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作者:Yu Hui 難度:★★★☆☆
I.
在另外一些文章,我介紹了 Ian Hacking 對社會建構論的吸引之處的分析[link(一)]。簡而言之,Hacking 認為,很多時候,哲學家、理論家,甚至社運人士都嘗試在社會建構論中找尋資源,甚或投入到社會建構論的討論之中,其實是在這理論中看到「解放」的可能。透過動搖不同領域或議題中的本質主義和自然主義,社會建構論可以為我們打開不同的可能性。
雖然社會建構論有這種非一般的吸引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受落。不少哲學家,就算不至於反對社會建構論,都對之有所保留。Hacking 在他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中題出了三個重要的「爭論點」(staking points),用以解釋反對社會建構論的哲學家們的疑慮,而這三個爭論點都與由社會建構論所引申的立場有關。它們分別是「偶然性」(contingency)、「形上學的唯名論」(metaphysical nominalism)與「穩定性」(stability)。這篇文章會集中討論「偶然性」。
II.
社會建構論的其中一個吸引之處,在於它能帶來解放的可能,指出一些我們以為自然而然地如此的事物,或是一些我們不曾質疑過的觀念和傳統,其實只是歷史或社會的偶然產物 [link(一)]。如果歷史或社會的發展軌跡不同,這些觀念和傳統或許就會不一樣。於是,我們可以說,由社會建構論引伸出來、對事物的偶然性的指認,是社會建構論的一個重要成素。「(社會)偶然性」可說是(在某些領域中)帶來解放的鎖匙。[註1]
但是,若果我們將社會建構論和偶然性套用到自然科學呢?我們可否說某些自然規律或某個元素是「社會建構物」呢?Hacking 在書中提到 Andrew Pickering 的著作《Constructing Quarks》。單看書名,這似乎是主張夸克並非自然物,而是社會建構的。如果我們把這個立場推而廣之,可以設想出一個把社會建構論應用在自然科學的立場: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諸如「夸克」、「電子」、「力」等,都不是本身就在自然世界中存在的東西,而是社會建構物。
套用上述引文的解釋,我們可以說,這個立場主張自然科學研究的東西被非真的存在於自然世界,而只是社會建構的偶然產物。這個立場的理論後果,就是動搖了自然科學的客觀性。Hacking 在書中就提到 Richard Dawkins 的說話:「no one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t 30,000 feet」,就是對這種極端立場的質疑。Dawkins 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如果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都只是社會建構物,而自然科學因此失卻了它的客觀性,我們就很難解釋為何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包括那架能把社會建構論者載上三萬尺高空的飛機——如此系統地可靠。
III.
但是,Hacking 馬上利用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的區分指出,很多社會建構論者的目的並非證明諸如夸克這「個體」(object)是社會建構的,而是指「夸克」這個概念是社會建構之物。這裏,我們可以馬上質疑:指出一個觀念是社會建構物本身,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工作 —— 觀念作為人思考的工具,當然是由人共同建構而成。我們可以設想,在人類未組成社會,甚至根本還未在世界上出現之時候,石頭就已經存在;但石頭在這時空存在,並不代表「石頭」這個觀念存在。我們需要等待人類社會的形成,以及語言的誕生等條件都付合,才能建構出「石頭」的觀念。在這個意思下,不單止是「夸克」和「石頭」,而是所有「觀念」都是社會建構物。因此,提出「『夸克』(這觀念)是社會建構的觀念」本身似乎意義不大 [註2]。
IV.
然而,「夸克」觀念的社會建構論者仍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講法。他們除了指出「夸克」作為一個觀念必然是社會建構物外,更重要是他們提出了「夸克」觀念的歷史生成條件。
在這個意義下,接受「『夸克』觀念的社會建構論」就不必然要同時主張「關於夸克的科學研究沒有客觀性」或「夸克並不是自然世界的存在物」。根據 Hacking 的解釋,Pickering 在書中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指出「夸克」觀念之所以誕生,其實是歷史偶然的結果。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講法,說提出「夸克」觀念的物理學家 Murray Gell-Mann 當年如果研究經費不足,又或者他沒有選擇鑽研物理學,而是去研究美洲豹,那麼很有可能我們現在的物理學就沒有「夸克」的觀念。如果沒有「夸克」這個觀念,那麼建基於「夸克」的新物理學理論就很有可能不會出現,舊的物理學便不會兵敗如山倒,而是繼續被完善,最終成為另一個解釋力不相伯仲的理論。
Hacking 指出,這個立場的重點不是在於質疑既有的自然科學的客觀性,而是指出發展出某一特定科學系統的偶然成分,從而指出可能存在其他科學系統。而由於它們的基本觀念和假設不同,不同的科學系統不能直接互相比較,但又為我們描繪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夸克」這些「個體」可能存在於物理世界中,但卻沒有進入這些同樣強或同樣真的物理理論之中。
當然,這套假想的物理學是否真的可能——或者,一套不依賴「夸克」這觀念的「物理學」是否可能具一樣強的解釋力,這就不是我們哲學人可以插嘴的議題了。但無論如何,這個社會建構論的立場都十分有趣,值得仔細玩味。
註1:這裡我們要留意,Hacking 使用「偶然性」這概念時,預設了「自然就是必然的」,而如果某物 X 是自然的,則 X 是必然的,因此 X 不可(能)改變。要挑戰這種想法,我們可以論證就算 X 是自然的,亦不等於它是必然的。但 Hacking 認為社會建構論的挑戰方式不同,論者通常會指出 X 根本不是自然的。按這套路,這篇文章使用「偶然性」時,亦會姑且假設「自然就是必然的」想法。
註2:我認為, Sally Haslanger 對「強義實用社會建構」(strong pragmatic construction) 與「弱義實用社會建構」(weak pragmatic construction)的區分很能夠闡清這問題,但這並非本文主題,我們就留待本系列往後的文章再作解釋。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