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出自于儒家伦理

江上小堂
·
·
IPFS

儒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人的价值的,亲疏与贵贱决定了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的价值。

儒家只有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按照儒家的看法,除了这五个关系外,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其它的直接关系了。所以,没有这些关系的人之间,或者没有通过这些关系建立起间接的关系,必然导致冷漠。中国有句俗话,“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两拨人原来没有建立起联系,后来一亮底,原来你家的舅舅是我家的姑表。于是,双方前隙尽释,握手言欢,将是非曲直撇到一边。“相逢一笑泯恩仇”。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司机撞到了自己的岳父,起先不管,后来发现是自己的岳父,就煽自己的耳光。

为什么过去行走江湖的人士要报名号呢?就是为了防止误伤。宋公明如果不报自己的名号,就会成了清风寨头领的醒酒汤,或者吃了张横的“板刀面”。

传统社会这种关系到也无大碍,大家经常生活在一起,反正基本上都有血缘关系,沾亲带故。谁有个什么危难,总会得到帮助。加上有佛家的劝善积德,遇到有穷困的陌生人倒在自己的家门口,一般也会予以施救。但出门在外,大多数人同样不会出手相救。

近现代中国为了强国,凝聚国家所有的力量,就将宗法家族消除了。儒家的五伦就只剩下两伦了,去掉与弱化了父子、兄弟和夫妇的家庭之伦,而增强与扩大了“君臣与朋友”之伦,只不过“君臣”转化为国家与群众,朋友转化为“阶级兄弟”。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在中国是建立在儒家亲疏有别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对同志要有如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要有如冬天般无情”。“革命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如传统社会中的“结义兄弟”关系一样,是自家人,那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家人,拳头不认人。当然也有党纪与帮规一说。现代技术与组织手段为之提供了大范围“结义”的客观条件。

那么,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大量的陌生人交往,要求任何人之间都要公正、平等、自愿、诚实、守信。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熟人或许做得到,但对陌生人就做不到。加之政府对民众剥夺过甚,不愿意放弃权力,放任官僚集团以权谋利,民众谋生艰难,挣扎在贫困之中,就更助长了对他人利益的漠视。假冒伪劣,有害食品,欺诈行为充斥于整个经济体系。环境日益恶化,谁都没有那个余力去保护环境。

小悦悦被辗无人施救,就是中国人的亲疏价值观在当今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的一次极端展现。

2011年10月21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