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自由职业一年,我是如何养活自己的?

林安
·
·
IPFS
我是在26岁生日前一个月辞职的。

5月8日,是我做自由职业满一周年的日子。

好像从公司拿到离职证明,一身轻松地走回家还是昨天的事,没想到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这一年,我做了很多事情。但身边很多人,还是不清楚我做自由职业,具体都干些啥,又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好好和大家聊聊:“自由职业一年,我是如何养活自己的”。

为什么辞职?

我不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冲动行事的人。所以做自由职业以前,我没有任何一次裸辞经历。

辞去最后一份工作前,我整整思考准备了半年。而想成为自由职业这件事,我想了三年。

所以说,我做自由职业,是一件有充分预谋和规划的事。

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间点辞职?没有太复杂的理由,只是觉得时候到了。

我是在26岁生日前一个月辞职的。

辞职后的第一个生日

25岁的一整年对我来说都无比煎熬,即使在外人看来,我有一份朝十晚七,看上去体面,薪水也不错的工作。

但是那一年,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了,也越来越不清楚自己活在世上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我不快乐。

我很清楚自己是一个没法混日子的人,我必须给自己短暂的人生设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去获取成就感,去感觉自己在为了实现什么事情而活着。

当工作不再能给我带来这种成就感和目标时,我觉得我需要做出改变。

“我马上就26岁了,如果我想改变,应该就是现在。”

纠结犹豫了半年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做内心深处一直都想尝试的事情

——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为自己的事业拼搏,而不是为公司。

辞职后,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既然我不是一个冲动型选手,自然会在辞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我都给自己打好了预防针:

即使不工作,在上海生活1-2年也饿不死的存款。

刚开始几个月,一定会面临的心理焦虑。

给自己准备好退路:大不了再回去上班,我有自信随时都能重回职场。

但做好准备是一回事,亲自上“战场”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最开始的几个月,我一直处在“焦虑-自我安慰-要不要回去上班-再坚持一下-再焦虑”的循环里。

现在回头看,自由职业的一年时间里,我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1.收入骤降阶段(5-7月)

这三个月,我的每月收入几乎下滑到了上班工资的三分之一,虽然每个月的收入都在缓慢增长,但内心还是异常焦虑。

我记得有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我还一毛钱都没挣到。那段时间,任何一点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可以让我深陷自我怀疑之中,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人生loser。

好在焦虑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停止做事情。5-7月是我整段自由职业经历中最忙、最紧绷的阶段。

正是因为收入骤减,我才一刻不停地都在想接下来该做什么,怎么挣钱,怎么建立个人品牌之类的事情。

那三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不敢给自己放一天假。

2.收入回升阶段(8月-9月)

得益于前三个月勤奋工作的铺垫,8月开始,之前的付出开始慢慢有了收获。

加上我在8月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后文会具体谈到),收入开始有了质的提升。

8月的月薪开始略超上班工资,9月超出上班工资很多。

收入突然有了提升,导致我从9月开始松懈了一段时间,有段时间每天只工作了不到2小时,作息也开始混乱。

3.收入稳定阶段(10月-现在)

2018年10月以后,我的收入开始慢慢变得稳定起来,每个月在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的波动不会很大,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不会很长。

虽然每月收入相比9月份的巅峰时期有所下滑,但也足够个人生活玩乐。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收入还会持续增长,我也有这个信心。

我靠什么养活自己?

接下来就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部分:我究竟靠什么养活自己?

其实自由职业一年,我的核心赚钱技能一直没有变过:写作、自媒体、摄影。

只不过这三者的比重和每一项技能所衍生出来的工作一直在变。

先说摄影:

自由职业早期,由于和我约稿的客户还不多,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摄影上。因为摄影是我在辞职前就已经验证过可以变现的技能。

所以前三个月,我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约拍人像,积攒作品,也在微博、小红书、图虫、豆瓣、ins等各类社交媒体上发布摄影作品,或者写摄影相关的文章。

上海最炎热的夏天,我经常顶着大太阳外出拍照,不拍照的日子就在家熬夜修图、写文章。

7月在1933老场坊拍照

好在这些付出都是有回报的。随着一些作品在社交平台上逐渐有了人气,找我约拍的人也开始慢慢变多。

所以前三个月,我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摄影。

再说自媒体:

开始做“100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计划后,随着外部流量的不断增长(豆瓣、36kr、知乎等平台),我的微信公众号流量也开始趋于稳定。

从5月开始,陆陆续续有广告主找到我投放广告,我会根据广告的契合度,每个月筛选1-2条投放,这能为我带来一定收入。到现在,每个月找我投放的广告主数量已经很稳定了。

6月,我在采访完一位自媒体人后获得了一些灵感,决定尝试自媒体变现的第二种形式:知识变现。

恰巧那时我采访的一位自由撰稿人想开讲书稿的写作课程,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一起花3个月时间打磨了一套讲书稿的线上写作课。

写作课的线上沟通过程

说实话,开课前我们两个都很没信心,一直在重复修改课件、不断互相打气。

“能卖出去50份就不错了”。我们经常笑嘻嘻(心里没底)地这样说。

没想到第一个月就卖出去了快300份,到现在已经有超过600名学员报名,并且评价和反响都还不错。


学员评价

这是我在8-9月收入有所突破的主要原因,也给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此外,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每个月的流量主、粉丝赞赏和平台补贴也会有一小笔收入,不多,可以用来当作每个月的水电交通费。

最后说一说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撰稿。

10月以后,随着约稿任务开始慢慢变多,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难以同时兼顾写作、摄影和自媒体这三件事情。

一个人同一段时间,最多只能做好1-2件事,我必须舍弃一项。

我选择了摄影。

一是因为当摄影从爱好变成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对它的兴趣降低了。

二是我设想了坚持摄影3-5年后的样子,发现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开一家摄影工作室并不是让我憧憬的职业。而成为一名艺术摄影师,我深知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因此,我停掉了一切摄影约拍和营销推广的工作,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只接一些老客户和熟人推荐的单子。

然后,我把节省出来的时间都花在了撰稿上。

由于自由职业以后,我一直在坚持采访和写作,作品的持续曝光为我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关注度。

我的豆瓣豆列“100个不上班的人”

每个月都有一些网站编辑、媒体老师、电视节目组、互联网公司的商务pr,或者图书出版编辑找到我,要么谈约稿,要么谈合作、要么谈出书。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朋友看过我写的文章,他们也会给我推荐一些撰稿机会。

截至目前,我为腾讯职场、网易看客、澎湃新闻、火山小视频、中国青年等平台和杂志撰过稿。其中有一些是签了合同的长期合作,有一些则不固定。

和腾讯职场合作的“寻找新手艺人”专题

除了这些,我还为一些创业公司和广告公司偶尔写一写新媒体文案。

总的来说,稿费是我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何寻找客户?

很多人想知道自由职业者是如何找到客户的。但我一般很少去主动寻找客户,因为那样效率太低。

一直以来我的方法都是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客户主动来找我,毕竟主动找到你的客户成单率更高。

这里就简单说下“如何让客户来找你”吧。

 1.早期:朋友推荐

自由职业的初期,在个人品牌还不够响亮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是靠熟人介绍接单的。

这个时候,主动告诉身边的朋友“我现在是自由职业了,我可以提供什么服务”就很重要。

你可以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公布这件事,也可以单独找朋友说。这样他们有单子的时候,才会想起你。

我记得自由职业以后的第一、二篇约稿,都是朋友介绍接到的,很感谢他们,在我最不稳定的阶段“雪中送炭”。

2.中期:网络营销

朋友再多,也有穷尽的一天,而且这种点对点的推广方式效率太低。

自由职业发展到中期,就要想办法点对群。

这时候,网络营销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了互联网时代,自由职业者才有机会通过网络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认识你这个人。

我还没转行自由职业时,就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积累了一小批关注者。多年的市场营销工作经验,也对我自由职业后树立个人品牌帮助很大。

3.后期:口碑+个人品牌

我始终认为自由职业想要长远发展,一定要在圈内树立口碑和品牌。

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目标群体,持续不断地创造符合目标群体的产品和内容,再在反馈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自由职业早期,也许你觉得做这些事情既耗费时间精力,又起不到任何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发展到中后期再回头看,你会发现很多成果,都是前期的积累铺垫带来的。

一直在坚持做“100个不上班的人”人物采访

我发展到后期时,就是依靠前期在豆瓣和微信公众号树立的个人品牌,从约稿者寥寥无几,慢慢发展到每个月的约稿写不过来。

我现在最稳定的约稿方,也是他们在网上看了我的文章后,主动来找我的。

 什么让我坚持了一年?

刚开始自由职业时,我经常对身边人说:“我就试一试,大不了再回去上班。”

但其实心里想的是“最好能一直做下去,不然再回去多丢脸啊。”

顶着一张死要面子的脸,我居然坚持了一年。现在回想起来,有太多感悟想分享给每一个想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希望能给独自坚持的你们,多一些帮助。

 1.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这是我从很多采访对象身上发现的共性,当然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自由职业早期,因为收入不稳定,我把自己能想到的、感兴趣的事情都尝试了一遍。

比如摄影这块,我除了拍一对一的人像外,还组织过以活动为主的photo walk。

组织的一场 photo walk


比如自媒体这块,我除了接广告,还开发了线上课程,组织了线上社群分享和线下聚会沙龙。这其中有些能带来收入,有些不能。

所以前三个月我的收入来源特别杂。

三个月后我在复盘的时候按照不同事情的投入产出比、兴趣程度和发展潜力做了一个排序,砍掉了那些投入产出比低的事情,开始集中精力在主要事情上。

 2.先做事,后赚钱

这是我自由职业很久以后才学习到的心态。

很多自由职业新人满脑子只有赚钱,我刚开始也这样,每天都在盘算着这个月要挣多少,下个月怎么突破。那时的我把赚钱的多少当作衡量自由职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其实这样是本末倒置的。

我们应该先做正确的事,再去赚钱。当正确的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后,赚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

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应该写清楚“这个月要完成什么工作上的目标”,“下个月要如何进一步自我突破”。

做事的方向对了,赚钱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3.擅用焦虑

做了自由职业,焦虑就是你的好朋友了,而不应该是敌人。

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事。

下次当你感受到焦虑时,可以先告诉自己“这是好事”,再利用焦虑去推动自己做事情,一定一定不要在焦虑的时候一蹶不振。

焦虑应该是辅助你在海上冲浪的浪花,而不是直接吞没你的海啸。

 4.定期社交

这一点非常重要!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部分自由职业者都脱离了主流社会的框架体系,成为了独行侠。

自由职业初期,在收入不稳定和自我认可度极低的情况下,社交的大幅减少很容易让人情绪崩溃。

长时间独处带来的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工作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恶性循环。

我经历过一段由于长期不社交而心情抑郁的阶段。那时候我调节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逼迫自己每周必须出门社交一次,不管是见熟悉的朋友,还是参加陌生人聚会,或者参加一些同城活动。

走出去,不能确保你的心情一定会有所缓解,但是不走出去,你就会一直在恶性循环的坏情绪里,走不出来。

对自由职业者来说,出门社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机会都隐藏在社交里。

比如我曾经很多次,跟朋友在外面约会,却莫名通过她的朋友接到了一篇约稿;也曾经做完一期采访后,恰巧碰到采访对象有一个没时间接的摄影单子,顺手推给了我。

 5.坚持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我之前也说过很多遍:一定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这个社会太浮躁,大家很容易只看到了别人的结果就眼红。

“小A发篇文章粉丝就涨了好几万。”

“小B在镜头前唱唱歌、跳跳舞就月入六位数。”

“小C不用上班,每天到处免费旅游真是神仙生活。”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小A不是靠一篇文章就涨粉几万,而是坚持发了100多篇文章,经历过了无数篇不温不火的文章后,才涨粉几万。

小B不是只在你看得见的时候才在镜头前跳舞唱歌,你看不见的时候,她也在练习、学习、想新的视频拍摄脚本,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才月入六位数。

小C不是每天随便拍拍风景、发发微博就可以四处免费旅游,那些照片里的轻松都是靠长年累月的四处奔波,和在外面旅游一天后回到酒店还要修图写文章换来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在为自己选择的生活坚持付出,很少有人是真正的“一夜成名”、“一炮而红”的。

自由职业也一样。我采访过那么多小有成就的自由职业者,如果说他们身上的哪种共性让他们走向了成功,那一定是“在正确的路上,一直坚持。”

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时间会给你答案。

---

啰嗦了这么多,这些就是自由职业一年,我可以交待的全部经历了。

如果你正在走自由职业这条路,如果你走得并不轻松,我想告诉你:

Take it easy,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加油!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辞职拍Vlog,他是认真的 |100个不上班的人

“一事无成的30岁,我靠整理物品,重拾了人生的掌控权” | 100个不上班的人

自由职业8月复盘:在低谷中寻找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