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文字的源流

世々之友
·
·
IPFS
·

教日語已有很長時間,接觸到不同的學習人群,很多人雖然學習日語時間不短,可是由於信息源的問題,反而對日語文字、整體感覺這類基礎常識認知有偏差。

例如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日語中存在假名,但假名和中國到底有什麼關係,就眾說紛紜了。有人認為假名就是中國傳過去的,有人說假名是日本人獨創的。日語中的文字到底是怎樣發展出來的?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解答。



1、【萬葉假名】是真正的源頭

大家耳熟能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其實出現得很晚。

平假名的出現大約在公元9世紀,目前發掘的實物資料中,最早的實物就是9世紀初期的陶器。

出土於京都的陶片上有平假名的痕迹


片假名的出現要比平假名稍早,這個後面再詳說。

那麼在平片假名之前,日本人用什麼文字呢?答案是漢字。


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並沒有文字,用於記錄的文字是漢字,正式的文體是漢文。曾有人提出「神代文字」的學說,即認為日本在使用漢字、假名之前有過本土固有的文字,但這一學說後被證明是偽說(當然,現在還有人深信不疑)。

神代文字有好幾種版本,這是其中一種


隨著歷史的發展,日本人覺得用漢文來書寫不夠方便。因為畢竟漢文是外語,能掌握好外語的只有少部分人,為了能讓自己更方便地表達,他們便選取了一些和日語發音相近的漢字,用來標記日語。例如,【a】是【阿】,【i】是【以】,【u】是【宇】......這樣便成了【萬葉假名】。也就是漢字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只用來記錄日語發音。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士多啤梨」。

當時每個發音都有好幾種對應的漢字,例如a可以對應【阿】,也可以對應【安】;i可以對應【以】,也可以對應【伊】。所以當想要表達【ai】這個單詞時,有【阿以】【阿伊】等等不同寫法。

【萬葉假名】這個名稱與當時成立的【萬葉集】有關,這部日本史上最古老的和歌集,大範圍收集了當時的和歌,被譽為日本人的心靈歸宿。由於這些和歌的創作年代均早於假名的誕生,所以很多和歌當初是以【阿以】這樣形式的漢字來記載的。

這便是以【萬葉假名】記載的和歌


2、街頭塗鴉與【萬葉假名】如出一轍

近現代的日本,曾有一段時期不良少年(yankee)飛揚跋扈,肆意在城市裡留下屬於自己印記的塗鴉。

在塗鴉時,如果寫平假名片假名則顯得太俗,於是他們選擇將一些日常表達變換成不同尋常的漢字組合,例如將yorosiku(請多關照之意)對應【夜露死苦】;將I love you的日語發音,對應為【愛羅武游】。究其本源,竟與古代日本人的做法一樣。

說起【夜露死苦】時腦中反應的典型畫面


如今,這些在日本頗有時代感的表達傳到了中國等周邊國家,在潮流界流行了起來,前些日子還在服飾的專柜上看到了【愛羅武游】這個短語,大概這些似是而非的漢字能讓人產生與他人不同的酷感。


研究文化現象的學者提出過名為「波紋現象」的理論:當文化的傳播像波紋一樣擴散開後,較遠的地方反而能保存其風貌,而其發源地可能已無人問津。恰似過幾十年後傳入中國的的日語漢字排列,或者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消失的古代習俗,反而保留在偏遠的山村或者鄰國的現象。


3、平片假名有性別之分嗎?

常有老師在講解平假名與片假名時,說平假名是女性發明及使用的,而片假名是男性使用的。到底真相如何?


一般而言,一個民族內廣泛使用的文字系統,很難確定到底是誰發明的,也基本不可能是由某個特定的人物發明。就像傳說里的「倉頡造字」,如今的我們認為這是神話,而不是具體史實。日語中的假名也是一樣,有傳說弘法大師空海創製假名文字,也只是傳說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日語中的【假名】並非真假,而是假借之意,這也是為很多人所誤解的。

前文中提到,日本古代是借用漢字表音,正式文體是漢文。那麼我們試想:日本人為了能熟練讀寫漢文,從小便要學習漢文,讀四書五經等經典。理所當然,日本人不是生來就會漢文,需要有專門的老師講解,老師在講解時,可能會告訴學生漢文的原音怎麼讀,再教其含義,學生要努力記住這些內容。


老師講到【君】時,告訴學生這個字在日語里就是【kimi】的意思,那麼學生就要把【kimi】對應的漢字【幾美】記在旁邊,以便課下複習。老師隨口一說【kimi】就兩個音節一晃而過,學生則要寫兩個漢字,十分費力,久而久之,學生之間便形成了一套方法,只寫這個漢字最初的幾筆,或者是它有特徵的部分,慢慢地,【幾美】這個標記就變成了【キミ】這個符號,這就是片假名的前身,後來經過統合,成了今天所見的樣子。

由於在日本古代,需要讀漢文、或是佛教經典的人士多為男性,所以片假名確實男性會使用得更多。但也並非沒有特例。《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和《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都具豐厚的漢學素養,正因物以稀為貴,所以二人在當時大放異彩,其才情更令不少男性貴族欽嘆。


而平假名則不同,平假名也是由同一套【萬葉假名】演化而來,只不過與片假名不同,平假名在演變時,走的是潦草路線,人們在寫漢字時越寫越草,由草書誕生了日語中的平假名。

但為何同樣是書寫漢字,卻有兩種不同的書寫方法?


片假名誕生於讀漢文經典之間,場景一般是學校、官場,較為正式,所以需要一筆一划書寫清楚,方便確認。即使簡化,也需要讓自己在課後方便複習,所以不會太潦草。

而平假名則多用於詠歌,更加私密,情至筆馳,自然需要更流暢的動作,潦草化也是十分合理的。兩者由於均出於【萬葉假名】,所以相似的部分也不在少數。

而詠歌並不分男女,是日本古人的必修課,所以平假名的使用其實不太分男女。只不過在歷史上,人們認為和歌乃閨閣之物,難登大雅之堂,所以將其蔑稱為【女文字】或【女手】。


4、現代的假名與漢字

正如日本文化雜揉了本土文化、大陸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一樣。走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後,日本的文字系統也兼容了假名、漢字以及羅馬字(英文字母)。

如今,平假名在日語中是基本組成部分;片假名則用來表達外來概念,或不同於尋常的特異感;漢字則是為了區別多義詞,以及讓表意變得簡化;羅馬字則是為了原封不動地保留西方感覺,或是讓日本本土的概念更國際化的工具。實際的使用中,會更趨向於本人的感受,自由選擇文字載體進行表達。這也是日本文化多樣性的成因之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世々之友online日文教師,自詡為華文世界裡最高效的日文課 歡迎各類約稿及課程咨詢,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譯】中國的菓子與茶

關於如何申請日本的碩士/博士

日语教学心得(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