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23观影总结:小众、酷儿和第三世界
在刚刚结束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里,我以白天上班晚上观影的极限操作看了11部电影。在电影节开始之前,我把我的心仪片单发给朋友,被笑说“你选的都是什么电影,没听过”,于是现在我觉得更加有必要写这篇总结了。
以下电影里有几部是必定会上院线的,但有些也许很难有再次被放映的机会,我想着重写的是后者。我当初选片的初衷也是一样,如果是院线一定会爆火的好莱坞大片,我不必抢着去看,日后自然有机会看。而像来自第三世界的、关乎公平正义的、讲述酷儿故事的电影,并不是经常有机会看到,我想把握好机会去多看难得的电影,听他们讲述不同的故事。
我对电影的评星非常主观,如有不同意见还请见谅。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宫崎骏
3.5/5⭐ 海外首映
本片是宫崎骏较为成熟题材的动画,探讨战争中的丧母之痛,战后如何建立新世界和新生活。海外的译名是The Boy and the Heron,也许是因为直译名和本片的内容并不构成直接的关联,需要观影者深思才能得出原标题的答案。
男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为了让故去的母亲复活而跳入一个又一个冒险的陷阱。在拯救生母的同时他也有带回丢失的继母的使命,这对继母和孩子重组家庭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这部片里有许多画面和镜头都很难不让人想起今敏的作品。除外,笑点、萌点和严肃讨论的平衡把握得不错。总的来说,也许是期待太高,我并没有很喜欢这部片,但是能看海外首映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The Monk and the Gun
Pawo Choyning Dorji
4/5⭐ 国际首映,导演Q&A
讲述故事是一种权力,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不丹国王决定实现民主化并教国民如何进行民主选举的故事。不丹导演Pawo Choyning Dorji并没有美化民主和现代化,为什么要把粗鲁和争执带来不丹?民主到底好在哪?不丹人不是本身就足够幸福了吗?电影同样也没有美化不丹的情况,失业率、贫穷、科技落后等等。这些改革和保守之间的冲突都以一种很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在发达国家的观众面前。
当美国白男来到不丹只为了寻找一支宝贵的美国枪,到最后亲手将这把斥巨资的枪扔进地基作为保佑新不丹和平和幸福的象征物,这把西方制造的枪也就代表了“民主”这一舶来的概念。将枪埋葬是他们渴望抛弃民主糟粕的渴望,一同埋葬的是枪和民主可能带来的不幸、战争和暴力,剩下的是不丹佛教对自身幸福的追求。这也是对不丹人自我认同的重申,选举员工过度执着于对西方国家对自己的看法,不仅偏离了民主的真正好处,也扰乱了佛教徒该有的安宁淡泊的心。
这部电影是对西方对不丹“最幸福的国家”的东方主义刻板印象的否定,而将重点放在这些追求幸福的不丹人身上——幸福并不是由教义或是民主承诺给的,而是通过人们不断努力而实现的。这样的人民视角让我觉得充满希望。
导演问答里让我比较失望的是当观众问到本片的国际合作包括台湾的合作时,他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台湾演员妻子对他的帮助,我不相信没有他妻子的人脉资源他能够完成这部片。
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
Roger Ross Williams
4/5⭐
一部比较中规中矩的美国反黑人种族主义的纪录片,改编自历史学家Ibram X. Kendi的同名书籍。定档Netflix。“黑人究竟有什么问题?”是本片要探讨的问题,为了寻找答案,作者以历史分析的角度探讨了“blackness”这一概念的起源,以及后来相对应的“whiteness”这一概念的起源,再结合美国的种族现实去探讨我们该如何相处,以及如何和这片土地相处。在本片的末尾观众心中已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是的,黑人并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个歧视性的社会结构。在场的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一点:我们在这,因为我们相信在反种族主义的抗争中,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怪物
是枝裕和
5/5⭐ 导演Q&A
我私心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在电影院里就哭到失语了,也许是作为东亚酷儿才能理解的生命经验。坂本龙一的音乐、坂元裕二的编剧和是枝裕和的导演,让每一帧影像都很值得,很美,但美得很克制。从不同角色视角的转换来讲述同一个故事,每个大人见到的都是自己相信的“真相”,直到最后大家从主角小男孩的视角,才看到他的真相,而这样纯净的情愫恰恰和前者大人的猜测形成鲜明的反差。
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那注定被当作不幸的生活,实际上是如此的绚烂美好。当在母亲视角里小男孩对母亲说,“不要再为我感到遗憾了”,我以为他要寻短见。得知他的同性情愫后我才意识到,他想说的是妈妈不要为我伤心,其实我很快乐。我喜欢一个人,但我不能告诉你,我也不能告诉任何人,因为这种情感会被注定当作不幸。正如Sara Ahmed所说的“不开心的女同性恋”,成为酷儿是会被打上不开心和不幸的烙印,爱你的人会为你感到难过,但其实你自己知道这样做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逃离学校和家庭,他们在森林里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空间。电影的最后一幕也让我很感动,在森林里经历了一场暴雨后,男孩问自己是否得到了重生,同伴回答说并没有。也许该获得重生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些不理解的大人们。
Ru
Charles-Olivier Michaud
5/5⭐ 国际首映,导演和作者Q&A
作家金翠是我的心头好,大概是因为自己能从她身上看到希望,见到她本人之后被她的活力惊艳到了,更加喜欢她了。
导演对本书的改编不仅忠诚而且还超出期待,画面和配乐都浑然天成。通过金翠的个人成长故事来描绘越南船民到魁北克一路的经历和辛酸。
诚然,时代动荡时如何为个人和家庭作出最好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但选择过后我们如何去展开新生活,如何面对故土旧人,如何在被一切被破坏之后还去理解和去爱,这些是更加重要的课题。金翠的人生经历和她的作品以及这部电影都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被迫流亡者,我们该如何去好好生活?
I am Sirat
Deepa Mehta, Sirat Taneja
3.5/5⭐ 国际首映
印度跨性别者Sirat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大多数的片段都是她用手机拍摄的,其中也有不少IG reel视频,很接地气。
这部片显然是让被社会边缘化人群发声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毫无疑问,这些故事的讲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似乎作为电影的欣赏性并不高,缺少足够配乐来酝酿气氛。这部电影启发我去思考“真实”和“艺术”之间该如何平衡,该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元素用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而当在观看这类型由被边缘化人群制作的低成本艺术作品时,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我们该如何更改我们的评价标准?我需要继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Dieu est une femme
Andres Peyrot
4.5/5⭐ 北美首映,导演、制作人和演员Q&A
巴哈马岛国的故事,探讨纪录片是什么?是为了谁?纪录片讲述寻找遗失的50多年前白男东方主义电影的过程,展现了巴哈马人民和电影制作家争取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声音展现民族文化的尝试。这不仅是关于回忆,也关乎当下。在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该如何保持自我、认识自我和展现自我,这些反思也推进了对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思考。演员们能来到现场和观众进行非常深思熟虑和感人的对话,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观影经历。
霸王别姬
陈凯歌
5/5⭐
二刷本片,在电影院大屏幕上看非常满足。
以前嗑的是小楼和蝶衣的假霸王、真虞姬,现在嗑的是菊仙和蝶衣的爱恨情仇。
以前看的是中国近代史里的沉浮命运,现在看的是他俩是多么幸运才能活过这一遭。
雪豹
万玛才旦
3.5/5⭐
万玛才旦导演的遗作。藏区的土地太美了,高山雪景让人神往。雪豹像只大猫一样可爱,虽然制作人并不愿意透露有多少是特效制作的。
这部片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探讨的是如何共处的课题:不仅是人如何与万物生灵相处,也关乎汉人和藏民、汉人法律和藏族自然传统的互动甚至冲突,都很值得思考。可惜本片在中国大陆制作,对后者也没有进行讨论,只是蜻蜓点水地展现出来了,更多的思考留给有心的观众。在问答中,万玛才旦儿子的回答给人一种很有思考的感觉,希望他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吧,衷心祝福藏地电影。
Boil Alert
Stevie Salas, James Burns
5/5⭐ 导演和主演Q&A
本季看的最好的纪录片,很多地方疯狂泪奔。以Mohawk活动家Layla Staats的视角去认识在北美大陆原住民的生存困境,以人的生命之源——水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加拿大和美国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原住民权利的蔑视。很多原住民的土地缺乏基础设施投资,河流湖泊遭到工业化污染,没有可用饮水,只能依靠飞机每周运输塑料瓶装水来活下去,而当地也没有处理和回收塑料瓶的技术,只能将其填埋或者焚烧,进一步恶化生存环境。
另一个情况是矿产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原住民被雇佣当矿工却没有被告知健康隐患,很多人因此患癌丧生。矿难之后河流和土地都被污染,原住民世代家园的土地已经不再适合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世代的影响,新生儿和小孩患上许多疾病,无法忍受的身体疼痛让十几岁的小孩都选择了自杀,真的非常痛。环境破坏让人在出生时就被判了短期可见的死刑,活着只不过是还没有死而已。
本片也展现了阿尔伯塔反输油管建设运动中加拿大皇家警察的警察暴虐,Layla也在这场运动中被逮捕入狱。很显然,Land Back和Abolish the police是密不可分的,争取原住民权力就是要反对殖民机器,这是同一场抗争,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就只不过是在自我感动而已。 本片的配乐和画面都很美,在故事期间的连接片段也展现了原住民的艺术(舞蹈、音乐和诗歌),Layla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声音,这部片也鼓舞观众去认识现状,并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位置。
金色茧房 Bên Trong Vỏ Kén Vàng
Phạm Thiên Ân
3.5/5⭐
探讨信仰和灵魂追寻的电影,三小时直击灵魂,缓慢、平静且非常长的的镜头。我无法客观地评价这部电影,它本应是很好的,但在已经看了一天电影之后的我看来是无力忍受的。
制作人的介绍也非常直白,他坦言让大家任自己的感官和思绪飘浮,也许正是在这些冗长的、日常化的镜头当中,观众才得以有片刻思考自己的繁琐的生活。也正是在主角去探索“信仰”、追寻离开的人的同时,观众才能回过头来检视自己的信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