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做自己就好」跟「不要想太多」一樣犯濫!

Sunline
·
·
IPFS
·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自己開心就好」,它更是結合了在堅持與妥協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模式,有時候為了在乎的人退讓一點點(或對方對你退讓一點點),再花點時間與在乎的人或在在乎的事之間溝通協調出彼此都可以很開心愉快的狀態,那個「自己(每個人的自己)」就會非常鮮明的存在,就沒有人會否定你任何生活的選擇。

最近常想念和Q聊天的時候,言語間有著很厚實的語詞、問候,以及對彼此的關心多有層層疊疊對對方的探索,或從交談中發現了對方看見自己沒有看見自己的事。每回與她交談都能感受著「啊!這真的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有的溫柔。」怎麼能夠把你心裡的缺、內裡的慌,那麼輕描淡寫轉換成一種「沒關係,慢慢來。」「沒事啊!你這個年紀這樣很正常。」或者有時像從對話中被你啟發了什麼:「啊!你這樣想真好,我也來換個想法。」

Q是年長我三十多歲的忘年之友,她應該不知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感到心慌焦慮時會拿筆寫信給她,寫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寫完後情緒過了就擱在那沒寄。有時候人不一定需要真的有人給你什麼回應,但需要透過「對話」「書寫」去釐清自己心裡怎麼都理不順的情緒,但不用每一次都按下送出,因為心裡的那些,多半只有自己清楚。

對一個心裡很慌亂、焦慮,又比較容易沉入自己世界(鑽牛角尖)的人來說,那句「不要想太多」無疑就是一個爆炸的按鈕:「啊就是會想啊!你在說什麼鬼話!我也不想讓自己那麼焦慮、慌亂啊!」當你看得見一個人在牛角尖裡糾結,就別跟他說:「不要想太多」了!那只會突顯你幫不上忙或者你不想幫忙(且不耐),或者大部分時候是一種語塞不知道怎麼面對別人在牛角尖中的糾結。

對於本來就容易在同一件事上打轉的人來說,究竟要怎麼樣才能讓他離開那個思緒裡?我研究了許久。

「情緒」這玩意兒,需要細細觀察自己,在「卡關」(想太多)的時候,找到可以轉念或是暫時的停止鍵。對於旁人的情緒也是如此,「想太多」經常伴隨著心裡對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情境感到的焦慮、壓迫、不想面對、無法接受⋯⋯停不下來的思考,有時候待在這些情境裡很難跳脫停不下來的想,身旁的人也許看得比較清楚一些,就可以找些方法幫忙停下「想太多」這件事。

有時可能是邊聽邊把原來的話題帶到另一個接近但不同的情境的話題;有時也許是找些其他能吸引當事者的話題將他的注意力轉移(你要夠了解他);有時其實可以什麼也不用做的說:「嘿!我們去做OOO吧!」或者「你要不要跟我去OOO」⋯⋯「陪伴」永遠是很好的解藥,焦慮、慌亂、害怕、緊張⋯⋯常常都是在孤獨感很強烈的時候達到頂端,有人在旁邊的時候,「想太多」的注意力就會減少一半了。

近年來的「做自己就好」差不多就跟「不要想太多」一樣犯濫。

可能很多人沒有細細思考過「做自己」這三個字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只是跟著潮流、隨著時代的氛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讓「做自己」變成一種很流行的自我意識,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理解這幾個字背後是由什麼樣的情境組合而成的,只在每一件事、每一種情境裡、每一個「想要表達意見又不知道要說什麼」的狀態下冒出「做自己就好」,其實就跟「不要想太多」一樣有種隨口應答且幫不上忙或不想幫忙的「我只想表達我的意見」。

人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身分別中的「自己」會有諸多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來自於本身的責任義務,所處的環境條件「必要的」自我設限,要做到「絕對」的做自己和「絕對」的不在乎別人的狀態是很孤獨的,沒有太多人能受得了在這種孤獨裡活下去。

生活是從各種妥協與堅持組合而成的,「做自己」從來都不是「自己開心就好」,它更是結合了在堅持與妥協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模式,有時候為了在乎的人退讓一點點(或對方對你退讓一點點),再花點時間與在乎的人或在在乎的事之間溝通協調出彼此都可以很開心愉快的狀態,那個「自己(每個人的自己)」就會非常鮮明的存在,就沒有人會否定你任何生活的選擇。

「做自己」的責任其實很大啊!你必須承擔你為了「做自己」而選擇的任何責任,哪是那麼輕輕鬆鬆的事?

如果要回到最原始的這三個字真正的意思,應該是:「你想做什麼你決定好(要負責任)的事,就不用管別人怎麼想,Do it!」(只要你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你要面對所有你選擇的事會遇到的情境,並對自己負責。)

至於那句「做自己就好」,有時候可以轉換成「你這樣很好」「你現在這樣做很好啊!」「你最棒了!」

沒有人覺得「做自己就好」是一句壓力很大的話嗎?做自己啊!從來不是「就會好」的事!它背後有很多人際關係、社會互動、自我責任的承擔啊!

P.S
常常有人覺得我是死屁孩,講話直接白目,也常常有人覺得我愛說教,我也常常覺得這兩種說法很矛盾衝突,但內在的這兩種自己都活得挺好的。

圖:20160217台北城中散步,Canon EOS 5D Mark II(幫朋友拍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沒有年終也沒有尾牙的第二十年!

寫給電子書自出版的:成為一個作者之前,《殺人攻略》的委託

第二季總是很難讓人滿意!/《魷魚遊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