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

理科假文青
·
(修改过)
·
IPFS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清楚知道做什麼,而在於理解為什麼做這些事情。The key to success is not in knowing what to do, but in understanding why we do these things.

📖 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

這本書讓我反思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職場上,我們是在操弄他人還是感召他人?什麼樣的感召型特質能夠帶來更持久的影響力忠誠度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是一位充滿正能量的樂觀主義者,也是位知名的 TED 演講者。他的前作《最後吃,才是真領導》強調了在職場中建立「安全圈」的重要性,讓員工感到歸屬,才能真正凝聚團隊

在這本書中,他更深入探討「為什麼」這個核心力量,認為清晰的目標和使命感不僅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也能吸引理念相符的顧客與合作夥伴。書中提出了「黃金圈」理論,包括三個層次: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

作者特別提到,大多數人和組織的思考與溝通模式,通常是從外到內,先講「做什麼」,接著「如何做」,最後才是「為什麼」。

而那些具有非凡影響力的領導者,他們的溝通方式卻是從內到外,先清楚地表達「為什麼」,也就是他們的目標、使命和信念,再談「如何做」,最後才是「做什麼」。這樣的思考順序,不僅讓他們的行動更有意義,也更能凝聚共鳴。

這些黃金圈理論的概念,讓我聯想到之前讀的《從A到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一書。作者詹姆.柯林斯在書中提到的「刺蝟原則」,強調了解自身優勢和熱情的重要性,與黃金圈理論中的「為什麼」相呼應。

這幾年在職場上打滾,練習做任何事情前,都會一直提醒自己先問「為什麼」,當知道問題背後的為什麼後,就算不是當下最理想的決策,但你的心境也會比較平靜。

💡 清晰的為什麼,可以支撐熱情。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組織中的信任、黃金圈和領導力。下面就用三個重要觀點以及結合書中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其中的精髓。

建立互信,讓組織文化真正發揮力量

說到職場上的互信機制,很多書都喜歡舉美國西南航空的例子,創辦人赫布 · 凱勒赫(Herb Kelleher)的願景是讓更多人能夠負擔得起飛行,並享受到優質的航空服務,同時,秉持「員工至上」的理念,認為快樂的員工才能提供卓越的服務。

但他們內部卻有一項重要政策:顧客不一定永遠是對的。當遇到欺負員工的顧客時,西南航空寧願請這些顧客改搭其他航空公司,也不願容忍員工受到委屈。

作者透過這個故事強調,建立員工與管理階層之間的信任關係,是打造最佳客服的關鍵。西南航空將員工放在顧客之前,展現出對員工的信任和尊重。這種信任文化讓員工對組織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進而轉化為對工作和顧客更高的投入和熱情。

💡 西南航空的故事背後,是一個深刻的信念:在組織中建立互信,才能讓文化發揮力量。

套用到書中提的黃金圈理論,西南航空的成就可以歸納於以下幾點:

  • 為什麼? 創始人赫布 · 凱勒赫的願景是讓更多人能負擔得起飛行,享受優質的航空服務。

  • 怎麼做? 為了實現這個願景,凱勒赫建立了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將員工放在首位。他相信,只有快樂的員工才能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

  • 做什麼?

    1. 實施「員工優先」政策,不容許顧客不合理對待員工。

    2. 建立互信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重視。

    3. 提供高水準的顧客服務,成為美國航空業中服務品質最高的公司之一。

西南航空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從一個清晰的願景(為什麼),通過建立正確的文化和策略(怎麼做),最終實現具體的商業成果(做什麼)。

品牌核心:從「為什麼」開始的策略

談到如何建立強大的顧客黏著度,蘋果公司無疑是最佳典範。一般科技公司行銷電腦時,往往強調「功能強大、設計美觀」,但蘋果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

他們從「為什麼」開始,傳遞的是核心理念:「我們挑戰現狀,因為我們相信不同凡想的力量。」這種理念深植人心,讓蘋果產品不僅僅是一件商品,而成為一種精神象徵。

雖然我個人不是用蘋果手機,但我認為蘋果最輝煌的時刻,正是賈伯斯回歸的那些年。那時每年的產品發表會,大家期待的不只是新產品發表,更多的是賈伯斯個人的舞台魅力(理念)展現。顧客購買的往往不是產品,而是產品背後的理念。蘋果成功地將「不同凡想」的信念注入品牌價值中,讓顧客產生情感共鳴,成為忠實的支持者。

💡 清晰的「為什麼」,就是吸引顧客、激勵員工和打造競爭力的關鍵。

回顧蘋果從 Mac 電腦到 iPhone 手機一路的成長歷程,套用黃金圈理論,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

  • 為什麼? 蘋果傳遞的是「改變世界」的願景。

  • 怎麼做? 持續創新、打破常規,讓顧客感受到使用蘋果產品是在參與一場科技革命。

  • 做什麼?

    1. 吸引志同道合的顧客:讓那些認同你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為目標努力。

    2. 建立信任與忠誠度:當顧客相信你的理念和動機時,他們會更願意信任並支持你。

    3. 做出正確的決策:讓「為什麼」成為決策的核心,幫助你選擇最符合目標的策略。

贏得顧客信賴的關鍵在於表達清晰的「為什麼」,讓顧客理解公司理念,而不只是強調產品的功能或特點。只有當顧客認同公司理念時,他們才會成為忠實的顧客。

操弄與感召:兩種影響人心的力量

第一次看到「操弄(Manipulate)」與「感召(Inspire)」這名詞時,很直覺的想說就如同字面般的解釋,但在讀完這本書後,作者讓我對這兩個詞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所謂的「操弄」指的是利用短期誘因或策略,像是折扣、促銷、恐懼等方式,來迅速影響人們的行為。這種手法短期內或許有效,但缺乏持久的情感連結,很難真正建立信任。

而「感召」則不同。它是透過真誠的價值觀和理念,讓人們自然地產生共鳴,從而建立長期的信任和忠誠。就像書中提到的西南航空和蘋果公司,它們吸引顧客和員工的,不只是產品,而是背後的信念。不過,要做到真正的感召,共同點都是需要長期的關注與經營。

💡 只有理解並明確自己的「為什麼」,才能夠在面對各種困難和選擇時,擁有清晰的方向與動力。

書中有一個「大陸航空的文化轉型」的經典案例,展示了從「操弄」到「感召」的過程。

在 1980 到 1990 年代初期,大陸航空多次經歷財務危機,管理層混亂,員工士氣低落。直到 1994 年,新上任的執行長戈登 · 貝紳(Gordon Bethune)接手後,大陸航空才開始轉變。

貝紳上任後,他採取了一些實際行動,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除了先打破公司高層與員工間的階層關係外,最經典的像是,他推出了一個「在時間內起飛」的計劃,並告訴員工如果飛機能夠準時起飛,全體員工都將獲得獎金,無論職位高低

這種由「怎麼做型」轉化為「行動」的具體措施,讓員工不再只是執行命令,而是能夠感受到自己和公司的未來息息相關。當員工對公司信賴並認同文化時,他們自然而然會多走一里路,從而改變服務品質。

貝紳的理念與西南航空創辦人赫布 · 凱勒赫十分相似,他相信「員工的幸福是企業成功的基石」。他不僅展現了黃金圈理論中的「為什麼型」的核心精神,還清晰地連結到「怎麼做型」的執行策略,讓理念與實踐密切相融。

  • 為什麼?創造一個讓員工感到被重視、被信任,並願意為共同目標奮鬥的企業文化。

  • 怎麼做? 建立信任,強化組織文化,讓員工在「歸屬感」中工作,確保每個人都為組織的長遠利益而努力。

  • 做什麼?

    1. 撤銷高層辦公區域的嚴密保安措施,實行「門戶開放政策」,讓員工能夠輕鬆接觸到他。

    2. 親自參與機場的日常工作,與員工同甘共苦。

    3. 設立與準時起降率掛鉤的獎金制度,讓所有員工都能分享成功的果實。

貝紳的成功在於他以感召而非操弄的方式來領導企業。他將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並建立了公平、透明的獎勵制度,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貢獻。貝紳的領導風格不僅提升了大陸航空的營運績效,也重塑了企業文化,讓員工對公司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後記:你是哪一種人?

書中提到最好的財務長、營運長通常都是效率極高的「怎麼做型」的人,這讓我想起 Intel 第七任 CEO 鮑勃 · 斯旺(Bob Swan),他算是 Intel 歷任少數幾位非技術背景且任期也最短的 CEO。

「怎麼做型」的人未必是願景的推動者,但他們擅於理解並落實領導者的理念。因此,如果在關鍵的「為什麼型」位置上,選擇了「怎麼做型」的人,或許就可以窺見 Intel 近年來在決策上顯得短視的原因。

書中西奈克也拋出了一個問題:「你是哪一種人?是等待被指派任務的,還是主動尋找機會、推動改變的?」回顧我的職涯,大多數台灣工程師(包括我自己)多半還是屬於「怎麼做型」,但我期望自己能多問「為什麼」,提升在專業領域中的洞察力。

最後,讀完西奈克的兩本書,深刻感受到他對歸屬感與安全圈的重視。然而,這也讓我想到另一本書《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中的不同見解:「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危機感」。這與傳統的歸屬感形成對比,強調個人的能力與適應力往往比單純的歸屬感更重要。

#閱讀筆記 #B103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理科假文青人不用很努力,但要很認真生活; 透過閱讀沉澱心靈,藉由分享讓彼此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 |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閱讀札記
103 篇作品

閱讀 |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