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沒筷子

呂嘉俊
·
·
IPFS
·
一雙筷子,可連結到從前的世界,窺探到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更是了解前人生活的一件信物。難怪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 Empire of Signs 中,也對筷子推崇備至:「使用筷子,食物不再是受蹂躪的獵物,而是被平和傳送的物質。」在他眼裡,筷子大概是一個可以了解世界,同時分開國界的重要符號。
圖片來源:*CUP媒體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天生是左撇子,一直用左手執筷子吃飯。前陣子手指受傷近一個月,有段時間要改用右手拿筷子吃喝。以為只是不方便,後來發覺有影響,用一隻不慣常的手執餐具,就算吃的東西跟之前一模一樣,味道都差了一截!

大概想像是因為我的右手不靈活,需要用很大力氣控制筷子,分了心神,食物味道自然跟之前不一樣。然後我開始做實驗,換一隻手吃喝,用刀叉吃白飯,以筷子夾通粉,改用不適當的食器進食,發現味道果然有點不同。

食器真的會影響食物味道,你可嘗試用刀叉吃蒸魚,只要一刀切下,用叉一拮,整塊柔軟嫩滑的魚肉便散了,港式蒸魚只適合配用筷子,一種剛剛好的力學,輕柔地夾起而不破壞其特質,放進嘴裡後,始能嘗出魚肉最細緻的質感,若果世上沒筷子,蒸魚大概也不能完美地出現。從此推論各國的食器跟當地飲食文化相關,菜式的特質,某程度受制於食器的流通,或反過來,食器的創造或流行,將可影響一個菜系的變化和發展。

舉筷子作例,一直好奇先祖們為甚麼會設計出這個複雜的食器來?既不方便,又難控制。最近從「筷子:飲食與文化」(Chopsticks: A Cultural and Culinary History)一書中找到有趣的答案。

閱讀更多:呂嘉俊:如果世上沒筷子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經典粵菜炒肚尖的兩種食法

柬埔寨貢布胡椒的下落

蓮香樓結業的啟示 —— 香港還可有百年老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