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跳出舒適圈之三:反向叛逆者陶樂思(最終張)

陶樂思
·
·
IPFS
·

之所以反向叛逆

說自己是「反向叛逆者」,看似有點標奇立異。大多數人都是少年時叛逆,長大後成熟了,就會圓融守規了,怎會有少時守規老來叛逆這麼奇怪呢?但只要願意稍作深挖,其實這非常合乎人性,也與我自己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

我來自基層家庭。小時候物質生活貧乏。那時候的我,一心想的就是能脫離貧乏的環境。加上我的視力障礙,要達到上述目標,難度就更高了。於是也不得不卯足全力,爭取每一個能夠爭取的機會。我在年紀很小時就已經明白,要從社會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合乎社會定下的標準。於是我在讀書考試、人際關係等,都盡力去迎合。那時候的我,達到目標,得到自己想要的豐足生活是第一要務。所以我比起大部分同儕都保守。當他們大學畢業時紛紛投入一場畢業旅行時,我卻在卯足全力找工作。不難想像,一個盡全力要得到的人,對於失去是怕得要死的。思想作風保守也十分自然了。

雖然我們很多時都會察覺,自己總有些地方不夠好,需要來點改變。但人性其實抗拒改變。人的頭腦總會不自覺地高估改變的風險,低估改變帶來的獎賞。於是雖然我們的內心有時會受到改變的感召,頭腦卻總會想出一大堆理由使自己退縮。即使不退縮,也會無了期地拖延改變的行動。除非我們不斷地受到鼓勵;不斷地看見改變會帶來各種積極效果的可能性。或者自己的處境已經壞無可壞,即使改變需要面對風險,也輸無可輸了,才會下決心採取行動。但要累積足夠的鼓舞、信心和勇氣,需要的時間又會是多麼漫長呢?

採取行動的爆發點

有關「獨自出走」、「跳出舒適圈」、「從事斜槓工作」的故事,其實我很早就聽聞過。不過當時只是透過一些電視、電台的訪問節目聽見類似的故事。像電視、電台等大眾傳媒選取的故事,通常比較特別,案例數目也十分有限。因此雖然聽聞過這些故事,但總覺得它們都是離我這個普通人很遠的特例。

2012年之前,我幾乎不上網(哈哈!是不是有如居住在山洞呢?)由於當時的工作很忙,工時又長,所以下班後對電腦變得相當厭惡。週末、假期都不會碰它一下。2012年中,我因工作壓力病倒,並且放了兩年的漫長病假。病假期間由於多了很多閒下來的時間,我開始上網瀏覽各類資訊。透過臉書、個人部落隔,我看見原來已經有不少人從事着各式各樣的自由工作。有寫作的;有做手作的;有做料理的;也有透過網上拍賣平台或粉絲專業經營小型網店的。我開始發現,原來死抱住一份所謂穩定的正職,並非唯一選擇。也就在那時,我開始發展業餘寫作,透過臉書分享生活小品、時事評論、詩作和短篇小說。這是從舒適圈向外探頭的起始點。

真正令我決心在物理意義上「走出去」的導火線,是在2015年讀到《天下雜誌》的一篇投稿文章。文章作者是一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他畢業後暫時未能決定下一步怎樣走。於是便出走一年,前往土耳其體驗生活,也順道學習土耳其語。整編文章充滿着我們是否一定要走既定的人生歷程;是否一定要跟隨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這些標準又是否絕對等問題,作了深入反思。當時我一邊閱讀文章,一邊激動流淚。激動並非全然因為文章內容,而是一邊閱讀文章的我,一邊冒出了很多自我拷問:我是不是仍要繼續把人生的掌控權讓渡給社會認為的好,家人、朋友認為的好?是不是仍然甘於待在溫室,做個缺乏能力、沒有自信的人?當自己有了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時,是不是仍然甘心受制於他人的陪同和幫助?顯然這些拷問都切實反映了我當時的生活狀態。我一直活在被家人和朋友呵護的溫室。致使我自己的能力非常低下,甚至連生活常識也相當欠缺。這樣的人一旦遇到難題,又何來解難的自信和勇氣呢?我不想再繼續做一個如此不堪的人。我想透過闖出舒適圈來成就脫胎換骨的自己。

踏出「出走」第一步,自我練膽訓練

對一個一直活在溫室的全失明者而言,一開始就要獨自出走他國自助旅行,是不切實際的目標。於是我從自己能做到的目標開始,慢慢訓練走出去的膽量。當我有自己想參加的活動時,倘若活動場地是我沒到過的地方,我不會像以往那樣找家人或朋友陪同,而是選擇自行前往。遇到不知道應走那個方向時,就開口詢問途人。我想,那些獨自前往他國自助旅行的人,人生路不熟,又不一定看得懂當地文字,其實也好像一個失明人一樣,需要不斷詢問途人,需要自己放膽前行。我的鍛煉場景,雖然是我居住的城市,但練出來的膽量和技巧,不正是出走他國所需的膽量和技巧嗎?

於是我從比較容易前往的場地入手,包括那些位於地鐵沿線的場地,慢慢增加難道。後來,到遠離地鐵站的餐廳參加義遊分享會;到土瓜灣十三街參加社區導賞;到突破書室參加新書座談會,都能在毫無恐懼底下完成了。

跨出舒適圈的得着

試想像,倘若你是失明者,當有想參加的活動時,因自己沒到過那個活動場地而不敢獨自前往。你的家人和朋友又剛巧沒時間,或對那個活動沒興趣。要倚賴他人陪同的你,豈不是必須放棄參加那個活動了?像上述情境那樣的掣肘,是我人生上半場的家常便飯。經歷一段時間練膽的我,上述的制約不期然地鬆動了。於是,我能透過參加新書座談會認識書本作者,並透過作者的特許,買到自己閱讀得到的電子版書本;我能獨自前往舊區走訪社區組織,撰寫訪問報導;我能在有需要時獨自去找靈性諮商而無須讓家人知道。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主,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由於在旅途中無可避免地要詢問途人,過程中讓我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在他們帶我走到目的地那段時間當中,彼此透過交談,我能聽見這些有趣人物的有趣故事。這些都擴闊了我的眼界。練膽外出對自己能力的助益並不僅限於出行。透過持續不斷的練膽訓練,我在工作和生活其他領域的應變能力,也不知不覺地得到改善。現在的我,遇到突發事情不會像之前那樣手足無措,只懂抱怨,而是能冷靜地想出應變方法了。

結語

曾聽人說,願意跨出舒適圈的人,他們的舒適圈會越來越大;反之,只會待在舒適圈不願跨出一步的人,舒適圈則會越來越縮小。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應該跨出舒適圈,但至少跨出舒適圈對我來說,得到的獎賞是非常可喜的。

我的故事系列已經到達終將,但我的人生故事卻未告終。我會繼續向著個人成長的目標邁進。希望有一天,我能像上文提及的那個台灣大學畢業生,來一次到他國體驗生活和文化的出走。最後以一艘自己的詩作,作為這個故事的結尾:

我!

是一只風箏

一只屬於天空的風箏

很想請你幫個忙:

在風刮得最強勁時

把我放上高空

然後

再請你幫個忙:

在我飛上高空之時

展斷那根牽著我的線

唯有把那根線展斷

我才可以飛得更高

更遠!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學會溫柔地替自己終結自我破壞

閱讀《高效源力》:學會校正成功與快樂的次序

知識拼拼樂
3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