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北國際書展》從台灣出版辨識香港身分,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身影在書展

Openbook閱讀誌
·
(修改过)
·
IPFS
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首日,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以「融合理性與感性,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作品在台灣出版」為題,邀請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鄧小樺、台灣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進行對談,由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文化委員會」召集人謝佩霓擔綱主持。

撰文|陳巧曼(文字工作者)

近年香港遭逢歷史鉅變,台灣與香港兩地的交流也日漸緊密。2022年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曾與14家書店共同辦理一系列「週遊香港」活動,邀請讀者走訪全台獨立書店,參與不同命題的主題書展與講座,從煲湯、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到抗爭運動經驗進而認識香港。

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首日,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以「融合理性與感性,交換美好與感傷:香港作品在台灣出版」為題,邀請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鄧小樺、台灣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進行對談,由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文化委員會」召集人謝佩霓擔綱主持。

莊瑞琳首先提及,香港近十年來不管是與中國、與台灣或世界的關係都出現急速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反映在文化的創造上。過去對香港和台灣書市而言,彼此是國際對國際的海外延伸市場,有各自的出版脈絡,如今則有不少香港年輕世代的第一本書就是在台灣書寫、在台灣出版社出版。比如木馬文化的梁莉姿短篇小說集《日常運動》、沐羽短篇小說集《煙街》,以及春山出版的鍾耀華散文集《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

莊瑞琳觀察到,2014年雨傘運動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許多在台灣的香港出版品的功能或角色更偏向「救援」,近年則有所轉變,開始落根在台灣,不少香港文藝創作者選擇以台灣為基地,重新出發,如鄧小樺甫成立的「二〇四六出版社」。

左起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文化委員會」召集人謝佩霓、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鄧小樺、春山出版社總編莊瑞琳

➤留在香港或被迫離開的文化菁英們

鄧小樺進一步解釋,2019年起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許多香港學子選擇來台讀書。近年香港文化藝術創作的出版屢屢受到審查,比如漫畫家兼媒體藝術家黃照達2021年因遭舉發,倉促移居英國,原在《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專欄刊載的政治漫畫,竟成了道別之作,2022年底此專欄於台灣出版成專書《那城THAT CITY》。此類事情在香港默默發生,而這些文化難民也只得在台灣或其他海外尋求出版的機會。

在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地方,所謂的新聞是有所扭曲的,當外地人要理解香港的現實變得困難時,「另一個方法是從作品中去接收什麼是香港。」

鄧小樺解釋,作品會有創作者的角度,那是從想像和情感中折射出來的真實,而不只記錄現實裡發生了什麼事。所謂的現實就像電影《重慶森林》提到的鳳梨罐頭,會有過期時限,隨著時間折舊,而能夠感動讀者的是更高層次的真實,這是超越現實之上的心理真實。

虛構的作品一旦具有影響力,是可以扭轉現實,帶有顛覆力的。這正是鄧小樺在台灣成立二〇四六出版社,作為離散的作家們的發聲平台,讓更多香港人的故事被看見的主因。二O四六的出版品,帶來的是廣大流散的生命記憶,是華人非常真實的部分,嘗試在台灣這裡生根,向更大的世界發展。

➤香港與台灣的民族認同

莊瑞琳提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香港大學學生會出版了《香港民族論》,引起她非常大的好奇——「香港開始用『民族』做自我辨識。」她解釋,早期的移民社會通常不會以特定地域自稱,比如台灣人和香港人。台灣與香港都是在殖民的現代性過程中,陸續發展出地方政治社群的意識,譬如台灣人喊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便是出現在日治時期希望有自己的議會及選舉的時候。

「香港的政治社群很特別,它幾乎是在抵抗意識加上離散意識中逐漸形成的。」莊瑞琳認為,這已是21世紀指標性的國際現象,而且港台的民族國家認同,都有其特殊性:「我們這兩個地方的人,會跟其他的民族國家不太一樣。我們既有自己的名字,但同時也沒有自己的名字;我們兩個地方的人,同時都在國際上尋找生存空間。」

台灣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中,發生大逮捕和集體審判,香港在2021年也發生大逮捕並進入漫長審判,兩地出現民族意識與抵抗運動的時間有近40年的差距,但到了今日則互有援助與啟發。莊瑞琳從來沒想過她大約10年前編輯的《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今日會對香港讀者產生了不同的意義,甚至成了「每一個香港政治犯都要讀的書」。

「對台灣的編輯來說,如今香港已經不再只是在運動時救援而出版的作品」,莊瑞琳認為,文藝創作者選擇以台灣為基地,也將對台灣產生影響,「這十年港台的出版交流,將有非常快速的變化。」

莊瑞琳提到,此刻香港的藝文創作者或學者都有非常深的焦慮,希望用不同形式保留香港,或為香港尋求思想上的出路,因此也出現很強的創造力、強大的動機,以及百倍於台灣創作者的熱情。她以陳梓桓執導的香港紀錄片《憂鬱之島》為例,在現實的桎梏下,反而能創造出難能可貴的東西,這些都能給台灣創作者和出版人很大的刺激。

➤不再太平盛世的香港文學,也應該長久在市場上被認識 

鄧小樺也以自己為例,說明公民參與和上街頭的經歷是年輕一代香港人的成長記憶,也是創作的底本,若有所追求,就必須踰越現在的體制規條去做,如果受到打壓,不該改變自己的信念,而是要想辦法把想做的事情完成,儘管可能要去到別的地方。

「過去對香港人來說,在台灣出版文學作品是一種殿堂的概念,從自己的地方衝出去,在別的地方受到認可。現在,除了殿堂之外,多出了另一個維度:街頭。」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頒給了韓麗珠《黑日》,隔年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散文大獎獻給韓麗珠《半蝕》,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得獎短名單董啟章《董啟章隨筆集》名列其中……鄧小樺認為,不再太平盛世的香港文學作品進入台灣,也需要重新被接納、被理解。不少作品離開藩籬,前往更大的世界,來到處處街頭的環境,離散帶來了新的「街頭」維度。

「太平無事的時候,我們在香港都非常欣羨台灣對文化的熱情、對少數的尊重、保留活化整理並向外推廣,我們由衷覺得好。」面對如今香港作品外在有審查機制,創作者可能出現自我審查,另外還有透過市場經營去達成的市場審查,鄧小樺呼籲讀者要保有「邊緣的視角」,願意去認識不是那麼主流的東西,願意去支持不是最暢銷的作品,讓市場更多元,「這是保障言論自由的基石,讓這些書不會受到市場的懲罰而消失。」

對談最後,主持人謝佩霓藉已故香港作家西西的《我城》,思考香港、台灣與今年書展主題國波蘭:無論是離散或是落地生根,他城亦是我城。而「出版」不僅記錄時代,也與時俱進。它關乎我們如何繼承,也關乎未來如何看待我們。

➤書展中的香港出版身影:藍藍的天+有種文化 ft.手民出版

2018、19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由18間香港獨立出版社組成的「52Hz出版聯盟」曾兩度與會,可惜今年未再現身。不過台灣讀者仍可在以下幾個攤位,看見香港出版品的身影:字花(A905)、香港文學館(A9047)、香港大學(A906)、香港城市大學(A908)、香港中文大學(A912)、讀字工地(D321)。

2019年曾隨同52Hz出版聯盟一起來台參展的香港出版社「藍藍的天」,今年出版品棲身於香港文學館,負責人伍自禎特別向台灣讀者推薦香港資深新聞人區家麟的《亂流》:作者透過旅遊,探索香港自然環境中的無人之境,發人深省,值得細品。

藍藍的天負責人伍自禎

伍自禎也推薦台灣讀者閱讀榮獲2021年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的繪本《小男孩的森林故事》:「本書看似兒童故事書,內裡卻是數字學的人生,無論小孩或大人,每位讀者都能代入其中,找到一點方向,享受當中的樂趣。」

藍藍的天在台灣尚無本地通路,有興趣了解或跨海購買的台灣讀者,可透過網路書店草田Ggrass了解相關訊息。

另一間香港出版社「有種文化」,今年也透過香港文學館與台灣讀者見面。去年曾來台參加書展的社長Daniel Wong,以「絕處逢生未出現」形容近年的香港書市,並表示台灣與香港的出版人,都是深深愛著印著繁體字的書籍。

有種文化社長Daniel Wong

Daniel Wong特別推薦台灣讀者閱讀香港政治評論人鍾祖康的《籠中鳥以為自由飛翔是一種病:從挪威回望香港與中國》,本書接續其名作《來生不做中國人》,從歷史角度考察物質與道德等不同面向,探索評析中西文化差異,深具批判性。此外,有種文化近日即將出版的新書《我們香港人》,描寫劇變下香港人對身分和「家」的思念與反思,也值得關注。

目前大型網路書店如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店內有種文化出版品的存貨相當稀少,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建議透過三民書局網路書店、在全球大型城市都有經銷地點的網路書店1841書店,或前往台北中山銅鑼灣書店,了解更多有種文化的出版訊息。

Openbook閱讀誌每週好書推薦欄目「OB短評」,曾多次推薦過香港手民出版社的作品,可惜該社今年也未能參展。手民的許多書籍深刻留下了香港都市文化的動人肌理,譬如《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論述香港武俠電影的感官美學肇起於資本主義的機制、工業化轉向以及國際網絡,書中透過香港武俠電影的輪廓,道出城市之為江湖,如何滋養出無數的劍客俠女與絕世武功,為華人世界獨特的武俠夢訪尋其香港社會的根蒂。

此外,《民現:在後占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從政治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多元自主跨主體想像、思考「後」占領時代、香港的城市民主與未來性,為香港提出專屬的關懷處方。透過細緻的學術思考辨證,以及身體感、情感十足的分析討論,為城市民主、參與式民主等政治概念補充了實體化的依據。

《幻魅都市》是學者張美君因病離世前,於2008至2015年間發表的系列香港電影研究論文,包含她提出「危機電影」的創見;以電影的聲音空間而非亡靈鬼怪為論析對象的「鬼魅評論」;將電影美學與香港屋邨並置的「空間研究」;以及對於香港身分、歷史、記憶的關懷。六篇論文在華語電影研究領域中,皆屬上乘之作。

手民出版社主編譚以諾推薦台灣讀者閱讀該社的《平台資本主義》,本書為當前平台大盛之勢,解釋了出現和興起的成因。對手民出版有興趣的讀者,可造訪台北唐山書店,或者上手民出版的官網,都有提供台灣與全球的寄送服務。●(原文於2023-02-03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延伸閱讀:沒來台灣參展這幾年,願與讀者一起活得像貓兒 ft.香港獨立出版人格子盒作室阿Ding

格子盒作室的香港獨立出版人阿丁Ding

➤2/3(五)到2/5(日),香港議題相關書展活動

  • 「之外」還是「之間」?異鄉人在臺灣出版業界的「實踐—再想像」
  • 時間:2/3(五),16:45 - 17:45/迷你沙龍
  • 講者:孔德維(一八四一出版總編輯、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沐羽(作家)
  • 香港三部曲最終回:《重回舊地》新書座談
  • 時間:2/4(六),11:45 - 12:45/迷你沙龍
  • 講者:亞然(本書作者)
  • 亂世文人,大歷史中的微妙緣份
  • 時間:2/4(六),13:00 - 14:00/迷你沙龍
  • 講者:周蜜蜜(作家)、吳鈞堯(作家)、鄧小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主持人】
  • 西西嘉年華:歡迎來到動物心友會
  • 時間:2/4(六),13:00 - 14:00/紅沙龍
  • 講者:黃怡 (作家)【線上】、崔舜華 (作家)、 關天林(《字花》總編輯)【主持人】
  • 虛構的,微小的,歷史:從文學電影觀照香港
  • 時間:2/4(六),15:30 - 16:30/迷你沙龍
  • 講者:陳慧(作家)、陳滅(詩人、評論人)、顏訥(作家)【主持人】
  • 白紙革命、香港不服從與抗中保臺
  • 時間:2/4(六),19:00 - 20:00/展位D710,中央研究院
  • 講者: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呂青湖(臺大社會系副教授)
  •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作家莫理斯見面會
  • 時間:2/4(六),19:15 - 20:15/藍沙龍
  • 講者:莫理斯(本書作者)
  • 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躲貓貓):飲江詩與香港詩
  • 時間:2/5(日),13:00 - 14:00/紅沙龍
  • 講者:陳智德(詩人、評論人)、 廖偉棠(詩人)、關天林(《字花》總編輯)【主持人】
  • 無遮之鬼,災難之書:社運後女性書寫
  • 時間::2/5(日),14:15 - 15:15/紅沙龍
  • 講者:謝曉虹(作家)、鄧小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 從《弟弟》、《日常運動》談社會運動後的創傷與憂鬱
  • 時間::2/5(日),15:00 - 16:00/讀共攤位人文沙龍
  • 講者:陳慧(《弟弟》作者)、梁莉姿(《日常運動》作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評審報告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評審報告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年度翻譯書.非文學類 評審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