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oonleap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五天小環島心得-從恐懼到喜悅

Moonleap
·
從恐懼圈的邊緣到學習圈的中間的一段旅程。

先來一個總心得,再來分天寫遊記這樣~~


首先,來寫寫前言。

跟大家的留言有很大關係。不然可能又三年之後又三年了XD

聊聊緣起,當然是因為想持續擴大舒適圈。我是個有FOMO的人。一方面看到別人都在出國,會有一種,「我怎麼還在這邊」的那種自我責備不斷跑出來。好像說的是前面的時間別人沒有浪費,所以有這樣「看起來」是我想要的體驗。但真的嗎?有真的是那樣的美好嗎?還是只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屬性,讓別人看起來很好,每個人都只會show出自己的美好。但背後可能是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但同時也會看到很多人說,旅行的好處,沒有出去過,好像就是沒有真正活過。少了一個體驗,再加上之前看江口德子的《獨活女子的守則》,覺得獨活有一種吸引力,想活在自在,沒有那麼在意。記得在說五月女惠的故事時,之前是一個很配合別人的人,好像什麼都說好,但也因為這樣活得很累。想離職,於是同事才建議他開始獨活,才有這段活出自我的一段故事。

我是一個很容易被影響的人,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看劇來找到力量也是一種很有用的方式。相比他來說,男性是一個沒辦法跳過的優點,如果要展開來說,所謂的「男性特權」那就離題了。但相比來說的缺點,ASD的人際能力,加上男性大腦在感知情緒上的不同,社會上的刻板期待,又好像是一種平衡。盤點一下自己目前的優劣勢:優點男性比較不會被管、安全性的加成、好像會找路;劣勢:比較不會說話,問問題不容易、有時小迷失、有一些東西很堅持,少了一些體驗。

無法太多思考的狀況下,好像不太思考才可以這樣子讓自己活下去。好了我想到要寫什麼了,當初為什麼選環島,因為沒環過。五天也是因為TR-PASS的關係。再加上我不太確定自己能夠獨旅的界線在哪,總是要再調整與恐懼中找出一個中間。於是才會是這樣的大方向。至於為什麼不去某地方?因為我不想去XD,反之亦然。我要的是在可能的限度內,做自己,沒有保留。其他的真的不重要,所以便照這個最高指導原則來調整行程。當然會不會高估?會,有沒有排太多?有,有沒有很累?有,這些都有。


於是便開始安排行程。這東西真的比很多事還不容易,做為一個自我決定論的人來說。自己決定去那是從頭到尾很重要的,但沒有這方面經驗要如何開始,於是才在看文章,學排行程。當時只覺得我先排,然後再改,但真的開始旅行的時候真的不一樣。

之前都是紙上談兵,真的出去才知道,到底有多可怕。沒錯,是可怕,對於一個膽小的人來說,我敢踏上這旅程已經是會讓人怕的了,還是一個人,沒有伴,可以問、交流。再加上一開始都去的是人多的地方,很容易看到很多情侶、夫妻、朋友、同學,顯得自己很不合群,沒人要找,晚上回到飯店也是少數一個人住的時候,所以有一種很空虛寂寞的感覺。好像是那種可能的感覺。

這時就會是那種讓人討厭,被遺棄的那個感覺襲來。讓人覺得很討厭,明明是自己選擇的,但確是想要放棄的。好像在那個恐懼是超過那現在的能力的,但其實是一種,我認為我自己不行的自我設限。正視這樣的矛盾與掙扎,痛苦但有價值,充滿意義。但好像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

所以第二天,排了朋友聚會是個好選擇,剛好做為中間的緩衝,可以比較好的選擇。但回去飯店就累了,沒力去下面之前安排的行程,於是才有後來的「旅行與度假的差別」,之前一直不知道這兩個是差在哪,哪個才是我需要的。看了看AI的回應,我得出了我自己的答案:「調整行程,做我熟悉而喜歡的事」,「我比較需要的是度假,但想要有一些旅遊的感覺」。這時才從那種身體的累中伸展開來,沒有一定要做什麼,廢也是一種舒服的方式。你說沒有做XXX很可惜?身體要休息了就休息,沒什麼好討論的。

於是之後慢慢的找到喜歡的旅行步調,點少停留的時間長,可以更沒有壓力的體驗與放鬆。之前沒有排過總是一直高估自己的能力。當開始發現獨旅可以想吃就吃、想廢就廢,才開始有一種自在感跑出來,那種感覺是之前沒有體驗過的,好像是終於從自己的籠中走出來了。看到了更大的籠子,但這個籠子好大,我什麼時候能逛完呢?算了,沒逛完也沒關係。只要在這過程中愉快就好了,其他的"I don't care!"

大概這樣吧,寫了很久一直覺得不夠好,但還是覺得先發出來好了,不然之後的分天記錄大概就沒什麼希望XD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