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路(13) 基本面做股票

白丁
·
·
IPFS
·
基本面及技術面的擁護者一向有類似文人相輕或門派之見的情境,技術面是招式、基本面是內力,惟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使武功臻於化境、隨勢運用,其中差異可參考【基本面的迷思】一文

先借一些篇幅,延續前篇的想法。

1.可以向任何人說不懂!

年輕的時候,常請教老前輩在股市如何克敵制勝,但他們好像說不出所以然來,也常支吾其詞,且面有難色,當時很納悶!這是無料還是拿翹?

但又親眼見證其為長期贏家,心理不免覺得前輩藏私,不願教導後進,著實讓人不免灰心人性的自私及冷暖(雖然他們真的毫無義務,反而自己自私的成份較大)。

但最後他們都還是會教一些招式,但也再三叮嚀,不保證無往不利,市場畢竟永遠是對的。

回想起來,當年自己確實是有急功近利的心態,想靠著一招半式闖江湖。

2.如何執行紀律!

市場上常用的方法(已修正過)、自己的實戰經驗歸納及前輩的精髓熔合後,再將長期觀察實際有用的買進訊號及賣出訊號條列出成為一張檢查表(含技術面、基本面、技術面及心理面),每當亢奮的想敲進股票時,一定把買進訊號的條件拿來一一打勾,確認符合後才進場,否則寧可空手,賣出訊號亦然(但符合某一項致命條件立刻出場)。

據此強制規範衝動及減少交易次數,漸漸的使交易頻率和內心的情緒波動脫鉤,因為檢查表已常駐在心中,遇到股價變動自然會稍微關注,但內心已平靜無波,因有所本,下【決定】就不再那麼兩難及衝動,之後,打勾的文書工作就省了。

3.專職的操作經驗是要付出很多有形及無形的代價!

以技術面及基本面肯定要並用,雖然實務上曾從操作小資金到大資金,也從絕對報酬操作到相對報酬,最後又回到絕對報酬,其實之間的交易手法及策略真的有些不同。

過去,自己的心情一直受干擾,長期承受無形壓力,一言難盡,尤其替老闆或無關的人或特定人打工(可能虧錢或賺的不夠多或內部鬥爭)的那段時候,更是煎熬!只能說過去的美麗或哀愁,已成過去。現在面臨新型態的戰役,結構已今非昔比,方法又需修正一番了,目前只關心自己池塘裡的策略,很多手法及策略已棄置,所以僅翻修適合己用的模式。

專職交易心得

感恩電腦的日益進步,基本面、技術面、財務面及籌碼面都有混合的分析工具,其中可放邏輯判斷、資產配置及策略,做苦工的時間減少甚多。雖是被動式交易的決策模式,也是落後的基本面分析(但已比很多市場人士領先了),但要學會看簡單的財務報表,至於技術面及籌碼面則可當日即時update。

一般會先判斷大盤【盤性】、再決定交易策略,然後再交給電腦控管自己訂下的買賣規則。

操作一定交叉應證技術面、基本面、心理面、籌碼面之間的交互影響,最後主觀認為技術面是入門捷徑、很有效率,基本面則是要有蹲馬步的能耐、眼光可放遠,之間有很多的矛盾及無耐,如利多、利空出盡、利空、利空出盡、超乎市場預期、不如市場預期等令人不知所云的熟悉名詞,多空一再上演,若再加上系統風險,怎能以短暫的一言兩語說明來龍去脈,所以教人與害人只是一線之隔,如遇到常show hand或借貸的朋友,豈敢提出隻字半語的操作建議?

害人是罪孽深重的,本質上雖是無心,但明知無法保證永遠的對,若誤用造成不好的結果,大家都不樂見,所以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的獨特操作方式最有用,不必然follow別人的成功方程式!

當年老前輩的憂慮是對的,因為他們無法預料自己錯的時候,別人是如何面對的,對錯本不重要,問題是錯的時後,您的朋友怎麼做?是不是無意間已毀了一個人的前途!將心比心,老前輩的心態已能感同身受。

因不是股市的winner,只不過是倖存者,參考性不大,閒暇時大家當作看戲即可。

論述一堆大道理,也不是要說教,目標是對自己的真實紀錄,因為不一定對,只是分享一下,因自己用起來覺得不錯。

回想起投資路,並不順暢,每次萬點都恭逢其盛,雖從未負債,但存款數字總是起伏不定,歷經多次多空循環及大型戰役之後,漸漸的體會當初前輩不願賜教的苦衷,因為太多的意外及例外,會一再動搖自己一直堅定的信念

如無經驗的累積已內化於心,適時的化險為夷,再坦然尊重市場,若當初太堅持,恐早已萬劫不復了,也可能早從股市退學了。

這條路(專職投資),如同股價震盪打底成堅實的底部,當資產往上走的時候,就是您Tune對了,否則一輩子是L型的底,那種底是無資產的、暗無天日的大底,會令人長期氣餒及失望,深究原因,通常就是自己沒有用心及紀律不足。

所以目標是讓股市資產總值要穩定的往上走,或快或慢,無所謂,即使短期震盪,長期應不斷的創新高,直到這輩子夠用為止(每人的估算不同),此時再選擇其他的人生評價方式,並分散風險,好好的過日子吧!

技術分析 化繁為簡

技術線形有很多專家及書籍可以侃侃而談,因為其中透露很多玩家的意圖,且百家爭鳴,就不再置喙,只建議【弱水三千取一瓢而飲】的觀念即可,簡單的不一定不好。但注意前提是見識過各種多空陣仗之後回歸的簡單,才是真正的簡單,即使兩條均線、酒田戰法、波浪理論、費氏係數、葛蘭碧八大法則等都是好的招式。

基本分析 論辯思考

花一些時間介紹,市場以基本面做股票的方法,這常是特定人的玩法,文筆、口才、資金、產業知識、為人應對進退及心理學的運用拿捏要得宜!

  • 先舉一例,簡單分辨雞和豬的基本面(產業知識)

這是以前的實際故事,1997年3月21日上午,我和自己很尊敬的老前輩正在聊天,那時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市場預料政府可能大量撲殺豬隻,股市中食品股幾乎全跌停鎖住。

老實講,當時市場幾乎沒有研究食品的研究員,所以沒人在意,那位前輩馬上看到有一檔股票跌停真是沒道理,就是卜蜂老前輩對食品股很熟,他說卜蜂的主要業務是雞肉相關,大家不吃豬肉,雞肉銷量應會增加,因此跌停進去收,他的買盤讓成交量一直增加,最後終於吸引到市場的注意。

隔天星期六(星期六還上半天班的時代)則開平走高大漲,周日期間,媒體開始提此邏輯,3月24日(星期一)開盤跳空漲停鎖死,一價到底,而他已開始從容準備收割,或許不是很完整的範例,但對我的啟發至為深刻,是產業知識化為財富的具體行動,體現了知識及資源不對稱的價值。

當初,市場也可能至始至終都漠視此事,事情就過了,但要表達的是,用功之後的知識何時有用,或許自己都不知道,如果見報去追,恐怕已慢一步了,產業知識往往可洞察先機,但要會舉一反三,最後仍需得到市場的認同,這案例是基本面研究最簡單的犒賞

  • 投資興趣可讓業餘成為專業!

【素人】畫家如盧梭等前輩備受世人景仰,所謂素人是未經正規的學院派專業訓練,以獨樹一格的、自然的、無矯飾的鋪陳心中的情感,重點是其表達的心境,進而理解其對生命的省思及感觸,對事物的體察可產生一種全新的角度,會讓承襲舊制或舊法的人不屑或驚豔!但素人不在乎!因為他們是以興趣為主,並非賴以維生,所以毀譽參半,卻不影響其個人生活及世人對其長期的評價。

盧梭其實是海關的公務員,不是以畫家為生,但他的畫,跳脫學院派的束縛,反而更直擊心中的所思所念,畫的好不好?已不是其技巧或技術等枝微末節,而是創作者和大眾的情感共鳴,這就是素人藝術的可愛之處,他撩起被專業禁錮的內心,進而驚訝及贊歎原來自己生命中也另有一種豐富。有人會說盧梭不專業嗎?興趣已成就了專業,股市不必到券商或投信工作,只要有興趣,努力成為專業,成功不是不可能。

  • 跨領域知識整合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達文西(DaVinci)是天才嗎?他通曉藝術、軍事、科學及生物醫學,其實他是做到跨領域整合(Cross Domain),因而顯得格外突出。堅信,未來的世界一定是【Focus】及【Integration】的人出頭,且各取所需,端賴自己的興趣擇一而用。

如果您不是MBA,可以馳騁於股市嗎?進而成為股市【達人】!答案是肯定的,因股市也是深層藝術,同時也是跨領域的市場,只要有心也會有一定的成就!但【大富】則另有一定條件。

  • 如何用基本面做股票?

未來的世界趨於多元化,身為世界公民,我們理應兼具多元化的知識,除了術業有專攻外,跨領域整合是一種很好的思維,如果自認不如術業專攻的人士,不必怨天尤人,因本來就會如此,那麼好好的欣賞他人的專業成就同時思考如何將其吸納為自己整合的元素之一,讓自己的跨領域模式更為強大。

如果確認自己不可能是千里馬,如何當個稱職的伯樂?反而是人生中很值得正視與學習的一件大事,一切自己來,身體會被【極速資訊】所摧毀,那可得不償失,當然自己的專業也要有點程度,否則千里馬往往也是高傲到難以接近的,溝通用的基本專業語言不通,就別自討沒趣了,所以先做功課是必要的,千里馬才會因您的誠意而卸下心防。

如何讓自己跨領域整合成可輕鬆賺錢的獲利模式,其實是專職投資至為重要的樂趣。股市投資需要懂各行各業嗎?要懂多深才夠?您會比該產業的從業人員懂的還深嗎?業者的認知可等同股市的認知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隱含跨領域的複雜知識串連與解讀,我們的價值就存在這兒。

如何建立自己強大的產業顧問團隊很重要,一方面,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以精湛的技術分析離群索居而大富,贏錢是否缺少一些些快樂及與人交往的喜悅,雖然低調一向是強調的原則。但若以基本面做研究,仍需適度的與人交往

除了自己資料的搜集、分析及解讀外,這屬背景知識的根本累積,然後求證於產業中人,自己再加以判斷,並徵詢市場意見領袖及major player的看法,其實可以有一套邏輯的推衍,相當有趣,保證未來不會得到老人癡呆。

節奏可急可緩、可疏可密、可簡可繁,最終換成存摺存款數字的攀升,又可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若搭配技術分析,一般失誤率可降低。

基本面研究過程中間,可以得到知識的累積、人群的親近、快樂的分享及財富的增值,因而產生良性循環後,自然會豐富自己及朋友的生命歷程。

以當年iPod為例

當看到美國iPod在聖誕節大賣,先請Google大神等幫忙找資料,先分析為什麼消費者想買,Apple的營運模式為何?

原來硬體很簡單,不必帶著CD及MP3播放器,可直接從PC下載音樂,將音樂帶著走,因Apple和音樂業者已談妥授權,使用iPod也不必懂很深的電腦,甚至無按鍵、easy use,接著可隨心所欲編輯自己想聽的大量音樂,音樂的使用者Domain一向很大,老少咸宜,美國又是愛好音樂的國家,因此產品一泡而紅,接著連想到台灣是代工的王國,應該不會在供應鍊中缺席。

先問一下產業中人,他們會說硬體很容易,至於商機何在?可能不知道,若有興趣可與之交流看法,強調的是以充分尊重對方的看法為前提,因我們是請教人家,這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基本禮貌及態度,在細拆零組件後,詢問由國內那些廠商承包,再問每一家的量及利潤(利潤盡量自己客觀的估計),然後預估其EPS貢獻度,或是此產品吸納大量的資源,將造成其他資源被排擠的現象,導致某些零組件的價格波動,這是舉一反三的思維。

接著才問證券市場的人,如資深產業研究員、研究機構研究員,甚至操盤手,觀察其認同度及瞭解程度,同樣地,我們是請教人家,一定要充分尊重對方的看法,若有需要,再異中求同的稍解釋自己的看法,接下來,心中一定已有譜,可以開始慢慢敲進股票,因您丟下問題,他們若夠靈敏,會好好研究的。

接著,將看到研究報告出籠,法人是否會追捧,財經媒體是否煽風點火,最重要的是股價有沒有吸貨及往上動的跡象,若是,就準備收割;若市場還是無特別反應,就檢討自己的看法,股票再慢慢出掉,完成一個CASE study,若對了,肯定會進入下一個良性循環,虛擬團隊的專業意見、資訊的交流及議題的創造會更加頻繁,大家會更有趣的【聊天】,因為有料!有用!有成就感!還有零花。

可以逐步汰弱留強自己認為的虛擬團隊成員,並擴充產業領域,將顧問團隊調到愈來愈強,涉獵範圍會愈來愈廣,至於速度、廣度及深度自己要好好的掌握,要輕鬆歡喜的做,像變形蟲一樣去適應市場的變化。

早期的研究子題可以有很多啟示,新的法令(如歐盟的綠色法令RoHs/WEEE、EMI)、新世代或世代交替的產品(xbox、PS2、PSP、CPU、高頻散熱問題)、資源排擠現象(高油價對太陽能)、平台整合(當手機成為數位時代的隨身具影聲的遙控器)、無線化、行動數位家庭、LCD TV、Flash不勝枚舉的研究。

最近的是半導體產能、5G相關、電動車等,都是有趣的項目。

然後列出每項研究的重要日期時間序列和股價的相關性要特別留意,如技術藍圖、認證通過、訂單、上市日、大型展覽日前、重要節日銷售情形、相關供應商營收、財報、國外相關業者股價走勢,以應證是鋪貨(注意Food Chain的前置期)或是真的賣的好(實質需求),這決定股價波動的本質是題材面還是EPS的提升,因而決定戰役的大小。

所謂以基本面做股票,常源於搜集資訊或聊天或看書或閱讀中閃過一個想法,然後積極求證產業中人,確認是否足以成為市場題材?

然後一定要將Food Chain(供應鏈及前置期)及時間序列下的利多利空搞清楚,再量化成財務數字,再據此推估此題材的實質動力。適時運用意見領袖的力量,有時可引導市場的想法及反應力道,不必刻意去推銷自己的概念,倒是可以不斷丟議題給市場的從業人員,至於會不會起漣漪,無所謂!

有人可能會說是痴人說夢吧,曾經目睹一位資金雄厚的老翁在遠企約資深研究員喝咖啡,仔細的在問研究員基本面的看法,他是借力使力,被邀者也感到無比光榮,當然老翁陸續約了其他相關業界的人士聊天,陸續交叉比對看法及邏輯,最後決定是否佈局戰役,這可是真實的案例。

不曉得老翁詳細的運作模式,但當個伯樂(整合者)及請教Focus的專業從業人員,所獲得的絕對比想像的還多,這套我是學起來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也覺得很充實,正運用自己的人脈存摺,包括產業人士及金融操作人士。

若是波段的大戰役,資詢範圍一定涵概產業中人(含上下游及競爭對手)、資深研究員、外資研究員、學術機構研究員、投信操盤手、自營商操盤手、外資操盤手及老朋友(或老同學)等等,也一定低調的個別咨詢,不用傳統的圓桌聚餐,也絕不涉及股價,只談產業前景及公司競爭力,這是務必要堅守的原則,否則別人會誤認為是非法的聯合炒股行為,這個局既然是自己佈下的,真不必張揚,因可能無功而返,若因無心而傷及他人,罪過一樁。

以上所言,是基本面的『術』,只不過是請專業的人來幫助自己判斷而已,但型態是經過包裝設計的,好像技術線形已做到多頭排列,只等號角一響,耐心等待資金或隨資金進場,因是基本面研究,心裡一定會比較踏實,這是大資金長線操作者的方法之一。

(以上僅供參考,請勿做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投資人宜審慎判斷)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白丁2020年12月21日開板,記錄自己的生活心得、心情,有緣來坐,無緣請便,自在生活,無所求,no pain no gai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缺水 休耕

悼母親

投資路(17) 淺談本益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