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中第一场商业演讲,我克服了舞台恐惧!

林安
·
·
IPFS
说实话,我从小就有“讲台恐惧症”,学生时代每一次站在讲台上做公开表达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昨天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商业演讲,分享一下。

年初的时候,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认识了演讲经纪人梦佳。她之前是Ted上海的策展人,组织过非常多演讲型大型活动,对接过的嘉宾也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名独立的演讲经纪人,作为企业和有故事的演讲者之间的桥梁,把好故事对接给想塑造品牌价值观的企业,也让拥有好故事的独立个体能靠演讲变现。

我和梦佳↑​

说实话,我从小就有“讲台恐惧症”,学生时代每一次站在讲台上做公开表达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我始终记得初中的一次忘词经历,那种站在讲台上突然忘词,面对全班目光的慌乱感和事后的懊悔感至今还记得。

做自由职业以后,我有了很多机会去锻炼公开表达,从新书发布会,到一场又一场的线下活动分享嘉宾,再到受邀去别的企业做公益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自己渐渐能够完整地做公开表达了,只不过表达的过程依然没有那么自然,表现在:语速容易快,体态容易缩着,分享节奏容易受台下观众的目光影响等等。

通过这些年的反复磨练,再加上一直在重复讲自己的故事,接下这次商业演讲时,我觉得肯定没问题,都是我讲过很多遍的内容。

但在写稿、对稿、改稿和排练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演讲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第一次和梦佳在线下碰完稿子,我就发现了自己的演讲稿有很大的修改空间。

首先,它过于讲“干货道理”了。这是我过去写文章一贯的风格,习惯总结分享我个人的思考、观察和收获,却缺少这个过程中对“故事”和“场景”的描述。

“哪些时刻促成了我的某次决定?”

“ 哪个场景是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

梦佳厉害的地方在于,她没有经历过我经历过的一切,却能通过我的稿子想象我当时所处的情境,通过联想和共情,激发起很多个我已经遗忘的瞬间。

正是那些瞬间,引导了我接下去的行动走向。

“不要在演讲中讲道理,要用你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去让观众自己感受到这些道理。”第一次碰稿时,梦佳对我说。

那次改稿对我来说第二个比较大的收获是:好的演讲能通过情绪感染观众,所以演讲的故事不能太平,要在其中植入2-3次高潮事件和低谷事件,通过一次次小转折和大转折,勾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全程听下去。

我之前的稿子就是缺少这样的转折,导致故事听起来过于“平铺直叙”,观众听久了容易累和分心。

第三,讲故事的逻辑很重要。具体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定要自然。这一点我在后期背稿子的过程中感受很强烈。

好的逻辑能够让你更加顺畅地背下稿子,因为故事的逻辑是流畅的,你叙述时的思绪就是流畅的。

只要有一处前后不通畅的地方,后期背稿子的时候感受就会非常明显。你会发现每次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就会忘记接下去要讲什么。那就是逻辑不顺的地方,需要重新梳理逻辑关系,直到顺畅。

第一次对稿结束后,我意识到:原来演讲跟我想象中的线下分享太不一样了,它更精细、讲究结构,且更有故事感和画面感,需要演讲者全情投入情绪去叙述。

演讲不是单纯的个人经验分享,而是需要经过精雕细琢的讲故事的艺术。

后来我回家按照梦佳的意见,重新调整了一版演讲稿。去掉了“知识分享”的部分,加入了更多“场景”和案例,同时重新调整了演讲稿的结构,按照我的成长主线,去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并在其中设计了2次小转折,1次大转折,埋了2次互动和一个高潮在演讲稿中(这里预估是观众会鼓掌的地方,后来在现场实现了)。

第二版稿子改完以后,我先对着稿子模拟演练了一遍,录音统计了一下时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一轮调整。

第二遍模拟,我拿着已经基本确定下来的稿子,开始加上演讲时的语气、动作和眼神等进行彩排,这个过程中,梦佳依然帮我统计了时间,并给了我很多演讲细节上的指导。

比如: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什么地方语调可以有变化,什么地方可以稍微在舞台上走动一下,什么地方可以适当加一些动作等等。

这些会让整场演讲更灵动。

这一次彩排让我意识到,演讲不仅仅是简单的背稿讲故事,而是声音、形体、动作、眼神和图片、文稿的综合展现。

回去以后,我看了几个好的演讲视频,学习演讲者的神态、动作、手势和语调,看看怎么样的节奏是舒服自然的。

然后开始背稿尝试脱稿彩排。

演讲前两天飞去厦门的飞机上,我还在背稿子,到了酒店晚上和梦佳的助理一起在酒店对着镜子彩排了一次,记下了一些肢体上不协调的细节,以及我容易卡壳忘记的地方,通过反复练习和重新构思逻辑结构,让这些地方表达得更顺畅。

演讲当天,我起床后又对着镜子演练了一次,这次已经可以做到脱稿顺畅说完全程了,我最后再对了一下ppt翻页的地方,在心里模拟了一遍翻页的时间点。

然后告诉自己:没问题的!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然后自信满满地去会场候场做准备了。

我曾经问过梦佳:什么样的演讲是一场好的演讲。

她说:演讲者能表达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把情绪感染给观众。还有看观众的反应,是昏昏欲睡玩手机,还是认真聆听做记录。

我在心中告诉自己,演讲的时候不要完全一字不落地背稿子,而是记住大概的框架和结构,在心里形成故事框架的“肌肉记忆”,剩下的,演讲的时候让自己进入到当时的场景中,自由发挥就好了。

这样是最自然的,也能够激发自己的情绪。

到我登台的时刻来了,因为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这次我一点也不紧张。

按照梦佳提前嘱咐的,上台之后不要着急开始,先站定,环顾一下观众,停顿3秒钟,再眼神盯着固定的地方开始演讲。

只要一开始的气息稳住了,后面的节奏就是稳定的。

不得不说,舞台和聚光灯确实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让人很容易进入短暂的心流状态

在台上的时候,我发挥得私下排练的任何一次都好,都自然。虽然中间有过短暂的忘词和失误,也很快调整了过来。

并且因为我自己是自信的状态,我也能从台下观众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专注和信任。很多人全程听得非常认真,有人一直在手机拍照做记录,还有人频频点头冲我微笑。每一次我抛出问题,台下的观众都积极互动。

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站在演讲台上体验到的交互感。所以后半段,我越来越自如,越来越兴奋。

这是我少有的在舞台上能进入心流的时刻。

结束后,我感慨:之前很多次在舞台上紧张,完全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当你全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把它练到极致时,上台后自然就不紧张了。

你是有底气的,知道自己即使失误,也有能力很快调整回来。

所以,如果你问我演讲的诀窍是什么,我总结成几个字,就是:

精雕细琢、制造场景、反复练习、调动情绪、全情投入。

很开心,十几岁时留下的舞台恐惧,31岁的林大安勇敢破除了,真棒👏🏻

分享给你们,如果有人对更多专业的演讲技巧或者“演讲经纪人”这个职业感兴趣,下次我邀请梦佳来“自由会客厅”给大家做一次分享呀。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18,我做自由职业的这一年 | 一个自由职业新人的内心独白

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辞职拍Vlog,他是认真的 |100个不上班的人

首次公开:自由职业一年,我是如何养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