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网红回家卖脐橙,才知道果农有多艰难

食通社
·
·
IPFS
今年,我第一次找抖音网红带货,帮家里在抖店上卖脐橙。因为这次经历,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脐橙产业的方方面面,才发现曾经靠种植脐橙致富的普通果农,如今已经在生产、分销、售后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除了身体的劳累,几天的卖橙经历也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小农未来的出路在何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也陷入了迷茫。

我是风车,在广州的一家社工机构工作。我的老家在脐橙主产区,几乎每个村民家里都会种上几百上千棵,孩子上学、日常生活、建房买房都要靠它。我家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家里就种有一小片脐橙。

今年,我第一次找抖音网红带货,帮家里在抖店上卖脐橙。因为这次经历,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脐橙产业的方方面面,才发现曾经靠种植脐橙致富的普通果农,如今已经在生产、分销、售后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除了身体的劳累,几天的卖橙经历也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小农未来的出路在何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也陷入了迷茫。

一、异常天气,减产八成

一切的起因要从今年异常的天气说起。

我家种植的脐橙树去年产出五万多斤。虽然因为黄龙病砍掉了一些树,但没想到,因为天气,今年的产量会直接降到一万斤。

先是4月到6月间,连续阴雨,不见阳光,脐橙因为缺乏光合作用而大量落果。而从7月份到10月底又持续干旱,中间三四个月几乎没下几滴雨,又造成落果。这几个月是脐橙的膨果期,因为干旱,果子没法膨大,导致今年脐橙普遍偏小,质量不佳。

为了保住产量,家里人有时间就拉水管给脐橙浇水,虽然增加了大量劳动投入,但至少还能有一些收获。在旱情更严重,且水源不足的果园,不用说保果,连树都很难成活。

11月,脐橙进入采摘期,果园终于迎来了降雨,但此时雨水非但不是“久旱甘霖”,反倒是“雪上加霜”。之前一直干旱的果树拼命吸水,导致大量脐橙开裂,需要马上采收。

因水分过多而在树上开裂的脐橙。

一直以来,果农都需要等果商上门收购脐橙。因此,遇到雨天,农户们便一边看着天气叹气,一边催果商赶紧来收果。但果商的运力有限,短时间内也并不能全部收完。我就和家人商量,在朋友介绍下,和一个抖音小网红合作,在抖店上卖脐橙。

没想到,这一卖,牵扯出了更多的麻烦。

二、顾客和平台的双重压力

我邀请的是一位在抖音上有50万粉丝的网红。此前,他通过在菜市场直播,拍摄买菜的视频逐渐积累起人气,在视频里他和卖菜阿叔阿姨聊天,树立起自己关心乡村的人设。

他来到我家,连续几天拍视频做直播。小小的网店一下子就爆单了,三天内一万斤脐橙就售罄了。

网红在我家拍摄的视频片段,每条视频都有几千人点赞。

网红在我家拍摄的视频片段,每条视频都有几千人点赞。子虽然卖出去了,客服的压力也来了。

虽然之前也在朋友圈卖过脐橙,但购买的大多是身边认识的人。再加上大家整体的评价都不错,我也对自家的脐橙挺有信心的。没想到,在抖音直播间接触了更多陌生顾客群体,关于产品的一系列问题就接踵而来了。

首先收到的就是消费者关于外观的投诉。因为没有经验,我家的脐橙在采摘后没有精细地拣选,只是简单把直径限定在70-90mm之间。这样,一箱橙子中的个头大小对比很明显,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70mm和90mm的果子的目测大小可能相差一倍。

看过外表的消费者就会关注甜度。脐橙本来的味道就是酸中带甜,因为急于在11月采摘发货,今年我家的脐橙又相对偏酸。消费者却普遍对酸味的接受度不高。许多人吃到偏酸的脐橙,就认为脐橙品质不好,大量的客服工作迎面而来。

为此,我就得反复向消费者解释:通过将脐橙放在冰箱保鲜一两天,可以快速降酸;将脐橙常温存放几天,也会慢慢降酸。但有一些消费者听不进去,只说:“废话这么多干嘛,我就是要退货,不然就投诉。”

左图的消费者遇到脐橙偏酸,就偏执地认为我们卖的是假货。但也有右图这样的通情达理的消费者,把快坏掉的橙子先吃掉。

总结各种问题后,我发现,消费者的投诉中固然有快递损坏等质量问题,但更多的问题却是因为他们对于产品信息了解不完整造成的。比如,有消费者因为一些脐橙的“肚脐”(副果)不明显,就认为我们卖的不是正宗的脐橙,而是假货。

因此,我自己做售后时,面对消费者的问题,总是试着本着平等对话的原则,提供可能的建议并做详细的解释。有时也会遇到个别客户无理取闹,合作的网红建议我:不管对方说什么,直接道歉就可以了。

虽然我并不认可网红的做法,但如果仔细研究,这样更能适应平台“苛刻”的规则。抖店要求:售后需要在一分钟内快速回复消费者,不然就降低店铺评分;用户的差评更是万万不能出现,否则平台就会延长回款的提现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卖家只能选择顺应消费者,或者直接退货,因为网店被投诉的代价,我们更承担不起。

最让我头疼的提示:“你的首次响应已超时”。

这些规则的结果就是商家的服务被逼得越来越“卷”。消费者确实享受了更好的服务,但是却不一定能看到,我们卖家为了这些服务所承担的压力。不仅有安抚这些喜欢差评的消费者付出的额外成本,还有一分钟内必须回复的精神压力。不像更成熟的大果农,我只能独力承担客服工作,几天做下来,已经心力交瘁。

这让我开始怀念通过朋友圈卖果的方式。那时即使产品介绍极其简单,也很少有投诉的状况出现。因为通过各种圈子认识,买卖双方至少互相有最基本的信任,彼此也更能理解包容。

三、看不见的“甜蜜素”

因为消费者喜欢纯甜的口味,也牵出了“甜蜜素”的问题。我家的脐橙之所以被顾客认为偏酸,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打“甜蜜素”。

这里说的“甜蜜素”不是食品使用的添加剂,而是喷洒在果树上的的化学药剂,含有砷酸盐、亚砷酸盐等成分,其作用是降低柠檬酸合成酶活性,抑制柠檬酸的合成,从而降低果实酸性,促进果实提早成熟。打了甜蜜素的果子,在还没有变黄的时候就已经变甜了。

帮我家采摘脐橙的伯母们说,吃了打了“甜蜜素”的脐橙会拉肚子,脐橙树枝也变得脆且易折。而且前一年打了“甜蜜素”的果树,第二年结的果子也会变甜。有些果农也知道“甜蜜素”会伤害果树,不敢年年用,只敢隔一年一打。

尽管这几年当地政府和果业协会三令五申禁止“甜蜜素”,但还有很多人在偷偷摸摸使用,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果农身上,因为市面上已经禁止贩卖,果农并不能轻易买到“甜蜜素”,甚至也不知道其中具体的成分是什么。这些“甜蜜素”大多来自果贩,他们为了让脐橙提前上市,抢夺市场,卖出更高的价格,才想办法让脐橙提前降酸转甜。其实让脐橙提前成熟,也有施用叶面肥、调节剂等相对无害的方式,但是某些果贩却偏偏选择了对果树和人体最不利的方式。

七八月份,当果贩预定收购果农的脐橙时,就会私下把“甜蜜素”交给果农,告诉他们什么时间打,怎样打,并提出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如去年的价格是2.3元一斤,果贩就会以2.8元一斤收购喷了“甜蜜素”的果子。而果农为了让脐橙卖出更高的价格,也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四、越来越没信心的果农

“甜蜜素”也反映出果农对种植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缺乏独立性。

2000年前后,在退耕还林政策和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双重作用下,大量稻田改种脐橙,我家大片的脐橙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和我父母一样,很多果农也是在2000年之后进场,现在已在40-60岁之间。又因为近几年黄龙病的泛滥,每家每户都在砍树,其中有不少人已经放弃种植。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我们村的脐橙产量从高峰期的一百多万斤下降到现在的五六十万斤。而且姨父告诉我,我们村产出的脐橙整体品相差,卖不出好价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二十多年种植经验的老果农也没有信心,只能听农资店老板的用药建议。现在农资店会直接给脐橙定制一整套管理方案,外带施肥打药等配套服务。虽然果农也觉得这些服务贵,但因为生怕自己管理出问题,卖不上价,却也不得不购买。可即使是农资店的服务也不一定奏效,毕竟各个果园情况不同,一套标准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真正将小果农挤出赛道的则是大果农。他们已经不再是农民,而是拥有自己产业链的企业,不仅经营果园,还有自己的农资批发渠道、分拣发货中心、销售渠道等等。

今年11月21号,去超大型脐橙分拣发货基地参观之后,我才了解到,机器和流水线可以将脐橙大小精确到0.5厘米,将甜度控制在14以上。面对偏酸的果子,他们还有大型冷库,可以冷藏几天降酸。我在售后中遇到的个头、酸甜度等问题都可以被避免。

再加上大型分拣发货基地每天出货量非常大,又是精细分级销售,快递费、包装费等也可以降下来,薄利多销。因为价格便宜、抽成多、麻烦少,最近兴起的网红带货,也几乎都是和有完整供应链渠道的大果农合作。而小农户已经被甩出了网购这条赛道。

因此卖给果商,省下一笔打包发货的物料和人工成本,成了摆在大多数小果农眼前最省力省时的做法。但没法对接零售市场的小果农,也等于失去了自主权。他们不仅在交易中没有议价能力,像今年这样因为阴雨而急于收果的情况,果农自己没有储存能力,除了坐等果商,只能眼看着果子裂开在树上。

五、算算账,想想未来

最后来算算今年在抖音上卖橙子到底有没有赚钱。

网店的脐橙零售价在每斤五六块左右,和大城市的零售价相当,扣除快递费、包装材料、主播带货的佣金等成本,还剩四块左右。

去年脐橙的地头批发价平均2元到2.5元,而今年因为整体减产,价格上涨到大约2.5元到3元。这样看,靠直播带货,每斤多赚了1元左右,但是为了在几天之内把一万斤脐橙全部采摘、分装和发货,我们一家人除了自己劳动,还临时找了不少人帮忙。

这样算下来,一斤也就多赚了几毛钱。相比于今年八成的减产,这一点点单价上的增量也是杯水车薪。

但相比于周围果农遇到的各种状况,我家能够卖出橙子依然是幸运的。在自家的一万斤橙子售罄之后,我也继续帮助村里的其他人带货,想帮助他们也解决销售问题。但我自觉,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微薄。

这几年,我一直在农村从事社区发展相关工作,接触过许多农户。我所工作的乡村虽然不是种植脐橙的产区,但也经历着相似的命运。为了解决农民在产销两端遇到的问题,我们在村里组织农民学习种植技术,并组建合作社,对接市场时形成更大的力量。

然而,我们也还在逐步探索的路上。小农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答案还需要更多人一起去思考与实践。

我在广东从化工作的村子,阿公阿婆们准备一起除草种菜。

编辑:王昊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孟山都事故频出,美国政府监管为何一再失灵?

AI时代,权力在向谁转移?

不炸皮肚,就不吃豆腐?|扣子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