院管理局會按疫情發展,持續總結經驗,把有效的應變方案寫進指引中,常規化和恆常化,並持續優化及更新指引, 又說「這是最務實和最有效優化應變能力的方法」。

陸志聰認為,沙士後的檢討報告很有意義,認為新冠疫情亦應當需要檢討。

陸志聰認為,沙士後的檢討報告很有意義,認為新冠疫情亦應當需要檢討,「這麼大件事不做(獨立)檢討,我會覺得很奇怪。」他說,檢討最重要的是「向前看」,因為要發生的事已發生,目的是將來安全、能在預防到爆發都做得更好,但如果當時在疫情期間「真的有人犯很大的錯,我們亦不應姑息,要有合理處理。」

葛菲雪表示,不欲評論香港政治。不過,她從公共衞生範疇科學家的角度出發,認為公開檢討結果很重要,稱在任何情況下政府都應該與公眾分享資訊,才可令公眾明白如何預防疾病。她說,本港曾經歷沙士,更應與世界分享經驗。但她認為,沙士是流行病(Epidemic)而非全球大流行(Pandemic),與現時相比,當年確實較易設立獨立委員會檢視;她說如現時要港府成立有如當年一樣的專家委員會,情況或有點複雜。

孔繁毅亦曾建議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視疫情,他認為,即使政府自行做內部檢討,也一定要讓不同持份者,包括本地或海外專家、安老院舍及病人組織等參與,因這做法較為透明。他又期望,政府完成檢討後可公開檢討報告,「如果完成後不公開,其他持份者,包括醫護人員都不能給予意見,那是沒有意思,做法好像閉門造車。」

林哲玄:看不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的需要

當年的立法會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沙士,查找責任。現任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今年一月底亦認同可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惟本月接受《集誌社》電話訪問時改稱不認同。他稱,在發表認同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的意見後,再向經歷過沙士的前線醫護人員了解,發現他們當年經歷立法會的獨立專責委員會後感難受,「當時的醫護不辭勞苦照顧病人,明明他們是抗疫英雄,卻感到好像被『審犯』」,令他們精神受到打擊,反而有負面影響。

林哲玄表示,看不到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調查新冠疫情的需要,「除非發現有人有重大出錯,須負上重大責任,但現時沒有吧。」

林又認為,當年就算沒有立法會及政府的檢討委員會及專家委員會,政府及醫管局具有恆常檢討機制,港府都是會成立衞生防護中心,及從疫情中學習。因此,他認為現有的機制已經足夠,不過亦期望政府及醫管局可公布總結,讓社會知悉未來應對疫情的方向。

《集誌社》向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查詢,政府發言人指,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已推出多項以風險管理為本和精準抗疫的措施,密切監測疫情發展和調整防疫工作,為民生和經濟活動創造最大空間,重申政府會持續總結經驗。《集誌社》另向醫管局查詢,會否自行檢討過去三年的表現,醫管局表示會配合政府持續總結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經驗。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竹園聯合村|遷出死線到 三分二住戶未搬 林記牛雜老闆:想畀市民知賠償幾唔合理

大坑西邨|工地下留守 最後的住戶:望爭妥善安置

彩虹邨重建|「打卡樓」上的住客 怎看重建? 長者怕搬新美東邨「唔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