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的框框

Sunline
·
·
IPFS
·

我總是記不清楚樓下跟我同齡的鄰居他們的孩子今年幾歲?以前天天出門騎單車遇到那群孩子時,他們總繞著我的車子問:「這台多少錢?」、「你騎去哪裡?」、「要騎多久?」、「你怎麼可以出去那麼久?」我會一個一個答著這些問題,有時候天天問,若問題太重複,我會說:「昨天問過了,下一題!」

有時,我買個小零食邊走邊吃回家,他們看到會問我:「你在吃什麼?」若他們的父母在側,我便會示意問一下能不能分給孩子們吃,好像我跟他們才是同伴,而不是與他們父母同齡的「大人」;慢慢他們越長越大,我也不常在家,遇到他們總是要從他們的制服、身高判斷他們的年齡,然後問他們:「好像又長高了?」

大人的世界有一條很奇怪的潛規則:「不論何時都要晚輩先打招呼!」東方社會尤其。年紀小的時候我總是乖巧地配合大們站到一個個叔叔伯伯阿姨姑姑面前,去跟那些我們其實分不清楚誰是誰的長輩打招呼。

成年以後我會開啟我的閃避功能,在各種聚會裡閃開所有我不想要打招呼的人,尤其是找不到話題又非要囉嗦你幾句的那種,只要不對上眼就沒事,一對上眼不打個招呼,就會被母親逮著問:「怎麼不叫人?」我總是不耐煩的答:「奇怪他們看到我也沒跟我打招呼啊!」有時我會為了不讓母親為難,只好匆匆地過去叫了一聲,然後跑開!(打招呼這事不就誰先看到先叫嗎?)

大概就是這種固執,也沒有什麼長幼有序的觀念,使人常誤解我的年紀,讓我一路從成年以後至今的二十年,觀察著身邊的人怎麼站在年齡的框框裡,失去像鄰居家的孩子那樣純真的氣息。

一直到三十七、八歲,我才開始比較釋懷誤認為是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這件事。究竟為什麼「人」會不由自主地到達某一個特定的年齡後,就會讓自己有「我是大人」、「我應該要有大人的樣子」的心態產生?然後一腳踩入那個框框,而生出一堆規矩和姿態!

二十出頭剛出社會時,遇到前輩們架個前輩姿態時,倒不以為意,覺得這社會歷練別人多我一點,敬重對方是應該的;有時被使喚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我會拒絕,或者因為不喜歡團體活動的時候,我會顯得不合群而被修理,只得默默想著「喔!好吧!我就不喜歡那事,你們要這樣對待我,就這樣吧!」

開始接案那幾年,我恰好卡在那個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三十歲」,彆扭著不想被當孩子對待,也彆扭著擔心自己是不是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一個而立之年的大人,再來就要面對「不惑之年」,越想就越可怕!加上成為一個全職的自由工作者,那壓力以我無法負荷的方式,排山倒海而來!這不打緊,要是在工作上遇到幾個擺架出年紀姿態的合作單位,有時候還得先開口問一下對方的年紀和表明自己的年紀,明示或暗示的提醒對方:「能不能把工作做好來,別端著一個架子!」

有了社群網站後,人大部分會透過「文字」去辨識別人的樣子,不論是用字、用語、發文頻率、內容,都很容易將字與其人結合。但大部分的人「對文字都不是敏銳的」,常常誤讀文字裡透露出的個人訊息,而我就常常因為「文字」透露出某一種過人的活躍度,而被誤認為是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

後來我漸漸將這件事變成一種生活的觀察,不再像更年輕的時候,感到被誤解而憤怒或暴躁。但到底,被誤解就誤解有什麼好憤怒或暴躁的呢?有許多人不喜歡被限定在什麼年紀就應該要有什麼樣子,但人們常常忽略自己也經常性地會以那樣的標準限定或評斷其他人的言行。

開始接案以後,我遇到除了出版社以外,各種年紀的人、各種別人介紹來的案子,或者我必須親自碰面談的案子。

有時候一開始是這樣的:

是因為我本人也是長得不像我的年紀的樣子嗎?又或者談事情都要先發制人,所以經常性地談著談著,對方的「長輩姿態」就會端出來了?要是我沒有感到不舒服,我就繼續把案子談下去,要是對方的姿態已經有點讓我感覺到壓迫,我就會開始拐著彎問起年紀、經歷,然後將自己的年紀說出口。

於是就會有那幾秒停在那裡,接著下面這句我聽了上百次的話(上百次是誇飾,強調之意):「我以為你比我小(小很多)耶!」之後的對話就會正常一點,那種「長輩姿態」就會少一點,工作也才能順著下去談!

或者有時候是這樣的:

很多人講話會用這種開場白:「我們以前XXXX,你這個年紀不會知道啦!」談個工作上的專業和細節,光是聽到這種開場白就累,我便得開口問:「呃!那你幾年次的?」接著我答出自己的年紀,才能好好的開始對話、談工作,或往來交朋友!

甚或有些年長我幾歲的朋友(案主)來問我專業上的合作(含出版、手作、擺攤、設計商品),無法專注在專業上,而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年紀上認為自己的年紀大於我,所以我必須對他用「敬語」,而不能與他平起平坐地談合作。

這些在上班族的工作裡,都是習以為常的事,但在像我這樣單打獨鬥的自由工作者眼裡,全都是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究竟到底為什麼要拐千萬個彎回來搞定自己的位置高低才能好好說話?不就是談個工作嘛!

若說起「網友」就更有趣了。也許「年紀」這個框框是很好的自我保護色吧!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其他人端個架子,讓自己好像變得太小,所以總是極力的表現自己是「有一點年紀的」,或者要讓自己「看起來」對任何事物都是有一番還算成熟的見解,有時候不經意地流露出年紀上的傲慢(知識上、學經歷上的傲慢)甚至常常沒有留意地成為對人說教的那個人!

我甚少私下問任何人的任何隱私,但年齡常常是我必要問起的事,特別是當我感到在對話裡橫著一點年紀上的不對等、說起話來特彆扭的狀態,便會問一下:「咦,你幾年次的?」這句話像擁有神奇的魔力一樣:

本來對你很輕浮、輕蔑的人,會突然像理解什麼,態度轉了一半;本來對你瞧不起或是什麼都要占上風的人,會立馬從站高處的地方,坐下來跟你好好說話;本來跟你有些奇怪的距離的人,會突然信任起你來,敞開心胸跟你對話;本來就對你就很友善的人,我們甚少談論起年紀,都是某日突然發現:「欸,靠,你竟然這麼年輕、這麼老!」然後打上一行「哈哈哈哈哈哈」的了然於心!

我經常性地寫我與母親或家人的互動,寫著寫著常會有人誤以為我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動不動提起母親或家人。如同我初入社會時,我的同事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你都幾歲人了,還媽媽長、媽媽短的。」二十年過去之後,我依然故我地常在文字裡寫著母親或是家人,抱怨或者有趣的事,以及毫無保留地寫下我與母親之間孩子的那一面,還是常常會有人把我當很年輕的小孩在看,總認為我幼稚得可以,我每次都答:「我每天彩衣娛親你們不懂啦!」

後來工作上的夥伴慢慢都是以小我十歲的年紀起跳,有些真的好得不得了,腦袋瓜好,有時候講話無厘頭,但做起事來認真負責又準確,工作起來愉快,平日閒聊也覺得有趣好玩;又有時網上總是依賴一些年輕的朋友們,更新一下現在網路的流行語,還得問問他們:「這啥?」

再不聽著足以成為我的孩子的朋友們說話,便想起我那將近八十歲的老朋友跟我說的話,她說:「每次跟你說話都覺得很開心,從你身上得到一點活力。」

租工作室簽合約那一天,我的房東是劇團的團長,我問她:「欸,為什麼妳沒有要看我的身分證啊?妳不用知道我幾歲嗎?」她笑著說:「不用啊!」又停頓了一會兒說:「拿出來我看看好了!」那是我少不用表明年紀就能得到的友善!

被當成一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擾。困擾的大概就是談工作很累、跟人往來很麻煩,總是非得先想辦法把這個框框打掉,才能有人願意好好跟自己說話那樣!

至於我幹嘛一副讓別人誤解我是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不是我的問題啊!是大多數人給了年紀一個框框!一個「我幾歲就要有幾歲模樣」的框框!

圖為:20180812在工作室教大朋友小朋友作胸章(Canon EOSM 50)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沒有年終也沒有尾牙的第二十年!

寫給電子書自出版的:成為一個作者之前,《殺人攻略》的委託

第二季總是很難讓人滿意!/《魷魚遊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