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啟發我的一篇文章】香港的敵意設計

熊太先森|NFT 社群研究
·
(修改过)
·
IPFS
·
顯影PhotogStory 的分享總有一種令人難以形容的美,那微微地戳中了人們的心,道出社會矛盾和引人思考。而這一次,《香港的「敵意設計」》中的分享也不例外。

在Matters這麼久,本熊除了喜歡看 @馬有史@澳門學16號 之外,就是看 @顯影PhotogStory。而今天,趁着啟發我的一篇文章這個社區活動仍未結束(順延到25/8中午),這次我想來推薦昨天發佈的《香港的「敵意設計」——錐形石陣、大石塊 荒謬的天橋底空間》(下稱《香港的「敵意設計」》)。

香港樓價高得不正常,人人都認為這片土地應該寸金尺土,但實際上這土地上總是出現奇怪的現象,就是在不應該浪費的地方費盡資源,在能夠節儉的地方掩蓋眼睛。先不說那些大白象工程[1],單單觀察公園長椅的新設計及改裝就能領悟到香港政府或富裕階層,對普遍香港人或香港貧窮階層的敵意有多可怕,而這亦是貧富懸殊及矛盾的例子。

在周浩文的攝影集《天橋底》中,拍出了香港天橋下的荒謬設計,不敢憶起小時候曾經跟父親討論過相關的議題,最後得出兩個比較值得一提的結論:露宿者問題及對防範措施。

在一四年之前,香港的執法人員還頗有人情味,對露宿者比較友善,但後來政治因素逐漸讓執法機關的行事手法有變,「門面功夫」也必須做好,導致惡意設計愈來愈嚴重:錐形石陣、大石塊、長椅加裝分隔扶手等。而到了近年,不但用盡所有方法驅趕露宿者,回應一般民眾聲音時,甚至連垃圾桶也被垃圾袋取替,地上的鋪磚功夫也必須灑上膠水。

香港的敵意到底是來自哪裡?曾經,本熊不在意其他人,只在意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因為就像別人所言: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面對愈發不尋常的設計,對富商及政見與之相同的人的偏頗,對貧窮者的視而不見……這一切都造就了敵意:

他們對人民的敵意,以及人民對他們的敵意。

「如此「用心良苦」,目的就是不讓人使用這片空間,更確切地說,就是趕走在天橋底露宿的無家者。我們常識中的公共空間,應該以便民利民為前提的,一個理性的政府,見到這麼多人流離失所,理應反思社福政策,趕走棲身於此的露宿者,貧窮問題並不會就此消失,更不代表這些人不需要露宿,只會令他們去更偏僻隱蔽的地方。」
出自《香港的「敵意設計」——錐形石陣、大石塊 荒謬的天橋底空間》

若然本熊沒有讀過設計,本熊一定會以為設計這回事不是為了人們而設,而是為了惡意而生。更何況,對於土地問題的解決辦法,他們不是善用,而是濫用,只因濫用才能從中獲利,善用只會把錢流向真正有需要──絕不是他們──的人呢?

@顯影PhotogStory的分享總有一種令人難以形容的美,那微微地戳中了人們的心,道出社會矛盾和引人思考。而這一次,《香港的「敵意設計」》中的分享也不例外。


[1]大白象一詞源自英文「White Elephant」,是指完全沒有用,但費用高昂的東西。引伸至「大白象工程」,形容一些造價費用高但沒有實際效用,或是成本太高但回報少的工程項目。大白象工程有兩個定義,一是建造成本超支和延期,二是建成後使用率未如預期,形成浪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熊太先森|NFT 社群研究主修出版及印刷設計系,十年寫作經驗,曾入選 Mirror Spotlight,同時為 Penana 特約小說作者,將以人性、社群角度研究區塊鏈、Web3.0、NFT 等時事。合作、邀稿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atters Lab 夜聊預告|十年文字老兵的自白:你是出版社帝國的白兵,還是參與自媒體盟軍的反叛勢力?

NFT 企劃社群研究報告
5 篇作品
《W3展報》建設中心
4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