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速发展时代的进取青年在一切慢下来之后|接力访问055 苗苗

小鸟文学
·
·
IPFS
·
她问自己,“我的社会参与感是什么?”

原文刊載於小鳥文學

文|杨樱

苗苗在 2022 年春天启用了店里那块空地。说是空地,其实是个美术馆那种白盒子,只不过苗苗把它刷成了灰色。

到现在为止,灰盒子里举办过五次展览,都跟自然人文有点关系:来自世界各地的树(摄影)、花的局部(油画)、北京的古建筑与其周边自然环境(装置)、丛林动物(玩具装置)。

最近一期的展览有点特殊,是来自田里的垃圾。某日朋友带了一个人,说对方想找一个展览的地方,用以展示他经年累月在田地里劳动时候清理出来的垃圾。这个叫做王子鹏的人在北京郊区有一个按照自然农法耕作的农场。他把各种土地垃圾收集起来,其中大多数是以前生活在此地的农民遗留下来的物品,比如塑料薄膜(数量巨大),还有农药包装袋、建筑垃圾、零食包装,甚至还有做农活时候的裤衩鞋袜……

这些东西听着脏兮兮,但苗苗听完王子鹏的叙述,觉得特别有意思,对他说:这个展览我来弄行不行?

最终展览的名字定为“当我们翻阅土地”。一个田间“考古”展。其中最特殊的展品,是一只小狗头骨,从牙齿看,死去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常见的中华田园犬。也许是某一任住户的家养小狗在此寿终正寝。展览之后不久,酒吧推出一套 farm to bar 酒单,酒的原材料——番茄、紫苏、罗勒、无花果——都从王子鹏的有机农场来。


苗苗是一个酒吧老板,灰盒子也在那家叫做 shifter 的酒吧里,叫 shifter silo。那原本是商场硬塞给苗苗的一处空间,整整 30 平方米,按照设计和施工方的主意,适合切成两个包间、4 个卡座,或者干脆做一个豪华私密包间。苗苗思考了 2 天,决定这些方案都不合适。她要做成一个免费供人参观和布展的空间。

在解释的理由的时候,苗苗是这么说的:“我是 2004 年来的北京,经历过北京最好的时候,当过真真正正的文艺青年,也享受了这座城市最可爱的那些年。我觉得那时候营商环境很好,开一家店做什么都很容易,所以有些人在实体空间里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在线下发生。可能当时没什么展览之类的概念,但只要是开店的人,多少都在为城市人文贡献一点什么。司空见惯。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觉得北京牛逼,因为它就是这样的。”

“那个年代之后几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前年轻人在咖啡馆讨论剧本,后来开始讨论 AB 轮的估值,讨论互联网项目,开始变得没意思。北京从 2017 年以后整治拆墙打洞,那之后我虽然还生活在北京,但能感觉到开店人的变化,我能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再有那个状态,没那个心气儿,就是因为没法有了,成本也高,迫于生计。”

然后就是过去三年。她说,这个展览空间有没有人领情不重要。虽然作为一个开在北京城中心的店,30 平方米无法产生任何坪效是件很不划算的事情,但这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分享欲,就好像你想去爱你爱的人,不会去图什么回报”。

我理解苗苗是在回报当年她喜欢的北京,一种曾经存在过的活力和亲切,至少是她感受到的那部分。


苗苗出生在 1988 年,宁夏石嘴山。她是这么介绍这个地方的:“宁夏只有两个地级市,省会银川,它的车牌是宁 A,然后另外一个宁 B,就是石嘴山。一个 1970 年代被我们国家生造出来的城市,面积巨大,全是移民,五湖四海的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所以我们从小就说普通话,也没有自己熟悉的所谓地方风味,因为我们就是哪儿的东西都吃,同学哪儿的人都有,每家文化也都不一样,每天都有碰撞,就是这样一块长大的。”

论父亲那脉,苗苗应该属于安徽人。爷爷奶奶在饥荒的时候逃至辽宁阜新。爷爷在煤矿找到工作,因为石嘴山发现煤矿,又把全家都带到了这里。

苗苗是个成绩优异的“三线子弟”,小时候读书跳级,16 岁就考到北京,学的是历史。因为憧憬奥美,“忤逆”父母没有考研,去奥美实习。又因为另一个阴差阳错(主要是当年奥美过于景气招聘名额紧张一时没有办下来她的三方协议),她去了一家猎头公司上班。在描述当年入职决定的时候,苗苗是这么说的:“它在北京就是一个 office,总共也就是十几个人,但是我去了以后我都惊呆了,我觉得里面的顾问和 director 就是我在美剧里看到的精英的样子,整个人受到了冲击,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体验!”

她在这个地方工作了一年,同时还开着一家店,卖港式甜品,在北京胡同里。她是个勤奋的人,当时市场竞争也不充分,客户挺多,来的人也都不错,所以当他们知道苗苗突然把开了六年的店关了的时候都挺错愕的。而苗苗的理由听着也很像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会有的想法:我的同辈都在带团队开拓视野积累财富,我就守着这个店,没有更多商业经验,也没有社会参与感,我能给我的品牌带来什么?这样不行。


采访的时候我一直在感受苗苗的这种上进心。也不完全是上进心。就是那种很蓬勃的公司人气质。对商业文化的向往,以及以此构建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尝试——钱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规则和可能性。这一切是学习的基础,规则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有价值的,而可能性代表了自由和创造力。苗苗对奥美的向往并非没有道理。而这种感觉,在我和苗苗聊天的时候,已经不约而同使用过去时态来描述它。

苗苗关闭第一家店之后去了一家势头很好的互联网公司上班,给她 offer 的人是当年甜品店里的顾客,也是公司创始人。当时苗苗不过 23 岁。听苗苗复述在这家公司打拼的时光,一来是觉得自己仿佛在看青春职场剧,二来发现苗苗只要提起类似的公司往事,语气都是一样鸡血,仿佛昨天刚刚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一样。

2017 年,苗苗开始思考从来没想过的一个问题: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她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之前想做什么就去做,做了也真的能做成。那当那些顺理成章的事情消失的时候,她应该做什么呢?

她的答案还是开店。这就回到了我们聊天的开头话题:你作为一个不喝酒的人,为什么会开一家酒吧。也是邀请她接力的 Sally 给出的理由:苗苗身上的行动力,让 Sally 提出残障人士在 shifter 行动不开的时候马上就着手改造,而且作为一个不喝酒的人,对酒吧的热情也超出了她的想象。

之前接力采访过的东威也说自己不喝酒,酒吧对他来说是一个让可能性发生的空间,比如邀请纹身师朋友来做驻点工作坊。对苗苗来说,开这个酒吧是个偶然——开店是必然,酒吧是偶然——当然她只想让自己回到实体店这个轨道里,她想过,这事她能开开心心干到死。而我后来意识到的是,苗苗是把开实体店这件事当成了挖掘自己的一种方式。当年在企业干活时候对创造力和学习的追求如今反向投入到了自己身上,而店不过是自己的外在表达方式。

酒吧的偶然性是这样的:苗苗遇到了一个业主,业主有一个三层小楼,希望差异化经营,留给苗苗的三楼必须是个酒吧。压力给到了苗苗这边,她接了,理由很简单,她对空间有感觉,她能想到她利用这个空间做的各种事情。这是她的过往经验培养出来的商业直觉。

后来这个酒吧搬到了金宝街,北京的某个 CBD,离苗苗心中的神话公司奥美一步之遥,也把她对空间的把握能力发挥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这条街上不缺乏大型品牌和高级消费,但是平静的、文艺的、有个人感情投注其中的消费场所却并不多。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说,shifter 的选址很不赖。


shifter 开业的时间是 2019 年,也就是它存活至今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疫情期间的种种不确定性搏斗。作为一家活过了疫情的店——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酒类贸易的价格被互联网挤压殆尽,线下的酒吧必须有自己存活的方式,还得面临各种控制和行政压力——shifter 的发展速度在过去的苗苗看来不值一提,但现在她不会。“过去我会非要给自己一个雄心壮志,但在这三年之后,我发现应该顺势而为。在餐饮这种强执行型的工作,要处理一个品牌还要有创造力,你首先要照顾好你自己,然后再去工作,有的时候也可以不要那么努力,只要大方针不变,你持续去做就好了。”

我以为苗苗要跟我说这是她面对不确定性之后的人生哲学。但是她的回答出人意料。

“我觉得不是过去三年发生了意外,而是这三年开始终于正常了。我们以前的人生不正常,经济需要多少速度,稍有跌落就有问题,一个月赚多少钱是正常的,少于多少就不是正常的,一个人要工作多少小时,少一点就是不正常的。现在大厂疯狂裁员,每个人也不会给自己设立多么高的月收入 KPI 了。这是正常的社会,去掉了癫狂发展中的幻觉。”

苗苗把这些话说给很多人听的时候,对方经常会被冒犯到。苗苗对此的理解是:“可能 80、90 后从出生开始,经历的就是一年经济比一年好,30 多年来已经固化了,就是一年会比一年好。然后个人说不要这么天真了,或者说没有这样的期待,你还可以更幸福一些,ta 可能就很生气。因为很多人依然希望自己活在一年比一年好的感觉中,这样还有希望。”这些听众有时候还会被激怒,以至于到后来苗苗就不再尝试表达类似的观点了。

她是从生活方式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供需的角度看待如今的社会状态。换句话说,她在探讨的是平常心问题。一个非常个人的视角,也是一个当年受益于高速发展经济的人可能会有的视角。这种安全感和乐观会激怒焦虑的人。大家希望增量可以解决已经存在的压力,当增量消失的时候,很多人的机会随之消失,几乎很难想象“慢下来”之后自己还会有“幸福”可言。

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苗苗一种自我纾解的方式。她的心态正在往“健康”的方向调适,但她依然是一个努力的老板。有点太努力了。

我们本来约在上海见面,因为她说她正好带着团队来上海探店——这是职业习惯,如今她花大量时间去学习酒吧运营和研发是怎么回事,也要知道行业的流行和动态——从早到晚探二三十个,也许会有几个小时的空档,让同事自己去逛,和我聊聊。

我们最终没见上。因为苗苗问我:晚上晚点儿方便吗?

我想了想,小心翼翼地问:八点算晚吗……

她回得很快:哈哈哈哈哈哈哈,要不咱俩还是回京后语音吧。

我又想了想,决定不问她说的“晚点儿”到底是几点了。


Q:最近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A:会开一个新店。

Q:你最近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吗?

A:好像都是工作上的问题,那就一个一个去解决就好了……最近在努力多约会,这算吗?就劝自己多给自己留点时间什么的,不能算问题。

Q:想邀请谁来接力?

A:王子鹏老师。关心土地的人不多,愿意亲自去做的就更少了。

文内图片来自 shifter 公众号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