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夫,要懂得省时省力

食通社
·
·
IPFS
今年年初,来荷兰4年后,我终于和伴侣在乌德勒支省租下了一公顷土地,开始耕耘我的农场。下决心做农场之前,我在荷兰的几家小型生态农场都实习过:2020年夏天,我在荷兰东部的Gordons Spoor农场实习了两个月,虽然我学到了很多,但每天10-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常常让人筋疲力尽。于是去年4月,我来到宣称能实现朝九晚五种菜的“快乐蔬菜”农场实习。

今年年初,来荷兰4年后,我终于和伴侣在乌德勒支省租下了一公顷土地,开始耕耘我的农场。

下决心做农场之前,我在荷兰的几家小型生态农场都实习过:2020年夏天,我在荷兰东部的Gordons Spoor农场实习了两个月,虽然我学到了很多,但每天10-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常常让人筋疲力尽。

于是去年4月,我来到宣称能实现朝九晚五种菜的“快乐蔬菜”农场实习。

“快乐蔬菜农场”位于荷兰中部的海尔德兰省,占地约7.5亩,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合伙人乔里安、马丁和山姆。图源:农场官网

农场的创办人是两个乐观的荷兰青年山姆和马丁。并非学农出身的两人,相识并共事于同一家荷兰的小型朴门农场。

他们在那里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还和邻近的其他生态小农建立了联系,也深入了解了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于是萌生了“做生态小农,改变这个现状”的抱负。

然而在荷兰,生态小农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比如新农民的起步融资问题、荷兰昂贵的土地价格(2021年第四季度荷兰的农业用地均价逼近7万欧元/公顷,相当于人民币35300多元/亩/年)、来自超市的低价竞争、普遍过长的工时和低收入、以及荷兰“贫瘠”的饮食文化等。

去年上街抗议荷兰政府减氮政策的农民中,就有很多为乳企供应原料的常规奶农。图为2022年7月抗议图片。图源:AFP

面对这样的现实,山姆和马丁的方案是:做小型的、城市近郊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蔬菜采摘园。

一、从0开始做农场

首先,0.5公顷(约7.5亩)的土地规模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两人主要靠自己的积蓄,再加上从亲朋好友那里众筹来的3万欧元(合人民币约22.8万)启动资金,用于购买设备和租赁土地。

其次,农场选址在城市近郊。既能覆盖到相当数量的潜在客户,也方便城市人骑着自行车来农场采摘、和农民直接交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难得的“从农场到餐桌”的体验,也是超市、农产商店提供不了的服务。

再次, CSA的商业模式保证了两人的收入。农场的采摘订阅用户在年初就交了1年的采摘会费,等于两人年初就发了一年的工资。另一个好处是,采摘价格固定,避免了蔬菜价格季节性浮动等影响。

农场春播的大白菜。但因为播种太晚,所以后来都开花了。

第一年,年轻的“快乐蔬菜”拥有了130位采摘订阅用户。每位订阅用户支付313欧元(合人民币2383元)年费,可以在5月至12月来农场采摘1人份的蔬菜。除了通过订阅的方式售卖蔬菜,农场也开办工作坊、和附近的小学合作开课等让收入来源多元化。

第二年,也就是2022年,“快乐蔬菜”的订阅用户增长到了250位,农场也迎来了一位新的合伙人——负责市场开发的荷兰青年乔里安。他将帮农场实现两个目标:短期内提高文化教育活动收入,长期目标则是让“快乐蔬菜”成长为示范型农场,并开展特许经营。

我记得山姆说过,他们想通过做好农场告诉大家:

1)种好蔬菜可以是省时省力的

2)农业可以是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

3)农民是可以有体面收入的

4)农场是面向社区的,消费者是社区的宝贵成员

5)他们的农场经营模式可以复制到荷兰其他地区

在日后的实习中,我慢慢体会到这几点对经营好一个农场的重要性。

二、好农夫,要懂得省时省力

那就先说说“省时省力”吧。对此,马丁首先向我介绍了农场高效的苗床规划。

在“快乐蔬菜”,每个蔬菜苗床的规格都是15米*0.75米,再加一个0.25米的步道。为什么是0.75米?站着的时候,人可以很轻松地跨越苗床,然后弯腰在苗床作业。如果在苗床一侧蹲下,只需伸长胳膊就能照顾到苗床的另一侧。

0.75米的宽度也能满足各种蔬菜行间距的要求。对行间距要求不高的蔬菜,比如菠菜、胡萝卜、洋葱、甜菜等,可以密集种植3-4列;对行间间距要求高的蔬菜,比如块根芹菜、西兰花、花椰菜等,也能做到至少一列。

而在0.25米宽的步行道上,人在其中站立行走都不受局限,推上独轮车、放置工具等也完全没有问题。

适宜人配合小型机械操作的蔬菜苗床。图为用拉线轮(Gridder)在苗床上拉出网格后,再移栽蔬菜苗。

其次,农场也使用了一些单人就能操作的小型农机来提高效率,最精妙的要数纸袋育苗套件和配套的播种机了。

纸袋育苗套件(paper pot and drop seeder)中的纸袋,没打开时像手风琴的褶。使用时需要用两块金属条将纸袋从两侧撑开,套在磨具板上,样子像极了蜂巢。

用栽培土把蜂巢般的纸袋填满后,再用穴播器向下按压、抬起。这样,纸袋栽培格里就会出现一个一个的凹陷。最后,选择合适尺寸的筛种板播种就可以了。

纸袋育苗套件最初是为播种甜菜苗发明的,但也可以用来播生菜、茴香头、豆角、小葱、苤蓝等菜苗。上图依次为未打开的纸袋和已经撒上种子的纸袋。

一盘株距为10厘米的纸袋拉开的总长为27米。这意味着,一盘纸袋一次可以播下270颗菜苗,在15米的苗床上刚好可以播两行。

原来当初把苗床设计成15米长,也有出于适应纸袋长度的考虑。

另外比较常用的还有直播种子的利器——手持播种机(Jang Seeder),可配套纸袋育苗套件使用,胡萝卜等不适合移栽的作物也靠它。

山姆准备用手持播种机移栽纸袋育的生菜苗。

播种机看上去像一个手推踏板车,有车架和前后轮,最有趣的部分是履带盒和播种盒。

履带盒里有前后两个齿轮,通过调节齿轮大小可以调节株距。播种盒内装植物的种子,盒子下端是个有凹槽的轮子,凹槽的深浅和一粒种子的尺寸一样。轮子一转动起来,凹槽内的种子就会掉下来,而其余的种子则会被截留在播种盒内。

推着手持播种机在苗床上走时,会在苗床上开出浅浅的槽,种子按设定好的距离落入浅槽,而机器后方的Y字型部件会把槽填平。

我就是这么推着一走,听着齿轮种子在种盒里清脆的跳动声,轻轻松松播下了胡萝卜、欧防风、四季豆、混合沙拉叶、樱桃萝卜等蔬菜种子。

三、喷灌、滴灌和免耕

现代化的灌溉系统也让农场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如虎添翼。

马丁说,这也是投资最大的一部分,但是“物有所值”。灌溉管道埋在地下70公分处(也是水井的深度),灌溉喷头分布田地间,在手机应用上操作就可以设定灌溉地点、时间和时长。

每块新播的田,会连续5天在清晨时分喷灌1小时,人不用亲自到田里照管。两个喷头在无风的情况下刚好能覆盖一块儿田。

喷灌喷头处还能接滴灌管道,大棚里的西红柿就是用滴灌方式浇水,能有效避免晚疫病等土传病害。

对比之前在上一家农场辛苦抬水管的日子,真是不知幸福多少。最重要的是,高效的灌溉节省了时间。

15个平行排列的苗床构成一块田,面积为15米*16米,刚好构成一个灌溉单位。蔬菜区中间有两个灌溉喷头,喷头两侧各7个蔬菜苗床。

最后,对于省时省力贡献最大的就是免耕(No till)了。

农场开始种菜前,曾是一片牧草地。为了把杂草控制在萌芽中,马丁和山姆用黑色塑料布盖在草地上阻隔光线,大概2个月后等草枯黄了,直接铺上一层厚厚的堆肥。

堆肥充满了有机质,是种菜的理想基质。正确腐熟的堆肥不含杂草籽和病菌,长期、定期施用也会改良土壤,健康的土壤会供养健康漂亮的蔬菜。再加上不翻耕,在土壤中休眠的杂草种子就不会被翻上来出芽。

农场的堆肥山呈现漂亮、健康的深黑色。

翻耕与否对杂草数量的影响我可是深有体会,举个种收葱韭(leek)的例子。

春季在农场种葱韭,需要在苗床上挖大概30公分深的的洞把苗埋进去,以便促进白色茎部的发育。

当地不少农民的做法是在葱韭生长期间定期往苗上堆土。这样做不仅扰动土壤,还会促进土壤中杂草籽的发育,增加除草的工作量。

而“快乐蔬菜”因为采取了免耕的方式,杂草数量明显减少。不过最开始挖洞种苗时,堆肥层下的土壤难免会被翻上来,也会把杂草籽带上来。但因为堆肥质感松软,除草也相对容易,就连根深蒂固的蒲公英,有时候轻轻一拔就出来了。

葱韭是荷兰人很喜欢吃的蔬菜,长得和大葱很像,但口感发甜。荷兰人主要吃葱韭白色茎部。图为播好的葱韭苗。

免耕的方法让除草这份苦差事变得相对容易,如果平时能够周期性维护,就可以将杂草掌控起来。现在快乐蔬菜农场有18个蔬菜田块,如果每个工作日1.5个人力花1小时的时间维护4块田的杂草状况,可能会很无限接近0杂草的状态!

说是无限接近,是因为农场毕竟不是封闭的场所,风和其他动物会将杂草种带入农场。农场只有在人劳动的时候才属于我们,其他时间属于大自然的访客:野兔、乌鸦、蛎鹬、田鼠、鼹鼠、蛞蝓、蜗牛、蜘蛛……和我们目力所不能及的那些生命。

马丁说,如果你的农田里还没有东西被其他动物吃掉,那么你还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真正的和自然共享的精神吧。

现在,我正在自己的农场实践从“快乐蔬菜”学到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可复制?真正经营农场和在农场实习有什么不一样?下次我们就来聊聊这个。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孟山都事故频出,美国政府监管为何一再失灵?

AI时代,权力在向谁转移?

不炸皮肚,就不吃豆腐?|扣子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