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學 10 件事】05:不是人人都適合開線上課程(下)高報酬與誰才適合開課?
上週在分享教學系列 04 號文章中提及,開設線上課程有兩大風險以及該如何做銷量預估,本週將接續分享線上課程一旦銷售成功即可得到的高報酬,並幫大家統整誰才適合開線上課程。
相較起其他媒介更高的報酬
上一篇文章感覺都在說線上課程的缺點,製作成本高、銷量難預估、講師的信任資產要累積足夠等等;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線上課程也是,一旦成功即可換來比其他分享教學媒介更高的報酬。
本文所指的高報酬,並不是開線上課程賺取的金錢絕對比其他媒介多,而是:
- 線上課程可以直接進行內容變現,不需要透過間接商機變現
- 線上課程是可規模化、邊際銷售成本低的被動收入
1. 直接與間接變現
在平台上發表文章、經營 Podcast 都是低成本的分享教學管道,但需要累積非常多讀者、聽眾之後才能開始變現。
關於文章
以寫文章來說,我認識大部分的作者都是耕耘了幾年,累積了大量讀者後才有機會開始變現,例如業配、聯盟行銷、接商業案、另闢訂閱專案等等。這些商業策略都是好的,變現的金額也不容小覷(不比線上課程少),但這還是一種「間接」的變現方式。
作者因為把部落格經營得有聲有色(擁有高流量或忠實讀者)而獲得其他變現商機,例如廠商出錢寫業配文、在文章中放入聯盟行銷網址,或是在訂閱平台另闢付費專欄,每個月固定產出專屬內容給定期付款支持的讀者。以上的做法都不是透過部落格的文章內容直接變現,而是藉由其他商機間接變現。
現在也有不少文章平台可以讓讀者直接付費支持作者,或是透過 Liker 讚賞公民機制給予拍手,每月作者會依照拍手數得到分潤。然而,透過這些直接變現方式獲取的對價還是比間接變現方式少太多了,要耕耘非常久、累積非常多忠實的讀者才有機會讓收入提升到高水平。像我這樣剛開始透過文章分享知識的小咖,至今從 Liker 讚賞機制獲得的收入大概只有 15 塊美金左右(淚奔)。
關於 Podcast 或音頻
現下最夯的 Podcast 或音頻也是一樣,累積眾多聽眾後可以透過業配或是平台廣告來變現,但直接付費購買音頻課程的人還是佔少數。儘管中國的得到、喜馬拉雅平台都有大量的使用者願意直接購買音頻課程,台灣的付費音頻課程一直都推不太起來,只有極少數信任資產雄厚,位在金字塔頂端的講師才能有效帶動購買。例如大人學推出的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以及 Gipi 老師推出的音頻結合實戰演練、課後輔導與社群交流的商業思維學院,都是台灣少數銷售額突破百萬的音頻課程。
原因可能是台灣人多半都有網路吃到飽,與其聽音頻不如直接看影片;或者是平均通勤時間不長,所以削弱了開車、擠捷運時只能用聽覺學習的需求;也有可能是人們迫切希望被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無法透過音頻課完成罷了。基於以上狀況,目前 Podcast 或音頻分享教學也多半透過間接方式變現,但隨著使用者習慣的變化,例如藍牙耳機的普及,或許不久之後也有可能吹起大規模的音頻付費風潮也說不定。
至於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就是一種可以直接變現的分享教學媒介,講師產出教學內容,學生單次付費買斷。雖然前期投入成本比較高、風險比較大,但如果將分享教學系列 04 號文章中提及的「盡人事 6 大清單」做好做滿、把累積的信任資產具象化,並且確保忠實粉絲中至少有 50~100 位願意在課程上架後第一時間付費向你學習,那麼開設線上課程不僅不會賠錢,還極有可能幫你賺到一桶金。
台灣線上課程產業自 2015 年發展至今,已經累積非常多「單堂課程營收破百萬」的案例。線上課程是以影片作為媒介,雖然製作成本比文章、音頻來得高,但相對來說學生願付價格也比較高。若以 2~3 小時的線上課程為例,目前市場上的願付價格大約已提升至 NT$ 2,500,只要賣到第 400 堂,總營收就達到一百萬了。
當然說得容易做得難,那些訂價 NT$ 2,500 且能賣到 400 堂的線上課程,開課者都是在其專業領域耕耘非常久、擁有高知名度的前輩,而且一定也很認真執行「盡人事 6 大清單」。所以我在上篇文章才會強調,線上課程是個具有高風險的教學媒介,不過「一旦成功」就會有巨大的報酬。
如果是像我這樣初出茅廬的新手講師,真的不要貿然嘗試;急著在當下開課,收益頂多就是打平成本,一不小心還可能會賠本,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不如穩紮穩打專心累積信任資產,等到時機成熟後再來開線上課程才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2. 可規模化、邊際銷售成本低的被動收入
關於實體課程與直播課程
文章與 Podcast 都是以間接變現居多,不過除了線上課程,實體課程跟直播課程也可以透過教學內容直接變現。這兩種教學媒介與線上課程的差異並非變現模式,而是在於它們並不是可規模化、邊際銷售成本低的被動收入。
線上課程是一次性的成本投入(雖然一次就很多),製作完畢後僅需要負擔:
- 平台營運費用(分潤抽成或是 SaaS 固定服務費)
- 課程維護時間(問題回覆、作業批改)
- 行銷推廣費用
多賣出一堂課,開課者需要負擔的額外成本很低,賣給 100 個人與賣給 500 個人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當然你可能會問,「改 100 人的作業跟改 500 人的作業差很多吧!」課程維護時間的確會隨著學生人數遞增,但只要事先設計好固定的作業批改格式,就可以加速處理效率;另外,跟學生約定好問題回覆頻率,也可以讓開課者從無止盡的課程維護中解套。
反觀實體課程與直播課程,邊際銷售成本一點也不低,每開一次實體課程,開課者就需要親自到場教學一次;每開一次直播,開課者也需要親自在鏡頭前教學一次。不僅需要負擔跟線上課程一樣的平台營運費用、課程維護時間以及行銷推廣費用,還要花 4~8 小時親自教學,無法有效降低邊際銷售成本。不像線上課程,錄影結束後就不用再重複教一樣的內容。
再者,實體課程受限於教室大小,且為了確保能照顧到每個學生,每一班的人數上限大概就是 100 人。直播課程也是,雖然直播間可以容納無限多位學生,但如果要進行個案討論、教學互動,學生上限頂多就是 200 人,否則學習體驗會變差。這些先天限制,使實體課程與直播課程成為了無法有效規模化的分享教學媒介,也無法成為「被動收入」。
關於訂閱
至於前述提及的訂閱,它是透過提供專屬內容或專屬服務,換取使用者每月固定付費支持的一種變現方式。當然有些訂閱專案是信仰支持型,創作者產出的內容依然是「免費」提供給任何人觀看,但創作者可以透過這份收入支撐自己持續供應好內容給社會大眾,確保好內容不會斷炊,也不會被鎖在付費群裡無法擴散,例如敏迪選讀,這個類別就先不在本文探討。
訂閱其實也是一種直接變現的方式,如果只是純粹提供專屬內容或獨到見解給付費的支持者,那麼也具備了可規模化與邊際銷售成本低的特點。不過它並不是一種被動收入,創作者需要定期產出內容給支持者,而且品質也要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然支持者可是會退訂的。創作者獲得訂閱收入後,每週或每月都需要準時履約、交付內容,這樣的現象也被稱為金手銬。別說是被動收入了,這樣的收入根本「超級主動」好嗎XD
另外,有些創作者不是單純提供內容訂閱,而是「服務訂閱」。所謂的服務訂閱,就是需要定期提供一對一諮詢,或是舉辦線下私密交流會給支持者們。這些服務性質的訂閱雖然可以跟支持者收比較多錢,但卻是「超級主動」的收入,同時也因為創作者的時間有限,所以也無法規模化。
那到底誰才適合投入線上課程?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都快變成分享教學媒介競品分析了!但我沒有忘記本文的初衷,現在就來幫大家統整到底誰才適合直接投入線上課程。
- 有信任資產的人
若你已經在專業領域中累積大量信任資產、做到信任資產具象化,並且確保粉絲結構中有大量願意付費的潛在學生,那拜託趕快去開課吧!都已經在專業領域耕耘這麼久了,You deserve it!
- 具有製作技術的人
如果本身具有知識萃取、課程設計,或是影音製作技術,就不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金錢委託專業單位,自己製作課程即可。就算銷量不如預期也只是損失了自己的時間,至少不需要付出一大筆錢。
而且在風險降低、自己又有能力可以做出課程 Prototype 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從仔細評估成本效益的保守戰略,轉變成較為大膽的快速迭代戰略。在開設線上課程前,多做幾堂免費或是價格較低的教學短片放到市場上,收集學生們的使用心得與回饋,將自己的教學品質打磨得更好,也可以藉此跟潛在付費學生們建立更深的關係。 - 把線上課程當作銷售漏斗的服務商
現在有很多平台或是 SaaS 服務商,為了讓使用者願意付費使用自家產品,會製作一系列免費的線上課程作為導購素材。直接舉例說明應該更清楚,蝦皮希望讓更多賣家了解該如何來蝦皮上架商品、讓賣家更懂得如何經營賣場或投放廣告,所以開設了蝦皮大學,裡面有一系列免費或是價格親民的線上課程,因為賣家們的業績越好,蝦皮的營收也會越高。
這樣的操作方式十分適合「需要教育使用者」的平台或 SaaS 服務商,畢竟使用者要先學會怎麼用、知道這個產品的厲害之處,才有機會採購。所以這類的服務商非常適合直接投入成本製作線上課程,雖然線上課程不能作為主力營收來源,但製作完畢、放在網站上後,可以被動地為公司帶來採購訂單或新的付費用戶。
以上就是本週的分享,終於把「不是人人都適合開線上課程」這個大議題探討完畢,或許下週可以來談談如何從零開始經營分享教學相關的信任資產。
文末也不忘業配自己一下,如果需要專業的知識萃取、課程設計、課程製作服務,歡迎與敝司聯繫([email protected]),讓透鏡數位內容有限公司為您聚焦觀點,實踐專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