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抵抗极权主义

watchtower
·
(修改过)
·
IPFS
一些想说的话

不知道是不是即将脱离青年时代的缘故,我最近莫名其妙地“复习”了自己年轻时喜欢的一些影视和文学作品。结果这么一看,还真让我看出一些奇妙的中外对比。

比如,中国的电视剧里没有一个“好的世界”。我们无论是看央视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刘和平编剧的《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抑或者是《潜伏》,但凡是中国大陆自己拍的剧,总是很难构建起一个让观众觉得”我想住进去”的世界。

就拿《大明王朝1566》来说好了,不谈其中的官场斗争和政治讨论,你就看剧中每个人的脸:海瑞是紧绷的,赵贞吉是紧绷的,张居正是紧绷的,徐阶和严嵩是紧绷的,嘉靖倒不紧绷,但他几乎癫狂了。整部剧以一个钦天监官员被活活打死的痛苦神态开场,又以海瑞在雪中茫然地抬头仰望为结束。没有一个时刻让你觉得惬意。

《潜伏》也是一样,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龌龊的权钱交易、小人得志,这些蝇营狗苟的大背景是一次血腥而痛苦的内战,是一个大型政治组织的溃败和衰亡。而里面的每个人也没有真心感到快乐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觉得吴站长收钱收到爆,很爽,但他恰好是个还残存着一点理想的人,他为了这点残存的理想而感到痛苦。余则成就更不用说了,从头到尾都与那个理想擦肩而过,最后和自己不爱的女人共度一生,整部剧以他的泪水作结。

看完了这些,我又忍不住去看一些国外的作品,我发现国外很多作品里的人物有着中国的戏剧角色没有的一种东西:平静。

比如《哈利·波特》这个系列吧,无论是邓布利多还是哈利,他们对抗伏地魔的时候都是平静的,没有痛斥、怒骂、吼叫……《功夫熊猫》也一样,哪怕是拍得很差劲的第三部,阿宝最终也都是以一个气定神闲的态度去对抗敌人的,甚至可以说阿宝的平静程度和他的战斗力成正比,他越能保持平静就越是强大。哪怕对面是他的杀父仇人也一样。

回望中国的戏剧,无论主题是复仇还是革命,主人公似乎永远都得不到平静。这其中似乎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想起一个故事。不记得是哪一版的《水浒传》了,拍武松杀潘金莲这一场戏,演武松的演员不知道如何拿捏那个神态,导演直接说“这一刀就像捅到她的逼里头去!”,结果演员果然演对了。

性压抑、关于死亡的焦虑、对孤立无援的恐惧……这些东西使得中国传统的戏剧和文学似乎总是苦大仇深、嘶吼咆哮,主人公如果要寻求心灵的平静,似乎也只有出家这一条路好走。

革命时代就更是如此。我看过一些革命年代的照片和宣传画,里面的人物表情要么是怒目圆瞪,要么是笑得很用力,很夸张,总之没有哪个革命青年的姿态是宁静和放松的。

这就是最小的极权主义,是我们身上自发成长起来的对自我的仇恨。


我过去也曾经是这样一个仇恨者,当时我仇恨谁呢?说来很好笑,我当时仇恨一些女演员。据说她们是卖国的,还高高在上地鄙视中国人民。

我当时的恨达到了什么程度呢?我甚至非常正式地列了一张类似于”国家叛徒名单“的东西,然后拿我上高数课不睡觉的时间幻想着自己要是掌握了权力该怎么惩罚这帮可恶的女演员……

还好我后来从这种不健康的激情中抽身而退,不然我都不敢想我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事后想想,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出生于一个小城镇的缘故,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很乏味,由于不善与人交流,也经常被人孤立甚至霸凌。上大学时这种屈辱感达到了一个峰值,于是我变得很好斗,特别关注那些看上去极端邪恶的存在。

那时候的我其实是希望看到有人被惩罚,希望借着他人的痛苦满足我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报复欲甚至凌虐欲。换言之,仇恨让我人格变得扭曲,使得我没有空去思考为什么要去恨她们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十年后的我去看今天的互联网,发现到处都是当年的我。

无论什么政治观点,人们貌似都在恨对方。自由派恨保守派甘为体制鹰犬,左派恨右派维护不公平的体制,体制派恨“反贼”破坏岁月静好……这些恨有些有理由,有些没理由,但都让人疲惫不堪。

当一个人被仇恨占据了的时候,他就可以说被毁掉了。首先他就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从而无法认真理智地去思考问题。其次它还会破坏掉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我在中文互联网上看过对盗版行为最好笑的辩护就是“慈禧替我们付过(版权费)了”,一个人得是冷血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拿这种历史上的惨剧为自己听盗版音乐开脱?再者,它会让一个人的行为变得非常古怪。仇恨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爱情:它把两个人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甚至让其中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生命的中心。当一个人恨了一辈子的对象突然消失了之后,仇恨者是不会快乐的。

而当一个极权主义政党在整个社会散播了将近八十年的仇恨语言时,我们的电视剧和电影怎么可能有真正宁静祥和的世界与人物呢?甚至我们自己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宁静呢?


然而,我认为希望也正在这里。一旦找到了真正的宁静,一个人就成为了这个极权主义社会最大也最恐怖的敌人。

我想到的人是刘晓波。

我知道刘晓波的名字之后特意去查了他的“罪行”,一度感到很困惑:为什么共产党一定要把他监禁到死呢?他参加了六四?他起草了零八宪章?他呼吁人权和民主自由?在中国,这些事情要说危险当然也危险,但总不至于让一个人在监牢里度过余生,哪怕重病缠身,全世界都在呼吁了也不能放他出狱吧?

如果是习近平也就罢了,抓刘晓波的人可是以平和著称的胡锦涛啊,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刘晓波或有意或无意地把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给否定了。

他说过“我没有敌人”,这句话在中共听来是不能接受的。

还记得《1984》里的“两分钟仇恨”吗?老大哥只规定了仇恨的程序而不限定仇恨的内容。因为仇恨本身就是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哪怕你去恨老大哥,那也只会正中老大哥的下怀。你恨他,哪怕最后你打倒了他,最终也只会变成下一个他。

这在历史上经常发生,也就是“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很多革命看上去轰轰烈烈,最后却只是改变了仇恨的对象。底层逻辑没有变化,革命最后看起来都颇为可疑。

但刘晓波不同,他拒绝恨任何人,他不恨那些将他关起来的人,也不恨那些咒骂他侮辱他的人。这样就使得共产党失去了操控他的最好手段。

如果只是失去了对刘晓波个人的操控也就罢了,但刘晓波这句话和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身体力行做出来的示范,其实就是在告诉被八十年仇恨氛围侵染的中国人:哪怕不去恨任何人,你依然可以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幸福。仇恨不是你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中国人都能明白这一点,共产党又能发明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操纵民众?他们要怎么利用中国人的历史创伤巩固权力?怎么将所有矛盾归咎于外国人?怎么制造原子化社会?怎么鼓励告密和揭发?怎么篡改历史?


当我明白这一点之后,我2025年的愿望就变得很清晰了。

我想,在2025年,真正值得我追求的东西是宁静和快乐。

虽然听起来很虚,但其实宁静和快乐并不是很难。

首先,我不要去恨别人。哪怕是共产党,我蔑视它,我嘲笑它,但我唯独不要歇斯底里地恨它,因为我不想和它一样。

我要活出新的样子来,在自己的身上去抵抗极权主义社会竭尽全力要灌输给我的东西。我要用更宽广、更开阔、更有包容性的思维去看这个世界,努力找到新的诠释方式和角度。我要接纳他人和世界的不完美,要让这个世界在我的努力下变得更平和一点,哪怕只是更宁静一点,那也是极权主义体制的威力消退了一点,那就是意义所在。

我希望所有人也都能这样做,甚至习近平本人都可以,如果他能想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宁静和幸福的话,我也希望他能让他自己更好过一点。


其实,关于”内心的宁静和无上的权力到底谁更强大”这个话题,我觉得《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本经典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在书中穿插了耶稣和彼拉多的那场审判,在书中,彼拉多因为昧着良心判处耶稣死刑而遭受作者布尔加科夫的刑罚:他被罚睡在一个石平台上,每当晚上他就无法入睡,就这样一直失眠了一千年。

看上去真是极端残酷,但也许从头到尾都只是彼拉多自己惩罚自己。

而因为说真话而被处死的耶稣,最后却怀着慈悲去赦免了当初这个处死他的人。我相信这就是宁静的力量,耶稣手里什么权力都没有,但此时此刻又是谁在赦免谁呢?

内心的宁静和权力的关系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


平安夜匆匆写就,祝大家圣诞快乐。


CC BY-NC-ND 4.0 授权

这些文字不一定是「作品」,但您的支持一定是「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