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Openbook閱讀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隨身聽S12EP1》一輩子都沒想到,就這樣拿下美國文學界的奧斯卡獎:訪《臺灣漫遊錄》英文本譯者金翎

Openbook閱讀誌
·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由譯者金翎翻譯的楊双子小說《臺灣漫遊錄》英譯本"Taiwan Travelogue:A Novel",於2024年11月20日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為第一部獲得此殊榮的台灣文學作品。出生於紐約、在台灣生活了18年的金翎,赴美就讀英美文學,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寫作。英文譯作包括游珮芸撰文、周見信繪圖的圖像小說《來自清水的孩子》、黃麗群短篇小說〈搬雲記〉,以及日本作家江戶川亂步的作品等。她同時也是作家,目前以英文創作,曾獲美國筆會(PEN America)短篇小說新人獎。

本集節目邀請到金翎分享《臺灣漫遊錄》翻譯過程的曲折故事,並暢聊美國文學翻譯、出版產業與台灣的差異,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入圍得獎過程

主持人:首先恭喜金翎得到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得這個獎到底有多困難?

金翎:應該是一輩子都沒想到會得的,在美國也常說這是美國文學界的奧斯卡獎,所以對我來說是非常驚訝、驚喜的一個緣分。

主持人: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有想過得獎這件事嗎?

金翎:完全沒有,只想如果能出版、能有二刷就已經很高興了。因為這是在很多技術層面上比較困難的一部作品,翻譯成英文又更加不容易,很希望能找到它的讀者群,沒有預料到會得獎。

主持人:入圍、得獎的過程?作為譯者是在什麼階段知道?

金翎:其實是出版社去報名的。我得要簽一個同意書:如果入圍的話,11月20號要出席典禮。簽的時候是4月,我想,好啊,就簽,反正也不可能,然後就忘記了這件事。長名單是9月初宣布,總共有五大項,每一項有10本。看到手機傳來消息的時候,剛好在樓梯間,差點摔下去。

10月初宣布短名單,我、編輯跟行銷人員,大家都拿著手機守著《紐約時報》,因為它是在《紐約時報》刊登。我們一直按更新網頁,公布的時候,大家高興得一起尖叫。參加典禮的時候,我很像是在追星,很興奮可以見到許多作家,期待跟他們說話。想說領獎、致詞應該跟我無關,結果最後竟然得獎!我很錯愕,双子就比較冷靜。

台灣首位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的《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左)及英文版譯者金翎(圖源)

➤原作的爭議與挑戰

主持人:你知道這本書起初在台灣出版的時候,有引起一些誤解或爭議嗎?

金翎:我一開始不知道,因為看書之前盡量不去讀書評等等。看完之後才知道有一些爭議。

主持人:那你如何看待呢?

金翎:我覺得它就是小說,是虛構的,所以沒有甚麼不舒服的感受。而且讀的時候是滿興奮的,因為它有個所謂「楊双子譯」的這個架構,身為譯者,我認為當作者已經把自己假設為譯者了,那麼譯者的身分在這本書可以發揮的空間,也許是翻譯其他小說的時候不會有的。那時候我覺得這會是個很有趣的挑戰。

主持人:是否因此英譯本的封面才會寫上「A Novel」?

金翎:是,不過這也是美國常見的作法。因為有時候上網查詢書名的時候,只有一兩個單字可能很難找到那本書,所以後面會加「A Novel」,讓大家比較容易找到它。若以「Taiwan Travelogue」為書名,是擔心被歸類為旅遊指南書。

➤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翻譯

主持人:我閱讀中文版時,覺得有種日文小說的語氣,但又有一些感覺特別新或現代感的意識,似乎又不像是日治時期的作品,有種熟悉中的陌生或陌生中的熟悉。身為英文譯者,你有試圖表達這一點嗎?

金翎:有,因為這本書是有意識地以日語翻譯為前提,而我也會日文,所以我可以想像它要假裝從日語翻譯過來的是什麼,再去推測那如果從日文譯成英文的話會是怎麼樣。所以我也是有意識地在做日翻英,雖然原文是中文。

主持人:這很有趣。很多日文小說翻譯成中文之後,讀起來就會覺得像日本小說。當日文小說翻譯成英文後,英語讀者也會感受到這個「日本感」嗎?

金翎:有的,比較常見的用語或表達方式,因為文學、影視動漫的傳播,美國人對日本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例如Sensei(先生,對老師、醫師等的尊稱)或是San(日常對話中對他人的尊稱)。對於會買這類小說的讀者而言,應該不太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翻譯時也有考慮這一點,會讀這本書的人,應該會對日本、甚至對中文相對有一點認識。在這個考量下,可以翻譯得比較準確,也可以試著挑戰讀者。

➤出版過程

主持人:是出版社找你翻譯這本書的嗎?

金翎:不是,是我自己去投稿的,投給好幾家出版社。出版英譯本的這家Graywolf是很前衛的獨立出版社,我知道他們比較願意嘗試一些有挑戰性的作品。

主持人:他們對這本書感興趣的點是什麼呢?

金翎:提案的時候,我說這是一個像俄羅斯娃娃一樣,疊了很多層的一部小說。很多英語讀者可能不知道台灣曾經被殖民,或是不了解近代的歷史、不知道我們的語言跟文化,包括我們的美食等種種層次。

同時我也推薦這是一本探討「翻譯」的書,其中一個主角是譯者。原先出版的時候就有翻譯的架構,現在要再翻譯成英文,所以這會是一個很多層次、很有趣很多元的作品。當時出版社聽了就很感興趣,認為這是沒有人嘗試過的。

主持人:但這個有趣的點可能也是困難的點。我閱讀時覺得內容寫得滿詳細的,我也不知道原來過去的台灣是這樣子。對中文讀者是考驗,我想對英文讀者、對譯者更是。你如何翻譯成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的英文呢?

金翎:我覺得我的編輯Yuka Igarashi協助很多。她是日裔美國人,她了解日本文化,但對中文是完全不熟。有些獨特的、台灣的事情,她看不懂的部分,我們也做了很多討論。她的反應算是我對於讀者的預先評估。

主持人:看不懂的部分怎麼辦呢?

金翎:除了以翻譯的技巧處理,有一個是唯獨這本書可以做的,就是本來的作者楊双子做為譯者已經在書裡寫了很多「腳註」,所以當遇到比較複雜的概念時,我也直接加一個腳註。這在英語的翻譯文學裡是很罕見的,因為他們不會喜歡用這種打斷故事流動的方式來跟讀者解釋,但是因為這本書原作已經有腳註,所以我再加上就是成立的。

➤譯為英語的特殊性

主持人:巧妙使用腳註的方式真是非常聰明的做法。這牽涉到譯者的翻譯過程裡,傳遞了什麼、刪去了什麼?以及如何算是「忠實的翻譯」?

金翎:我在大學、研究所的文學翻譯課中學習到,忠實是虛構的概念,忠實的翻譯到底是達意,還是達字?因為語言不是一對一的,就算找到一個很完美的那個字,但它的意境如果不一樣,讀者還是很難理解。我受的教育比較重視達意,有時候需要改變文字來達成,這點可能跟台灣習慣的翻譯很不一樣。

我覺得這有好有壞。在台灣,譯者的名字會寫在封面上,大家會知道這是一本外來的書、是經過翻譯的。但在美國,基本上常常希望譯者是隱形的。每年翻譯文學、非英文創作的文學大概只占3~5%。如果看電影或電視劇,大家也很不喜歡需要看字幕的外來語言,因為看字幕或看翻譯的話需要去思考。這是不同文化,就得要去理解他們的事。可能普遍認為外來翻譯的就很深奧、看不懂,因為對那個語言或文化不理解,所以在美國會盡量隱瞞翻譯這件事。

我覺得近幾年有一點改變。可能因為韓劇,或者串流平台的發達,讓大家習慣開字幕、看其他國家來的東西,書本上也漸漸會出現譯者的姓名。

由金翎英譯的台灣作家作品,左上起順時鐘:楊双子《台灣漫遊錄》、黃麗群〈搬雲記〉,游珮芸、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

➤以文學翻譯讓世界看見台灣

主持人:你曾說希望透過文學翻譯,讓世界看見台灣。為什麼會有這個使命感?

金翎:我剛開始做翻譯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這個意識,就只是因為會這些語言,如果能在這些語言之間做轉譯的話,我覺得滿有趣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碩士班,要選擇作品來翻譯做為報告或論文的時候,我才覺得那我要翻譯我最懂的、我生長的地方。之後我也發現,華語世界裡有很多人會講英文,但台灣是這麼小的地方,人口也較少,又是處在很不容易被看見的地位,所以我希望如果做翻譯這個工作的話,能盡量翻譯台灣作者的作品。●(原文於2025-01-14 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