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是一門好生意!蕎麥茶、料理市場需求高,內外銷供不應求,省水省工又好種

上下游新聞
·
·
IPFS
·
近十年,國內雜糧蓬勃發展,其中蕎麥表現亮眼,種植面積 12 年內增加了40 倍,2023 年來到 1096 公頃,且持續擴大中。相較於大豆以校園營養午餐拉抬用量,蕎麥銷售完全來自市場需求,以料理、烘焙、茶飲等形式,搶進市場,甚至外銷日本、新加坡,供不應求。

近十年,國內雜糧蓬勃發展,其中蕎麥表現亮眼,種植面積 12 年內增加了40 倍,2023 年來到 1096 公頃,且持續擴大中。相較於大豆以校園營養午餐拉抬用量,蕎麥銷售完全來自市場需求,以料理、烘焙、茶飲等形式,搶進市場,甚至外銷日本、新加坡,供不應求。

各地農民一致認為,蕎麥種植簡單,省水、省工、病蟲害少,非常適合體力下滑的老農、忙碌的兼業農,市場拉力加上轉作獎勵金,收入可比水稻更好。產地期望農政單位研發更高產的蕎麥品種,並針對蕎麥成分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讓國人更知道蕎麥的好處。

蕎麥有珍貴芸香苷,天然抗氧化劑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場」)資料顯示,蕎麥莖、葉、花器和種實中均含有芸香苷,是唯一可直接經食物中攝取芸香苷的作物。芸香苷為類黃酮的一種,自然界中的類黃酮類物質多以糖苷形式存在,屬於天然抗氧化劑,可抑制食物氧化及提供動物有益的代謝作物。

蕎麥也含有高量的離氨酸 (約 6.2%) ,可作為芽菜、蔬菜、蜜源、景觀作物,或是綠肥、飼料等用途,種實外殼也可供作枕頭。因為用途多元,加上富含特殊營養,香氣獨特,近年成為保健、機能性產品新星。

甜蕎脫殼方便、苦蕎芸香苷成分高,近年面積暴增

台中場助理研究員林訓仕分析,國產蕎麥約 7 成為韃靼種蕎麥(苦蕎),其餘為普通種蕎麥(甜蕎),西部地區如桃園市大園區、彰化縣二林鎮,種植的多是甜蕎(台中 5 號),因為甜蕎脫殼方便,可磨粉直接食用,且甜蕎麥會開美麗的白花,可作為景觀植物。

雖然苦蕎不太會開花,然而苦蕎的芸香苷含量通常顯著的高於甜蕎,因此有許多業者選擇契作苦蕎,東部地區也多以種植苦蕎(台中 2 號)為主。

蕎麥栽培面積從 2015 年起快速增加,2019 年起更是突飛猛進。農業部統計,2012 年至 2023 年,全台蕎麥種植面積從 27 公頃成長至 1096 公頃,增長速度高達40倍。

資料來源:農情報告資源網 整理、製表:林怡均

農糧署雜糧特作組前組長、現任北區分署長林傳琦分析,過往蕎麥是綠肥作物、種植面積少且不穩定,近年來迅速增長原因有二,分別是政策及市場。

為調節國內水稻面積,農業部推出水稻四選三、大區輪作政策,在政策推波助瀾下,部分水稻將二期作改種蕎麥,不過,「市場拉力還是比較大」。

花蓮為蕎麥最大產區,2024 年可望突破 1000 公頃

過去台灣蕎麥產區集中在中部,但近年來產區分佈有了變化。目前花蓮縣已成長為全台最大蕎麥產區,其次為桃園市大園區以及彰化縣二林鎮。

花蓮區農改場秘書葉育哲指出,許多水稻田在政策鼓勵下,改種大豆、高粱、蕎麥,但花蓮容易遭遇颱風、豪雨,經常讓大豆、高粱全軍覆沒,相對之下,冬季時花蓮氣候穩定,是種植蕎麥的理想時間。

此外,加工業者契作價量都很穩定,蕎麥產區一路從玉里鎮外擴,現在瑞穗、富里的水稻田也陸續與蕎麥輪作,「今年有望突破 1000 公頃」。

花改場開發省工技術增產量

種植蕎麥的好處多多,葉育哲分析,蕎麥是旱作,同一塊田區輪種水稻、蕎麥,水旱輪作下可減少病蟲害、野草生長機率,同時改善土壤的養分,且蕎麥可和大豆共用聯合收穫機,農民無需再添購農機。

而為減少農民的勞力負擔,花改場研發無人機種植技術,蕎麥生長更均勻整齊,且每公頃產量可達 1.8 公噸,比人力撒播的 1.1 公噸,高出 63%。

除了無人機,花改場也將灑播時間提早至水稻收割前,葉育哲表示,過往都是水稻收割、田區翻耕後才播種蕎麥,但試驗過程發現,水稻收割前就播種,收割後的稻桿鋪在蕎麥上,蕎麥反而長得更好,對農民來說每公頃可節省 6000 元成本,農機投入時間減少,也有利於減少碳排放。

蕎麥客群一直在成長,萬物皆可「蕎」

「台灣黃金蕎麥」是國內契作蕎麥最大戶,在花蓮契作面積已達 700 公頃,今年更將擴張至近千公頃。創辦人林家寶透露,「國內外蕎麥市場一直在成長」,他針對不同年紀的客群研發對應產品,年輕族群偏好調飲及烘焙產品,年長客群偏好料理及茶類。

除了產品外,他更開發不同通路,起初設計休閒食品與高鐵、航空公司接洽,而後又開了蕎麥探索館,近期將與迷客夏、茶湯會等連鎖飲料店合作,讓蕎麥進入手搖飲。

林家寶表示,國人聽到蕎麥,難免聯想到日式的蕎麥麵,但蕎麥的可塑性高,不應只侷限在製作蕎麥麵。他開發蕎麥叉燒飯、蕎麥拉麵、蕎麥乾拌麵、蕎麥茶、蕎麥唐揚雞等,將蕎麥與台灣的飲食結合,未來還更會與烘焙業結合。

林家寶相當看好台灣蕎麥的發展,「現在是供不應求的」,也希望面積能再成長。

小劍劍轉作成蕎麥王,「蕎麥能讓我存到錢」

林家寶在花蓮地區的契作管理者為「小劍劍」謝銘鍵,原本主力作物為水稻,近年重心已轉為蕎麥。謝銘鍵在玉里鎮農會的協助下,與其他農民於 2019 年成立產銷班,連年增加面積,目前產銷班的蕎麥一期作面積約 200 公頃、裡作面積則超過 500 公頃。

謝銘鍵指出,蕎麥面積不斷成長是因為「有賺到錢」,同樣的種植面積,蕎麥收入不一定會高過水稻,但水稻需要用肥、施藥,碰上豪雨便容易倒伏,且可能遭遇颱風,「存不到錢」;相較之下,蕎麥失敗率極低,且不需太多肥料及農藥,「幾乎是播種後等收割就好」。

食米量下探,銀川米發展無麩質蕎麥麵

耕耘許久的花蓮有機米品牌「銀川米」也正往蕎麥發展,銀川米創辦人梁美智認為,蕎麥很省工,能解決農民變老、太忙的問題。從環境角度看,蕎麥很省水,她目前契作面積約 18 至 20 公頃,種植的是甜蕎,目的是為了製作蕎麥麵。

梁美智將有機米與有機蕎麥組合,製成市面上少見的「無麩質」蕎麥麵。她坦言,無麩質的蕎麥麵口感更有彈性,但相較於進口麵粉,有機米穀粉成本是更高的,「要從頭開始推起」。她必須在展售時一次次讓人試吃、說明國產蕎麥的好,但已有日本人對她的蕎麥麵非常肯定,也讓她更有信心。

桃園大賀農場:因開發徵收,北部蕎麥面積難增加

大賀農場為桃園市大園區主要契作主體,執行長陳士賢說明,北部地區多是二期作期間種植甜蕎,務實面來看,同樣面積的蕎麥,產量只有水稻的 1/6,「單純看作物的收入,蕎麥遠比不上水稻」,但蕎麥管理方便、病蟲害少、生長快,也不挑土地,加上農業部提供的獎勵金後,對農民更有誘因。

不過,陳士賢坦言,大園區的蕎麥面積很難再增加,尤其航空城的開發導致許多農地都被徵收,區內僅剩和平里和溪海里是特定農業區。農地減少使得放蜂量減少,會影響蕎麥的授粉狀況。此外,徵收導致整體地價上揚,很多人想賣地,對蕎麥面積增加是很大的阻力。

彰化大城麥時尚:蕎麥茶接受度最高,台灣蕎麥香氣獨特

彰化縣大城鄉蕎麥產銷班第 3 班班長林志騰投入蕎麥產業超過 10 年,他不只種苦蕎,更成立加工廠、創立品牌「麥時尚」。林志騰直言,「種蕎麥很簡單」,收成之後的事情困難得多。

過往台灣沒有自己的蕎麥產業,直到近期才發展出多元產品,如:蕎麥麵、蕎麥茶、餅乾、點心等,林志騰認為,其中蕎麥茶的接受度最高,因為沒有茶鹼、咖啡因,更沒有麩質,「任何人都可以喝」,加上蕎麥熱茶有特殊的風味,飲用時格外舒心。

林志騰表示,相較於周邊國家,台灣的蕎麥加工技術好,因為台灣蕎麥脫殼後經紅外線烘乾,會帶來獨特的香氣,不過台灣蕎麥面臨人工、土地成本高等問題,產業發展有賴研究單位協助。

林志騰從無到有建立初級加工廠,此為脫殼分級的機器。(上下游資料照)

台中場育成「台中 7 」號,脫殼後收穫較高

為了回應業界需求,台中場選育出早熟、粒型短胖的苦蕎品種「台中 7 號」。林訓仕說明,目前種植的台中 2 號蕎麥播種後約 89 天收穫,相比之下,台中 7 號蕎麥播種後 80 天便能收穫,且植株直立強桿耐倒伏,粒型短胖更容易脫殼。

台中 2 號與台中 7 號每公頃產量十分接近,但脫殼後,台中 7 號取得種仁比例為 45.5%,比台中 2 號蕎麥高 7.7%,此外,台中 7 號蕎麥每百公克種子的芸香苷含量達820毫克,與台中 2 號相近,非常符合業界大規模栽培需求。

營養研究分析、提高獎勵金,更能提升產業

林志騰期待研究單位可針對蕎麥的營養、機能性成分,做更進一步分析,有了分析研究報告,對於推廣來說會更有說服力,可讓蕎麥成為保健、機能性產品的新星。

林家寶則認為,農業部鼓勵水稻轉作,但政策中,每個轉作作物的獎勵金都不一,以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為例,蕎麥每公頃的獎勵金只有 4 萬 5 千元,但大豆、硬質玉米則有 6 萬元,這會導致作物之間彼此競爭。

林家寶認為,水稻田轉作蕎麥田幾乎沒有門檻,政府若有心協助蕎麥產業,應提供農民更多獎勵,鼓勵面積擴大。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上下游新聞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專注於農業、食物、環境等公共議題的獨立媒體,提供每日新聞及深度調查,將農業的精彩、面臨處境、從農業到食物的歷程,帶到大家眼前,累積台灣的農業公共資料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小農藍莓之路 01》楊士藝專攻有機高品質藍莓,強化專業育種,優質藍莓供不應求

為什麼種芒果可以不用藥?秘訣:以草養樹,排灣族青年Kuljelje,草生芒果美味驚嘆

墾丁傳奇黑貓姐,楊美雲阻擋財團開發,捍衛海岸生態,炒鹽做豆腐,彈月琴說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