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札克G小調鋼琴協奏曲推薦與感想
德弗札克《G小調鋼琴協奏曲》 作品.33
Antonín Dvorák: Piano Concerto in-G minor Op. 33
聆聽古典音樂30幾年,直到上星期才隱約想起德弗札克是不是有鋼琴協奏曲這個作品?一查之下果然是存在的!以前閱讀音樂雜誌時的印象在腦裡,現在才猛然憶起,這也算是一種緣份,我馬上就網路找到樂曲來嘗鮮嘗鮮!
一聽之下這真是讓我驚為天人,這一周之內,我在有限的空閒之下,把這約40分鐘的樂曲不斷重複細聽了十幾次,每回都有不同的新發現,那種喜悅和感動是難以形容的美好。
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名聲如雷貫耳,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就連不聽古典音樂的朋友都耳熟能詳,大提琴協奏曲是大提琴界最重要的樂曲,也是他作品中最著名的協奏曲,其他如「美國」弦樂四重奏、斯拉夫舞曲、聖母頌等等名曲,國民樂派德弗札克做為18、19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當之無愧。
因為他的名曲鋒頭過大,導致他的另兩闕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沉落谷底,尤其這一闕鋼琴協奏曲更是冷門到了極點,演奏機會不高,甚至許多愛樂人都沒有聽過,連網路上的介紹資料也不多,只得知是因為德弗札克親口說過「此協奏曲鋼琴獨奏部分並不炫技,因為必須為很多方面做考量!」難道這原因就能讓此協奏曲不見天日嗎?
樂曲個人感想
樂曲開頭就展示第一樂章的最重點的主題,因為此主題並沒有營造出產生印象深刻或節奏明顯的感覺,第一次聽很容易匆匆晃過,直到此主題不斷出現、反覆變奏,由不同的聲部及意想不到的形式重現,才會發現這個迷人歌謠般的主題如影隨形壟罩在第一樂章的各個角落;之後加入鋼琴獨奏,伴隨更多副主題旋律交織,這種氛圍讓人目不暇給,身處於主題的深沉意涵及鋼琴華麗流瀉,彷彿照亮森林的陽光和草原,但又卻步思索的這種心情!
第一樂章開頭重點主題選粹如下:
https://linevoom.line.me/post/1172353105534675644
第一樂章的三連音結尾振奮人心,德弗札克式的重節奏收尾,與一開始的藏匿主體猶如天穰之別,張力十足。
第一樂章結尾選粹節錄如下:
https://linevoom.line.me/post/1172353126534687306
第二樂章不但優美且詩情畫意,德弗札克一樣把主題藏在深處,但閉上眼睛就能感到無比幸福洋溢,心境如花似水,像是蕭邦的徜徉,又有布拉姆斯的沉著、這旋律熱忱奔放、活潑明快的感覺的波希米亞風情。
第三樂章與大多數協奏曲的結構雷同,急快板的第一主題跳躍似地節奏響起,之後進入重點主題,有些許印象派的空靈感,這我比較少在德弗札克的音樂上聽到,若說比較接近的曲子是他的交響變奏曲「在最初的主題」(Symphonic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p.78),但也沒有這麼強烈的空靈感受。
變奏轉換後的音樂如此吸引人,似纏繞旋回的在心頭打轉的意象,也許是作曲者的心境轉變或是情景抒發,這些旋律讓人又再度渾然忘我;通常第三樂章的龐然氣勢和豐富情感不會超越第一樂章,但須要做到起承轉合襯托做為主角的「第一樂章」及沉潛細膩的「第二樂章」悠揚慢板和行板,德弗札克在第三樂章處理得非常巧妙,各種細節皆能表現的如此脫俗,在嚴格的作曲規則與習性中,創作者尚能在質量上高度表現自我,還保持平易近人,真是令人佩服與崇拜,除了稱他是偉大的作曲家,還有甚麼形容詞能更貼切呢?
德弗札克的管弦樂結尾也不落俗套,激情彭湃,忍不住想大喝一聲「太精采了!」
第三樂章結尾選粹節錄如下:
https://linevoom.line.me/post/1172353157034704340
我的感想只是比擬,若是你的聆聽感受不是如同我說的一樣!實屬正常。
大峽全力推薦。
推薦版本:
推薦版本全曲連結,我放在最下方:
Dvořák: Piano Concerto in G minor, Op. 33
Gülsin Onay, piano 格爾辛奧尼 / 鋼琴
Czec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捷克國家交響樂團
Georg Fritsch, conductor
格奧爾格·弗里奇 / 指揮
Konzerthaus Berlin, 29 September, 2006 柏林音樂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