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两年赚了100万,他却辞职去日本旅居,把更多年轻人带去了那里

林安
·
·
IPFS
他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抛弃稳定的工作与家庭,只身一人去巴黎从零开始学画的男主人公一样,“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他曾经非常接近名利场与财富自由,却在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后选择逃离,去日本乡间旅居了三个月,寻找更严肃、更有价值的生存方式。

为了向父母解释不上班的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李胜博在28岁生日那天特地写了一篇文章,罗列自己自大学以来做的所有事情:

休学搭车游中国、拍纪录片、出书、跟剧组拍电影、投资、上Ted做演讲、去国外工作、旅居日本、创立x++……

这些经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看完后我的脑袋一团乱麻,别说他的父母,就连我也理不清头绪。

他曾在采访中说自己是一个“无法被归类的人”,这种概括在采访结束后、准备写稿的过程中一度让我感到困扰。

该怎么去介绍这个人以及他过于丰富的人生经历呢?

我再次打开了他那封自传般冗长的简历,看到结尾处的那句“这更像《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个中年男子的生活:没得选啊,我只能这样子”时才恍然大悟。

是啊,他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抛弃稳定的工作与家庭,只身一人去巴黎从零开始学画的男主人公一样,“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他曾经非常接近名利场与财富自由,却在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后选择逃离,去日本乡间旅居了三个月,寻找更严肃、更有价值的生存方式。

回国后他创立了 X++,开始执行日本游学项目,希望能通过一个个项目,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作品,最终帮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

听上去有些抽象?还是不明白不上班的李胜博到底在做什么?

今天是“100个不上班的人”的第17期,我对这个“无法被归类的人”进行了一次梳理归类。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你能从他的“不上班”经历中,获得一些对人生的新思考。

李胜博 29岁
温州  创业者

休学一年,周游全国
为什么是一件不平常的事?

“什么是平常?什么又是不平常?”爱思考的李胜博,在做了一件外人眼中“不平常”的事情——休学一年、周游全国后,抛出了这个问题。

大学以前的李胜博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努力学习。然而高考的失利却让他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出于对新环境的不满,他转到了大学最好的专业,却发现与自己理想中的环境仍有差距。

绝望之下他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咨询,诉说自己不想上一些老师的课,但碍于“学生”的身份又必须上课的烦恼。

心理老师告诉他:“这说明你的矛盾还不够强,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自己会做出改变的。

于是这颗矛盾的种子在李胜博心里埋了许久,终于在大三那年破土而出——那一年,他向学校和家长提出申请:“休学一年,周游全国。”

李胜博周游全国的明信片和车票

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多少受他在网上认识的一些有趣之人的影响,他们做杂志,办沙龙,做NGO,做网站……

这些人的存在激励着李胜博也去做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在人人都为毕业做准备的大三选择休学旅行,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李胜博的这个想法一开始遭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极力反对,他的父亲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时呵斥他是不是疯了。

不死心的李胜博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一次次说服家长和学校,最后是他的一封洋洋洒洒、有理有据的休学申请书,让老师和家长同意了他的“休学旅行”这一“不正常”决定。

于是,抱着“做一些有意思、有意义、别人没做过的事情”的目的出发,李胜博在搭车旅行的路上本能地积累了很多视频和写作素材。

有一段经历每当有人问起,他总会提到:

某次在新疆荒无人烟的沙漠,他搭上了一辆从青海去新疆拉油,再送去西藏的油罐车。那辆车的师傅第一次在路上载出门旅行的背包族,两人一路上聊了许多。

两个月后,李胜博从拉萨出来要回北京,站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山口拦顺风车时,再次遇到了这位给拉萨送完汽油要回青海的师傅。

据那位师傅说,他原本前一天就要回去了,但由于送的油太多,加油站装不下,就延后了一天回家。

当李胜博站在唐古拉山口的路边拦车时,他的车上还拉了一个人,当时师傅正在对那个人说:“我两个月前也拉了一个大学生,他休学一年,周游全国……“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李胜博站在前方的路边挥手。

李胜博和油罐车师傅

这样宿命般的巧合在路上发生了不止一次,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对李胜博产生了影响:让他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可控的事情时,都选择相信命运的安排,让它自然发生、不再执着。

“旅行中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走着走着,突然肚子疼;在荒郊野外没有吃的东西;骑自行车旅行的时候,车突然被偷了;天黑了,还没找到地方,迷路了……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事情。”

李胜博在路上遇到的人

李胜博说,在路上遇到困难时,只能靠自己硬着头皮去解决。困难解决得多了,自己的经验和信心也就慢慢积累了起来,这培养了他以后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姿态。

一年的休学旅行结束后,他根据在路上积累的素材剪了一部纪录片,也出了一本书。

休学一年去旅行对他来说是一个正向的标签,在以后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都可以拿来用。

这个标签也间接帮他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为此后的财富积累和人生体验埋下了伏笔。

工作两年赚了100万
他却选择停下来思考人生

李胜博承认高考失利对他的影响很大,却也间接促使他用另一种方式过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无论是休学旅行、出书还是拍纪录片,都像因果链上的一串串珠子,串连起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2013年,李胜博由于休学旅行在路上积累的素材,获得了一家电影工作室的实习机会。

在金赫导演工作室实习

又因为这次实习认识了电影圈的摄影师,并在他的推荐下去了一家国外的娱乐营销公司WebTVAsia。

在这家公司,李胜博参与制作了流量超100万+的视频,做了《小苹果》这首歌的全球推广,也帮不少网红做了国外营销。

那段时间可能是李胜博整个人生中最接近商业巅峰的时刻了——他的老板是香港TVB前老板的助理,一个销售能力特别强的人。最开始李胜博跟着他每天出去跑商务,一点点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引起别人兴趣”的技能。

两年时间里,他从商务助理慢慢做到了商务负责人,渐渐有机会去马来西亚做业务拓展,也去不同国家建立部门、做业务培训。公司从几个人发展到了百人规模,在亚洲建立了九家分公司。

“我很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东西从1到100的过程,经历了世界上99%的人都没体验过的事。”

李胜博说,也是这份工作让他积累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离开?

这和他当时所在的行业对娱乐的理解有关。

“我们会按照事物的意义给时间进行分类,一个人的时间通常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必须花掉的时间,比如吃饭睡觉;一类是进行严肃创作的时间,创作成果可以拿来换取生存物资,比如工作、学习;最后一类时间就是娱乐时间。”

李胜博所在的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尽办法去赚取大家的娱乐时间。“但一个人的娱乐时间如果被占用太多,严肃创作的时间就会缩短,在我看来这种状态是不对的。

出于对“娱乐至上”和“一切向钱看”这种企业文化的不认可,李胜博想要逃离。

这是一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博弈,虽然上一份工作让他积累了100万,但他的生活却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我对物质的需求不高,钱对我来说好像没什么用。”他说。

“我之前也接触过做金融的人,手上存款有3000万,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我问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不是财务自由了吗?他说还是觉得心里不安,可能要赚3个亿才能财务自由。”

“我又问他‘钱对你来说是什么?’他说以前没钱去旅游的时候更爽一些,遇到困难想办法去解决的感觉很好。有了钱以后,发现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在李胜博看来,钱是驱使陌生人给你提供解决方案的工具。但钱会贬值,并不可靠。

这个世界上存在另一种工具也可以驱使他人给你提供解决方案,那就是自己身体里的某种能力。对他来说,自身能力带来的满足感可以抵消金钱方面的焦虑。

想清楚了这点,世俗意义上的房子车子和金钱焦虑对李胜博来说就都不存在了。

于是2016年,他离开了WebTVAsia,决定停下来一段时间,慢慢寻找新的人生方向。

住进30个陌生日本人的家后
他开启了小而美的日本游学项目

辞职后的某天,李胜博在看日本电影《小森林》时,对日本的乡下产生了向往。

“都市里的人大多生活空虚,但《小森林》里的日本乡下生活却很洋气,和想象中很不一样。”

李胜博决定去日本做一次调查,便以沙发客的形式去那边住了3个月,一边旅行一边结交当地的日本人,发现日本的乡下确实如电影般,风景优美别致,硬件设施和人文素养也很高。


那里有很多从大城市搬去乡下生活的日本人。

其中一个女生之前在联合国工作,回国后正逢家乡遇灾,他发现家乡农民可以把野猪肉做得很好,有潜力做成一个产业振兴当地经济,便辞去联合国的工作回到乡下做野猪肉品牌。

当地人捕到的野猪

听上去不可思议,但现在,她的野猪肉品牌已经供应到东京最高档的餐厅,上了日本电视台的报道,在日本小有名气……

在日本旅居的三个月里,这些独特的当地人故事不断刺激着李胜博。

他发现当地人身上有一种饱满的生活状态,即使不需要娱乐产品,也可以把日子过得丰富有趣。

反观国内在大城市工作的人,私人时间不断被工作压榨,才需要不断寻找娱乐时间去进行消遣。

“既然日本小地方人的生活氛围这么积极向上,何不带一些人过来体验这里的生活呢?”

回国后,他开始筹备日本游学项目。

去年3月,他注册了公司,利用自己在日本旅居三个月积累的当地资源和人脉,开始分批带人去日本乡下津和野体验游学项目。

前两次的招募都很困难,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三次招募李胜博翻遍朋友圈,精心筛选出了7个人一同前往。结果那次游学的效果非常好,行程结束后每个人都感慨良多,这给了他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在做游学项目的过程中,李胜博也慢慢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现在他的团队共有3人,一起举办了6期日本津和野游学项目,每一期的行程设置、当地资源的对接都靠团队成员的人工定制,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出行才能获得一致的好评。

“有一个规律是,几乎每一次行程中都有女生会被感动哭。每一次行程结束也都有1-2个人辞职。”李胜博说,每一次出行都能给人带去转变。

游学项目的口碑虽好,行程也很有意义,但却是一个完全靠“手工打磨”的产品,不够商业化和流水化。作为一家公司,如果想要盈利,这个项目的可复制化却存在很大问题。

游学的市场相对小众,城市里的大多数人还处在为买房买车存钱的阶段,游学市场可能还需要5-6年才能发展起来。

这也是李胜博目前做了六期游学项目,却仍然不赚钱的原因。

现在的李胜博仍在靠之前的存款做着项目,除了把中国人带去日本外,上周,他第一次尝试把日本人带到中国来,这次出行也受到了日本参与者们的喜欢。

将来,除非遇到了文化和价值观与自己十分相符的企业,或者自己已经穷得叮当响,否则他是不会再回到企业上班的。

而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为赚钱,不为养家糊口,不为买房买车,娶老婆生孩子,也不是为了什么高高在上的江山社稷和宏图大业。

只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同时也帮助别人成为自己。

就像他在公众号里写的那样,让“没想法的人多一些想法,有想法的人多一些勇气”,他的最终愿景是“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日本游学项目只是他的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个样品。

“人只要活着就要靠努力生活去换取幸福状态,总得找些事情做,不然会憋得慌。比起不喜欢的事情,我还是更偏向做喜欢的那些。

他说,自己正在过的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个中年男子的生活:没得选啊,我只能这样子。

有时想想,人生之路每一步都走得举步维艰。有时辛劳半生解决了物质饥饿,前方还有更大的精神饥饿在等着你。

而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使命这些庞大又玄幻的命题,始终悬挂在每个人的头顶,时刻提醒着你去寻找答案。

于是人们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上班到不上班,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乡村.......步履不停地寻找着悬挂在自己头顶上问题的答案。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使命而来。那么李胜博所意识到的属于自己的使命,大概就是帮助每个人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吧。

而这件事情,注定要花一生的时间去完成。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放弃移民和买房,他用100多万完成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4月复盘 | 我们如何处理闲暇,就如何过一生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遭受过怎样的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