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患癌作家小書——「閱讀拯救了我」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小書出版了她的首本散文集,在鬧市之中開辦了書店「小書舍」,獲邀請在電台節目中說書,一下子實現了三個夢想,能做着一切與書相關的工作,她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但就在這一年,她患上了骨癌。在病榻之中,她繼續看書、寫書。她說,是閱讀拯救了她。「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書本和文字是我最大的安慰」。
圖片來源:虛詞・無形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王瀚樑

死亡是一場可以預知的意外,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但當它出現之際,卻總是令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兩年前,小書出版了她的首本散文集,在鬧市之中開辦了書店「小書舍」,獲邀請在電台節目中說書,一下子實現了三個夢想,能做着一切與書相關的工作,她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但就在這一年,她患上了骨癌。在病榻之中,她繼續看書、寫書。她說,是閱讀拯救了她。「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書本和文字是我最大的安慰」。

夢想寫一本小小的書

小書本身是中小學教師,十年前毅然辭職創業,創辦文創活動及市集策劃公司,又開設了自己的facebook專頁,以「小書」為筆名,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和閱讀心得。她說取名「小書」,單純因為她的心願是出一本「小小的書」 。她夢想成為作家,源自她自小愛讀校園文學作家阿濃的書,她笑說自己小時候看書不多,但對阿濃的《青果一集》印象深刻。阿濃的作品,令她開始執筆寫作,「開啟了我的閱讀之門,令我明白好的作品不用遣詞艱辛,只要真誠的抱著與讀者交流的心,寫出來的一定是美麗的文字。」

在籌劃市集之外,小書在2017年開始籌劃「書墟文化節」,將市集、書展結合起來,讓平時少逛書店的人,也有機會在市集中看到書,小型、獨立的出版社也有機會將書本介紹給主流大眾。小書對書的熱情還不止如此,到2021年她開辦了一間書店——「小書舍」。初期書店位置在旺角的潮流商場之中,不時有穿着校服、拿着珍珠奶茶的學生走進書店之中,好奇地拿起書本閱讀。小書把這畫面偷偷拍下來,「開書店的感覺是很開心,看到人看書的時候很開心,看到書架放滿書的感覺,好像就是夢想成真。」

圖片來源:虛詞・無形

也是在2021年,小書終於出版了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散文集,《小情書》是她在辭去教職後寫作的結集,她分享自己在城市工作、生活、見聞的點滴,介紹與自己喜愛的書,評論中外電影。就如小書的偶像阿濃一般,《小情書》讓她的文字走進校園。同時因為開辦書店的關係,她獲邀到新城電話主持節目分享書籍。仿似在緣份安排下,她能從事一切所有與書相關的事情。

然而就在此刻,命運把她「送上了一列突如其來,沒有終站和充滿未知與恐懼的列車」。

以書抗癌 不留遺憾

在2021年9月某天晚上,小書在洗澡過後照鏡子,發現右邊臉近太陽穴的位置腫了一塊。她趕緊到醫院求醫,進行電腦素描檢查後,發現事態嚴重,她的右邊顳骨已被腫塊完全吞噬。之後她看了兩個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進行開顱手術取出腫塊,化驗結果是她得了骨癌,需進行電療破壞癌細胞。

驚聞噩耗,小書形容當刻的情緒是「空白」。她從來沒有察覺到,原來死亡,是如此接近。她可能無法活着老去了。

於是當她臥在病床之際,她寫下自己的後事安排,怎樣處理遺物、用那張照片作遺照等、想要怎樣的葬禮。其他人可能覺得不吉利,她卻說「在自己仍有意識、對自己的身體還有一點主導權的時候,把自己死後的事都安排好,為家人省下心思,不是很貼心嗎?」

小書在抗癌期間,仍然在看書,每當說起自己喜愛的書,她總是滔滔不絕。「例如這一本,《森林裡的陌生人》,內容是說有個離群索居的人,自己一個走到森林之中生活,一住住了二十七年,期間沒有與任何人聯絡。直至他闖住度假屋偷食物時被閉路電視拍到,才被人發現他的存在。這本書很大部分,是說他如何在森林之中面對孤獨。」

孤獨,也是小書在這段期間的感受。「有一種孤軍作戰的感覺,好像是一個人面對着困難。我發現患癌後,一直沒有告訴母親,只是說要做手術,害怕她承受不到。」

在孤獨之中,她只能透過書獲得慰藉,看到其他人如何面對死亡。小書說起佐野洋子的《無用的日子》,是佐野洋子人生最後一段日子的日記。她發現自己罹患乳癌,甚至被告知只剩下兩年生命。但在書中卻絲毫不見消極,只有她面對生活與生命的直視和淡然。小書在書中找到共感,「萬一我真的要死了,我都沒有遺憾。我每天都用盡時間,去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小書又提及另一本書,《死亡與生命手記》,是兩夫妻的書信,丈夫歐文是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妻子瑪莉蓮則是女性主義學者,2019年初瑪莉蓮檢查出罹患癌症,已經來日不多,於是兩夫婦合以書信形式合著這本書。縱使歐文是心理治療大師,但面對愛妻將離己而去,也是難以承受。「死亡來臨的痛苦及恐懼無人能免,人人平等。」小書在患病之際一邊看書,一邊把自己的感受紀錄下來,「在限期之前盡量活得不留遺憾,死亡就不會過於囂張氣焰」。

圖片來源:虛詞・無形

面對死亡,更想幫助他人

尤幸小書在經歷三十次電療的療程後,總算消滅了所有癌細胞,但死亡的恐懼卻未有遠離。「醫生說會容易原位復發,甚麼是原位復發呢?就是腫瘤在這個位置再生。我問復發怎麼辦?醫生說再電和再切。」

患上癌症,所謂康復也不過是暫時性,小書需要定時到醫院檢查,確保癌症沒有復發。雖然恐懼縈繞不散,但她仍然努力的重整生活,她把自己患病的經歷、後事的安排、閱讀的感受再次結集成書,在去年年底出版了《小情書 2》。

孔子嘗曰「未知生,焉知死?」但正因為她經歷過死亡的恐懼,才能察覺生命的意義,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她在病榻上看到突破機構創辦人蘇恩佩的《死亡, 別狂傲》。蘇恩佩是基督教徒,小時候已經患有淋巴癌,曾經做過中學教師,後來癌病復發。她在生命最後的十年,創辦了《突破》雜誌,希望以文字來幫助迷失的青少年。小書閱讀這本書後才知道,當初啟發自己閱讀、寫書的作家阿濃,原來曾經與蘇恩佩是同事,阿濃因而被邀在《突破少年》撰稿。 正是阿濃在《突破》寫的書,令小書走上寫作的路。

沒有人能逃過死亡,但閱讀能給予面對死亡的勇氣。這就是書本的魔力,把不同時空中的人生串連起來。「文字這件事很奇妙,真的可以超越時間,書是留下來給人最實在的東西。」就如小書當初為自己改的筆名,她不會想像自己做到偉大的事情,改變整個城市,但她會一直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小的書。「只要影響到一些人,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困境,已經很好了。」

圖片來源:虛詞・無形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丹,並不簡單

話題》看完黑白大廚,來一盤黑白切:從台灣飲食書看美食與文化

為潮水所困的一代人。一隻腳在過去,一隻腳在未來。 「我覺得它跟過去我所有電影都不一樣的是,它在講一個文明轉化的歷史時期。」 ——專訪賈樟柯《風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