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柏林纪念“白纸运动”暨乌鲁木齐火灾两周年
11月24日晚上7点,我(旅欧作家王庆民)参加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白纸运动”、乌鲁木齐大火两周年纪念。我展示呼吁释放许志永、丁家喜、郭飞雄、郝劲松的人权海报,呼喊口号、散发传单。正式参加活动人数不到10人,加上围观的也不到20人。柏林起码有几万中国人/华人,却没有几个愿意参与纪念,颇为凄凉。
【年终专题】被删除被屏蔽的,都是历史的亲历者……2022年度404文章
与2021年相比,中国数字时代在2022年搜集到的404文章数量(594篇)约为上一年(312篇)的两倍,其中大多数都与中国的防疫政策有关,约270篇。这显示中国政府在今年内动用了极大的审查力量来应对那些呼吁改变或放弃严苛清零政策的声音。
【404档案馆】第231期: 被听到的呐喊、跨越国境的联结与看见少数群体的努力——“白纸革命”及其余波
这场因为人们手举白纸抗议而被称为“白纸革命”、“白纸运动”的抗争震撼了全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中国社会无法组织起大规模抗争的看法。今天,就让我们回顾这场看似平息,但已经永久改变中国政治、社会生态的抗议运动。
周末之前
当听见老师那如宣告般的“同学们可以退出课堂了”时,等待多时地点击“关闭摄像头””离开会议“一气呵成。而班主任的课结束后就再无要紧的课程了,衔接着双休的剩半周五已是可随意支配的时间。网课虽不是新奇的授课形式,但倘若以后要集一本题为《共疫文库》的册子,那“网课”“线上教学”等元素一定不会缺席。
动态清零的现代性陷阱
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背后的根源在于政治力量显著地凌驾于经济和社会力量之上,掌握着权力之舵的人以宏伟的设计赋予抗疫斗争以合法性,官僚体系赋予了它工具,而社会的瘫痪则赋予它“道路畅通”的信号。
又双叒叕出大事啦|2022马特市年终问卷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的第三个matters年终答卷了。很遗憾,我隐藏了一个,或者两个。希望以后的不用再隐藏了,好吗?2022 年就要結束了,請記錄一件今年你最想記下的事情。今年大事太多啦,想记下的何止一件。一、第三年清零,到处扫码,动不动核酸,一度非常压抑,看不到未来,觉得生活没有指望。
还阳记|重回无码人间
一早起床,不吃不喝,因为要去体检。睡前觉得腹中空空,有点后悔晚饭吃太早。四点多就吃完了,六点出门跑步,回来喝了一锅小米稀饭。忘记了早上不能吃饭,否则应加点餐。但木已成舟啦,后悔也于事无补。好在睡醒后和睡醒前感觉差不多,空仍然空,饥饿感并没有增加太多。
防疫强制措施商谈指北
本指南的前身为笔者与同校师姐编写的、日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吵架指南」。
【懒人包】新冠三年,我们身处何方?
我们为最近发布的文章制作了懒人包版本,以便流传。官方最近看似释出信号,要与愤怒的民意妥协,但目前只有部分城市缓和了清零政策,且官方开始对示威者秋后算账,部分示威者目前处于失联状态。我们希望继续传播懒人包中的信息,以微薄之力声援被捕、失联示威者,对抗官方话术,敦促官方承担责任。
新冠三年,我们身处何方?
新冠病毒仍未离去,但威力不再。面对这个愈发弱小的病毒,我们国家似乎仍在坚持不合理的清零政策。由于清零政策的多重负面效应,民众怨声连连,却有时很难被决策者听见。近日,乌鲁木齐大火带走许多同胞的生命,惨绝人寰。但这是一个本可避免的人祸。多地学生与市民终于忍无可忍,在校园里、街道上发泄...
无法漠视的诉求
可悲地挣扎在一言堂的泥沼之中,而拒绝了对话,已经何其长久!
致未发声者与发声者
如果你有很多顾忌也不想出头,请你不要勉强发声,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安全和幸福才是我们诉求的基础。但也请你不要停止自己独立的思考,因为你思考的价值和力量是对这个社会最有益的帮助。
中國白紙革命事件簿(持續更新)
From 11/24....to be continued.
平等意义下的不平等——动态清零的直接矛盾
清零政策的名义是全体的健康和发展,但这整体的健康和发展对每个人却是不平等的。就如边际效用原理以及罗尔斯式的公平原则,清零政策必然导致这种效用的不平等凸显出来,并与防疫政策相互刺激。最终达至政策崩溃,而不论毒株客观如何变异。
站起来,平视他们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可他没说怎么做。
【键政】为什么我们不应当批判抗议群众举国旗、唱国歌的行为?
凝聚共识先于大而无用的政治表态
请取下你脑子里的”口罩“
原本我们以为生命的必要条件是阳光,空气和水,但是我们忘了告诉年幼的孩子,生命的必要条件还要有”绿码“,虽然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但显然”码“是要你命的”码“。
生活纪要——贯穿始终的疫情
“这样的时刻,如果不做点什么,是很不安的。” “真正的压抑不在于足不出户的封控政策本身,而在于政策的不透明和公权力滥用的压迫。”——我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活在拙劣的政治谎言之中,成为彻头彻尾的工具。
二十大,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做核酸吗?
坚持动态清零 基本国策 一百年不动摇
我们都是此时此地的访客,我们在人世间的目的,就是观察、学习、成长与爱,然后我们回家。——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