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男性,应该如何理解母乳喂养的议题?

大鵝Stephen
·
·
IPFS
去认识,去了解,去意识到问题存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事。

最近方可成老师刚刚有了孩子,意料之外的是他以新手父亲的角色,和另外的几位爸爸做了一档讨论在养育孩子时,男性可以做些什么的播客“父能量”。由于几位主播都是刚刚成为爸爸,于是这几期聊的话题均大多关于新生儿初期的问题,如第一个月坐月子还是请月嫂、以及更加直面的母乳喂养的问题。如最近期的这一期中,便请到了两位各自支持母乳与非母乳喂养的母亲作为嘉宾,讨论母乳喂养的议题。

我和我妈妈也常常聊天,一次聊天时,她无意间提到了我小时候的体弱多病,她怀疑可能是在小时候与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够长有关,仅仅喂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没有奶了,不得不使用奶粉,这让她常常感到遗憾。因而,这不由得让我去思考,一定要去母乳喂养吗?作为男性,即便可能选择丁克,但都是从婴儿成长起来、或多或少喝过母乳的我们,如何去理解母乳喂养的问题?


在播客中,嘉宾便提到了母乳喂养本身对于母亲和胎儿的种种好处,例如降低乳腺癌的风险[8]、降低新生儿传染病的风险等[1]。但是,新生儿的成长健康与否,又实然是个极多变量的问题,不同家庭的环境、成长条件都对母乳的长期影响这一问题的结果产生影响。如播客中讲到的这本《母乳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中,提到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两千年代在白俄罗斯进行的母乳-奶粉喂养的长期对照试验PROBIT,在短期如一年内在胃肠道感染和湿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呼吸道感染上并无较大影响[2];而在长期,8至16年的调查回访中,就儿童的健康程度[3],与语言能力方面[4],都并没有较大的显著性差异。即便如此,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到中国政府,认为母乳喂养的利大于弊,从而都非常大力推荐母乳喂养[5]。

几年前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一本《母乳与牛奶》的历史学研究,以非常有趣的研究视角研究了在1937年前的上海,从健康意识、医疗卫生意识提升、女性地位提升乃至广告的营销是如何影响母乳喂养,从亲喂、寻找乳妈,至逐渐接受牛奶、炼乳、奶粉等的喂养,并且成为“摩登女性”的时尚。该书香港版的封面中,引用了当时女性杂志的封面,其下的配文甚至是“母乳不是给孩子吃的”,当时上海的喂养习惯,由此也可见一斑[6]。

即便如此,在中国以外的更广大的城乡地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城镇化率较低,母乳喂养率仍维持着较高的水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篇论文中[7]指,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城乡的母乳喂养率均可达到80%。虽未给出统计数据的来源,但仍然可以发现,中国除上海这样的受外国影响较大的大城市,及其他部分开埠城市的上层受教育阶层外,大部分仍是传统的母乳喂养为主。除了大家庭抚育新生儿,母亲有充足的时间与新生儿相处哺育,而无非母乳喂养的必要外,彼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还极为薄弱,“摩登”时代的上海奶粉及炼乳绝大多数仍依靠着自澳洲等地的进口,中国于近代前的历史中也没有大规模乳牛养殖的历史,造成了想要非母乳喂养,也没有替代渠道的境遇[6][9]。

直到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双薪职工小家庭育儿模式渐渐成为大城市的主流,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人均劳动时增加,亦降低了婴儿接触乳头刺激泌乳的频率,如1982年时,上海产后 6 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即下降至仅32.4%。此外,1984年起,联合国粮农计划署(UNWFP)亦对中国的六座大城市提供了免费的奶粉、提升了一倍的奶粉供应,也在某些层面上提供了母乳喂养的替代选项;这样的需求亦催生了本土的牛奶企业成长[9]。

在一篇1985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后,纽约城市大学的研究者就天津的母乳喂养变化的论文[9]里,作者在结论中这样展望:“但面对(母乳喂养的下降)这个现实,即妇女的母乳喂养程度正在降低且时间越来越短,中国人必须做出选择。他们必须要么确保工作母亲在工作场所有更大的母乳喂养机会,而这会导致她们的劳动力损失,要么他们必须越来越依赖补充品和替代品。目前,他们的倾向似乎是选择后者。鉴于目前中国城市的卫生和营养水平,这可能是一种在婴儿健康和发展方面并不没有风险的选择。”当然,这几乎成为了未来数十年中国在母乳政策与奶粉议题上的预言。

九十年代至两千年代,不出所料母乳喂养率进一步下滑,除了改革开放造成的上述原因进一步加剧外,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令如雀巢这样的奶粉企业进入中国。为开拓市场而对孕妇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配方奶粉比母乳喂养更科学”的观念被植入母亲脑中,亦是母乳喂养率降低的原因之一[5]。当然这也并非是中国一地发生的情景,在三十年代的上海[6]、同期的美国,还是八十年代的印尼[10],都在重复的发生。

因而,1992年卫生部出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1],订定2000年母乳喂养达到80%的目标,并在不久后立法《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12],对母乳喂养进行推广,要求在包装上应使用醒目的文字标有说明母乳喂养优越性的警句等,的确在短时间内较有效地提升了母乳喂养率,特别是六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但母乳喂养亦如上文提到的,并非是母亲与婴儿间,更是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塑造的。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到我出生的两千年代,再到如今。虽然中国对于母乳喂养的讨论与争议不如美国的母乳喂养,被置于了女权主义者、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等中,受到不同的主义而造成的倾向母乳喂养与否的拉扯;但仍然从早期的母乳/乳妈喂养,到乳糕、炼乳及奶粉等代用品喂养,再转为母乳亲喂的过程。

但对于社会的讨论、宏观的研究往往对于作为母亲的个体距离甚远,母乳与否更不仅仅是想不想去母乳喂养,同时还长久的存在着自身与婆婆、亲戚等共同营造的“奶水不足的担忧(insufficient milk syndrome)”[9]。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2017年的一篇研究中的受访者这样形容[15]产后第一个月的痛苦:“因为在她家人特别是婆婆的严厉监视下开始哺乳。尽管她是哺乳亲喂的坚定支持者,且乳汁供应充足,她仍感觉自己被当作“奶牛”或“产奶机”对待,她描述她的婆婆总是在测量她已经泵出了多少母乳。如果数量看起来有所减少,她就会被要求吃特别的汤以增加她的供应。”

同时,近三十年来,来自政府推动落实在医院的医生护士,去利用多样性的手段劝说母亲母乳喂养,乃至大城市的月子中心到社会的舆论都在推动。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22年的报告中[5]仍指,“中国是世界母乳喂养率最低的国家”,2008年中国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8%左右(农村为30%左右,城市仅为18%),低于40%的全球平均水平[16]。除去上述提到的巨量广告营销外,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差异[17],以及对传统医疗的迷恋(诸如为新生儿喂红糖、凉茶或米酒等,以及更多针对母亲的传统医疗手段)都造成了“大城市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与全国母乳喂养”数据间的鸿沟。[13]

此外,另外一个巨大的落差与矛盾,在于对母亲鼓励母乳喂养与社会不健全甚至畸形的支持体系间。巨大簇新的办公室却根本不提供哺乳/泵奶的哺乳室;母乳的宣传只针对母亲,而不存在面向于全社会的宣传,找不到适当母乳场所的母亲不得不在公共场合公开喂奶,这样的行为甚至被他人,特别是男性认为是“不雅观(unsightly)”或是“妓女炫耀乳头(prostitute flaunting nipples)”[13],不得不说,我在看到这里时感到了极度的不适。来自社会的歧视、工作场所的不支持[14],进一步压低了本已苟延残喘的母乳喂养率;而对于母亲在母乳喂养上多方面的压力,更是极大得增加了母亲产后抑郁、对于母乳的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而,作为个体,作为男性,抛开公共卫生这样的巨大议题,针对母乳喂养可以做些什么?首先,我想可以和我们的妈妈聊一聊,去了解和体谅当时母亲母乳我们自己的时候她们经历的一些困难,以及顺便可以关心一下母亲们上环取环的问题。当听了方老师的这期播客,我和妈妈聊起来时候,也是第一次知道在母乳喂养我的时候经历过这么多的痛苦,一些细节的感受。其次,之于社会的层面,我们可以对在公共场合哺乳的母亲更多的宽容和谅解,既然在中国的公共场所抽烟都可以(当然并不是好的行为,关于中国控烟,也是巨大的问题,这里可以参看端传媒的报道),那公开哺乳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另外,育儿绝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男性所应尽的育儿劳动,而非丧偶式育儿,尊重另一半在母乳问题上的任何选择,将母亲的福祉置于最高的位置。例如在选择奶粉育儿的情况下,配奶冲奶就完全可以父亲来进行;母乳泵奶的情况下,温奶喂奶也可以由父亲来进行分担。即便如方老师这样男性同时承担着育儿责任,但是如母亲在百日脱口秀上讲到的一样,仍然不可避免非常疲惫的,我妈妈听到这期时也心有戚戚焉。

因而,去认识,去了解,去意识到问题存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我想这就是作为男性能去做的。


参考引用:

[1] Stordal, Britta. "Breastfeeding reduces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A call for action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with low rates of breastfeeding." Cancer Medicine 12.4 (2023): 4616-4625.
[2] Kramer, Michael S., et al. "Promotion of Breastfeeding Intervention Trial (PROBIT): a randomized trial in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Jama 285.4 (2001): 413-420.
[3] Martin, Richard M., et al. "Effects of promoting long-term,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on adolescent adiposity, blood pressure, and growth trajectori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ics 171.7 (2017): e170698-e170698.
[4] Yang, Seungmi, et al. "Breastfeeding during infancy an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adolescence: 16-year follow-up of the PROBIT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PLoS medicine 15.4 (2018): e1002554.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ulti-country stud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marketing of breast-milk substitutes on infant feeding decisions and practices: commissioned report. No. WHO/UHL/MCA/22.0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6] Guo, Jingya. "Muru yu niunai: Jindai Zhongguo muqin juese de chongsu, 1895–1937 母乳與牛奶: 近代中國母親角色的重塑, 1895–1937 (Infant Feeding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Motherhood in Modern China, 1895–1937). Lu Shuying 盧淑櫻,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7-5760-0447-2. 379 pp." (2023).
[7] 王凤兰,朱宗涵,童方.关于促进我国母乳喂养问题的讨论和建议[J].中国妇幼保健,1991(02):6-8+62.
[8] Xu, Fenglian, et al. "Breastfeeding in China: a review." 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journal 4 (2009): 1-15.
[9] Pasternak,Burton, and Wang Ching. "Breastfeeding decline in urban China: an exploratory study." Human Ecology 13 (1985): 433-466.
[10] Htun, Mala. "Lactivism: How Feminists and Fundamentalists, Hippies and Yuppies, and Physicians and Politicians Made Breastfeeding Big Business and Bad Policy. By Courtney Jung.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5. 258p. "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15.2 (2017).
[11] 卫生部.卫生部实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方案. 1992-06-29
[12] 卫生部.《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 1995-10-01
[13] 2018.'A total lie': False ads, bad advice puts China's mums off breastfeeding.AFP
[14] Hao, Yanhui, et al. "Breastfeeding practic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Shanghai: 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ients 14.20 (2022): 4429.
[15] Hanser, Amy, and Jialin Li. "The hard work of feeding the baby: Breastfeeding and intensive mothering in contemporary urban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4 (2017): 1-20.
[16] Minter, Adam. 2015. China’s growing breastfeeding problem. Bloomberg View
[17] Li, Qing, et al. "Breastfeeding in China: a review of changes in the past deca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21 (2020): 8234.

 
*封面图源VCG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您来,喜欢您再来!

大鵝Stephen在澳满洲人/WHV 从满洲出发,到世界的角落 交通运输/满洲史/旅行 Instagram: Gooseyeo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Newsletter: groundtour.substack.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anchuria
28 篇作品

邓丽君的《又见炊烟》,与日本战败后殖民地的引扬者们

三十年代的上海,异国事物的转译如何改变了母亲喂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