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倚

@corrinalin

夢幻又寫實的悲喜劇,今年好萊塢最迷人的作品《艾諾拉》Anora

這幾年屢屢感受到好萊塢創作力的下降,漫威不停翻車,享譽盛名的老導演們大多端不出新菜,續集電影,老片翻拍,前傳外傳一拍再拍(若是自己執導,通常都在砸前作的招牌),新意不說,敘事能力不如過往,也不足以回應當前世代的議題和人心。這幾年交出成績,支撐起好萊塢這塊招牌的,似乎都以外籍導演居…

暴力遠去之後,一切才剛剛開始《小雁與吳愛麗》Yen and Ai-Lee

寧靜夏夜,尋常豎立著電線桿、路燈的台灣街巷,遠遠的摩托車駛來,白色小點,劃破了道路,慢慢慢慢逼近眼前。我們都在等,是誰,為何而來,要往哪去。直到看見噴濺的血跡,佈在慘白的衣領,頸項,像迎風打上臉龐的雨絲,連帶讓凌亂的髮際微濕,彷彿剛經歷一場洗禮,用血和水,既是毀滅又是重生。

《下流之宴》力爭下游的震撼教育!我的日劇回憶

小時候因為媽媽愛看電影和日劇的緣故,我也默默在旁邊接受了不少經典洗禮。後來就常發生一些當時還不曉得,長大以後才發現「啊!原來這部是某某導演的作品啊!」頓時有那麼一點得意的情況XD,好像看過大師的電影自己也可以變成厲害的人,或者提升什麼,更有氣質之類的。

也許我們都不是特別的孩子《鬼才之道》Dead Talents Society

看《鬼才之道》,想起前幾年入圍金馬影展的短片,也是導演蕭云美的畢業製作《世界上有一種孤獨叫沒有才華》。片中設定的世界,每個人都要進行才華鑑定,如果沒達到及格分數,又屆齡30,就會被認定沒有存在價值,面臨被處決的命運。因此,每個人從小都很努力「成材」,努力獲得眾人的肯定,讓自己配得「我有才華」的認證。

從《投奔怒海》到《詩》,鍾愛有許鞍華的香港

如果回想,我也是經歷過周星馳時代的一輩人,同時期見證了四大天王,抓到一點張國榮、梅艷芳的尾巴,謝霆鋒以星二代小鮮肉之姿出道的時候,也跟風追過一陣。那時的香港幾乎是襲捲的,從電影、音樂、明星、文化,典範式的覆蓋整個華語地區,甚至日韓。像蓋一層暖被,大概誰都有幾個想著就暖心的香港偶像…

奧運還是看比賽就好,新聞和留言就別看了

奧運跟台灣有關的賽事,新聞常報進場加油的民眾如何如何,一些自製看板標語被沒收,或帶進去結果被部分激動的中國球迷給搶了。不說中國球迷怎麼樣,只想就台灣網友的反應談幾個感慨。首先是一些人老講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話頭純指向台灣人,覺得他們無聊,找事,甚至有汙染體育賽場神聖之嫌。

科幻外衣的末日預言《不!》Nope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城市的罪惡和敗壞。我們早就在許多漫畫、文學、影視作品中看見。城市裡的七宗罪,虛偽貪婪的高譚市孕育癲狂的小丑,遊走法律邊緣的拯救者打上一盞蝙蝠燈,暗夜限定的正義,企圖拯救別人,卻拯救不了自己。

閒聊《迷宮飯》:絕對可以出圈的作品

《迷宮飯》2015年出版了第一本,到現在九年有餘。去年我才在別人的推薦下看了。確實很有趣。除了「懂吃」,每篇必定會煮一頓健康的魔物料理。論到持之以恆的戰鬥,闖蕩處處危機又不斷變化的迷宮,首要之務,主角萊歐斯和「大廚」先西都不約而同比出三根手指:均衡飲食!

在這裡什麼都不會發生《永安鎮故事集》Ripples of Life

2018年金馬的事件後,要看到來自中國的好電影就比較難。受限於台灣的制度,中國電影要上映,每年以十部為限,且必須抽籤。金馬得獎片則可豁免,不受此限。當然,近幾年獨立製作的中國、香港電影來金馬參賽的還是不少,比如去年拿到大獎的《石門》、《青春(春)》、《大山來了》,還有一些短片。

想|七日書 Day 7

這一題真的挺難的。看了一圈已經發文的朋友,有的具體列了一些條件,有的想到了自己的家鄉。都挺好的。我也喜歡現在住的地方,還是在北台灣。因為是近年才規劃出來的區域,不太熱鬧,沒有太多好吃好逛,但人行道很寬,都有無障礙坡道,不像一些老城區太過車多擁擠,騎樓盡是隨意停放的摩托車,路面高高...

遁|七日書 Day 6

大概是個很俗套的答案。那個可以帶來巨大慰藉的,是讀書和電影。還不確定「寫」這件事,是不是也算。畢竟想寫寫不出來的時候也是很痛苦。讀書和電影能短暫脫離眼下的日常,是不用解釋的。我讀書有點偏食,商業的,心靈勵志的,基本不碰,其他雜食,小說散文大概更多一些。

家|七日書 Day5

結婚前,我沒搬過家。我長大的地方,也是我爸長大的地方。當然房子有改建過,以前是木造的日式矮房,到我出生前才改成三層樓的透天厝,由我家和叔叔家同住。我還蠻喜歡聽老人講古,雖然爸爸話不多,不提問就不開口,但話匣子開了還是能片段片段的採集到一些東西。

懼|七日書 Day 4

中國,那個曾經踏足,卻不敢再踏足的地方,是中國。講起來有點傷感。但確實是現在的我所能想到的,最接近恐懼的答案。曾經非常嚮往。因為那是親人們成長的地方,無關乎統獨還是國族的認同,也不諱言是一種情感的渲染。不是理性上的認識,更像一種想像,像是流傳已久的傳說,總是不免要失真,聽人說啊說...

語|七日書 Day 3

語言,在台灣大概經歷了多元到單一,單一再試著復興多元,這樣的迴圈。而我成長的年代應該還是單一的,儘管我完完全全是個「外省」孩子,長輩親戚從中國四面八方而來,各帶各的鄉音,山西、山東、四川、上海、浙江、福建...(還有的我曾經問過,後來又忘了)。

魔|七日書 Day2

魔幻是有點難的詞,對過去的我來說。雖然理想做點寫字的工,但始終覺得自己生著一顆理工的腦,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簡直匱乏到令人髮指。真要說幼時印象最深的想像力,幾乎多是伴隨著恐懼。像是我們家那條極熱鬧的街(傍晚就是夜市)。許多人大概覺得住在那兒童年勢必要多姿多采。

街 七日書Day 1

如果選一個城市,一條街,一個所在之地,還是我從小長大的那條街吧。從前就一直寫為它寫點什麼,也確實寫過。畢竟它不是一條太有代表性的街,論人文,論歷史,論城市發展,都不算要角。曾經找過,但翻了許多舒國治,楊佳嫻,還是寫台北的散文,似乎卻不曾有過。

完美,是學會了安頓自己《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

以一部劇情片來說,《我的完美日常》並不特別吸引人,不同角色之間,或個人內心的矛盾衝突帶出的戲劇張力,少之又少。日復一日,我們跟著役所廣司飾演的平山先生,聽見竹製掃帚刷過街道的聲音,就睜眼,疊被,刮鬍,洗漱,為植物澆水,套上連身的清潔制服,然後開啟小公寓的門,仰頭,清晨微微亮的光從...

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 《怪物》Monster

都市裡的大火,是一場風暴的起始,好像都市傳說一般,那麼遠又那麼近。當人們理所當然以為自己能永遠站在陽台上看熱鬧,始終的旁觀,卻在下一刻被竄升的濃煙反噬,毫無預警身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親歷彷彿烈火灼燒的痛苦,掙扎,無助,發出連自己都聽不見的嘶喊,遍尋不著拯救。

前衛解放還是固守傳統?《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和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

關於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名字,早已得名在影迷之間。從《非普通教慾》(Dogtooth)獲得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非普通服務》(Alps)在威尼斯拿到劇本獎,到《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聖鹿之死》(Th...

如果農曆年有一個光譜,從放鬆到壓力,從暖心到疏離,你會更靠近哪裡?幼時的過年,人多熱鬧,親戚輪著作東,一天一家,除夕到初五就能排滿。平時各自忙碌,這會倒能湊上桌摸兩圈,甭管聊不聊得來,只要來一手好牌。麻將嘩嘩嘩在牌桌上洗,客廳另一頭則傳來洋人的對話和各種音效配樂,那是從百事達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