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 釋放被困在棋盤上的孤獨

沒有名字的桃子
·
·
IPFS
·

 

圖片取自網上

現今娛樂遊戲多不勝數,小時候流行的一些桌上遊戲早被封塵。波子棋、飛行棋、象棋等等的遊戲已經不再流行了。然後,在今年度卻有一部以西洋棋為主題的電視劇推出市場,並大受好評,到底這部劇有著落怎樣的吸引力呢?

《后翼棄兵》是一部美國電視劇,在今年10月底於Netflix上播出,故事改編自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劇集播出後,獲得大眾的讚美,更有網紅與藝人扮演劇中女主角的造型。這部作品善用色彩與光影來表達角色的心情與景況,例如開心時會使用光鮮度高的顏色,而角色消沉時使用較為灰暗的色彩。這些畫面設計十分有趣,不過《后翼棄兵》能進入大眾的眼簾並不只是因為這些畫面設計,《后翼棄兵》的劇情推進速度剛好,演員演技在線,這些都讓觀眾在不知不覺間,沉醉在貝絲·哈蒙的西洋棋世界。《后翼棄兵》故事講述貝絲·哈蒙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母親,她被送到孤兒院後,意外地認識到會下西洋棋的校工,自此,她一有空閒便會與校工切磋棋技。數年後,貝絲離開孤兒院,加入了新家庭。貝絲·哈蒙在養母惠特利太太的支持下,積極地參加不同規模的西洋棋比賽,並在一次次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在不同人的幫助與支持下,她最終成為世界第一的西洋棋特級大師。

  • 成長
惠特利太太:「貝絲,其實你更應該為自己著想一下。下棋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經驗告訴我,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
貝絲·哈蒙:「那甚麼才最重要?」
惠特利太太:「人生和成長,活出精彩,善待自己,到處冒險。」

成長,這向來都是不同影視作品的主題,要在作品中展現角色成長的過程並不簡單。與其他影視作品不同,《后翼棄兵》不但向觀眾展示貝絲·哈蒙在心理上的成長,更向觀眾展現她作為一名女性的成長過程。從小時候在孤兒院學會男女之別,面對月經初來的不知所措,再到後來與人第一次發生性關係,這些成長對於一名女性而言都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這些成長軌跡讓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對於這個角色有著更深的投入感與產生共鳴,因為大家都經歷過差不多的心理成長過程。貝絲·哈蒙從不懂得如何面對失敗,到後來不再依賴性、酒與藥品,這個轉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后翼棄兵》中,喬琳對貝絲說過:「妳好像落入了該死的深淵,感覺這個洞還是妳自己挖的。」面對挫敗有許多方式,有些人會依賴毒品、酒精、性愛,有些人會依靠做運動、消費、去旅行。很明顯的是,貝絲·哈蒙是前者。她不清楚要怎樣去面對失敗與挫敗。她的親生母親以自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養母則長年與酒精作伴。她的身邊好像沒有人能告訴她怎樣去面對失敗。貝絲·哈蒙曾經說過:「艾瑪並不可悲,她只是不能自拔,兩者並不一樣,她不知道怎麼走出陰霾。若說是可悲,我眼前的人才是可悲。」這番話不只是在說她的養母,亦是說她不知道怎樣去走出陰霾。所以她好像為自己挖了一個洞,每遇到挫折,那個洞便挖得更深,到了後來,她便只懂得挖洞,而不知道原來面對失敗可以用其他方式。但其實,在電視劇中早已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失敗與挫敗。戈提克說過:「我認為人生不是只有下棋,菲利多爾是我崇拜的一位國際象棋大師,這位法藉音樂家曾在巴黎和倫敦下盲棋.....狄德羅給他寫了一封信:冒著陷入瘋魔的風險追求虛名是愚蠢之舉。每當我費盡心思分析棋局時,偶爾會想起這句話。」人生路很長,路途上必然遇到不少的挫敗,我們對失敗所產生的挫敗感是源於我們對事情的執著,但其實那一件事只是人生中的其中一件事,對貝絲來說,西洋棋應該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電視劇中,貝絲在最終比賽的前一天,在動物園看到她的對手博戈夫,他並沒有貝絲那麼緊張,反而與家人共遊動物園,因為對他來說,這只是場比賽,但對貝絲而言,這不只是一場比賽這麼簡單。那麼,為甚麼貝絲這麼看重比賽呢?

  • 贏的原因
貝絲·哈蒙:「真沒想到,這根本不是個棋局,搞到我不知所措,一切好像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從那一刻開始,結局似乎就已經定下了。我受不了這種注定被打敗的感覺,就如書中所描述,結局已定,但我們還不想停,只是為了看過程,而且他走的每一步都精準有力,都超於想像,而且步步為營。」

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覺得貝絲對於比賽的勝負十分緊張。筆者在看一些影評時,看到有些人認為作品並沒有解釋為何貝絲的勝負心如此的重。但筆者認為其實作品早已解釋得清清楚楚。貝絲對於她必須取得勝利有數個原因。第一,她要取得勝利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內心。在《后翼棄兵》中,貝絲·哈蒙第一次公開地取得勝利後,曾說過:「甘茲先生說我在1小時20分鐘內打敗了所有人,感覺真爽,我從來不曾贏過甚麼。」作為一名孤兒,貝絲並不曾擁有過甚麼,她唯一 一件繡著她名字的衣服在初進孤兒院時就被丟掉。而西洋棋便是她唯一擁有的東西。「王是王,后是后,都只是棋子。我每次下棋,首先注意到的是棋盤。64個格子就是整個世界了。我在那個世界裡感到安心,一切都在我的操縱和掌控之中,在我的預料之內,如果受傷了,也只能責怪自己。」西洋棋世界就是她的內心世界。她在西洋棋世界不會被人拋棄,亦不會被人否定,因為那都是她手下的棋子。所以她在西洋棋世界中感到安全。亦因如此,她不想失敗,她不想在她的世界認輸,她想要保護自己唯一感到安全的世界。每一次對奕都是一場堅守內心的考驗。貝絲不容許失敗,對她來說,一旦失敗,她不單是在比賽中的輸掉,她的內心更會因此而受傷。

另外,貝絲要取得勝利不單是為了要堅守自我,亦是要創造自我價值。作為一名孤兒,勝利便是對她的能力的肯定。因為孤兒的身份,貝絲擁有比他人更少的機會,所以她經常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動搖。她的內心並沒有足夠的自信,面對博戈夫,她的自信心蕩然無存。在與博戈夫交手後,她說過:「博戈夫讓我看起來像個笨蛋,我連自己夠不夠強也不清楚。」她沒有完整的家庭,對於自我認同的塑造相比同齡人更要模糊。她不曾因自己某個優點而受人讚美,這麼多年來見過許多小朋友被人領養,而她一直留在院內。一場場在棋盤上的勝利能確立自身的價值,貝絲可以告訴自己其實不比別人差,櫃上的獎杯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她比任何人更渴望勝利。

此外,勝利對於貝絲來說有另一層意義。下西洋棋,又或是其他的棋類遊戲,都講求策略與佈局,而貝絲為人有智有謀,對於自己的人生亦有著自己的佈局。在俄羅斯,貝絲曾與一位年輕的棋手交手,比賽結束後,貝絲問他若日後取得世界冠軍後有何安排,由此可見,貝絲是一個從安排棋子到安排自己人生都有著自己的計劃的人。在數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貝絲並不介意當輸家,例如與班尼下快棋輸掉數場後,她並無不快,反而開心雀躍。或許當輸家對她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她只是不喜歡被人掌控的局面。在劇中,她說過:「真沒想到,這根本不是個棋局,搞到我不知所措,一切好像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從那一刻開始,結局似乎就已經定下了。我受不了這種注定被打敗的感覺,就如書中所描述,結局已定,但我們還不想停,只是為了看過程,而且他走的每一步都精準有力,都超於想像,而且步步為營。」輸掉比賽或許只是其次,貝絲更不喜歡的是被人壓制的局面,她喜歡扮演壓抑他人的角色,因為壓抑他人能讓貝絲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與力量,亦能讓她在那男性當道的棋盤世界中感到身為女性的自豪。輸掉比賽讓她感到無力。她想要看穿對手的謀略與手法,當她不明白時,便會心生憤怒。當她第一次跟班尼比賽時是這樣,跟博戈夫比賽時亦是這樣。相反,當她學習到新的知識時會雀躍不已。因為她學習到如何去攻破敵人的佈局,亦能學會去預防與預計對方的手法。不喜歡被人擺佈,或許是因為她在下西洋棋前並沒有多少的自由去作出自己的選擇。在成為孤兒前,她無法選擇與誰一起居住,到後來被人領養,她一直都在被動的狀態,直至她習得西洋棋後,貝絲有了經濟能力,她才擁有許多的自由。或許也是這股自由之風,促使她沉淪在不同的物質裡,久久不能自拔。

當然,貝絲沉迷酒精與藥品亦是因為她的不自信。她說過:「那些藥丸,還有酒,我需要在意識模糊下才能贏。沒有這些東西,我無法想像棋局,我覺得我已經習慣了...我現在真的很需要這些藥丸,也可能是我以為我需要。」她不相信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應付接下來的比賽,她內心抱著對自己的疑問。內心的自信心在一次次勝利中建立,又被一次的認輸而深受打擊,所以她一直依賴藥品。直到電視劇的最後一集,貝絲把藥品在馬桶沖掉。這個轉變源自於朋友的愛、恩師的關懷,亦是源於想面對問題的心。她不想像她的母親,一直逃避問題。同路人的陪伴讓貝絲肯定自我,最終以真正的自己贏得世界第一的稱號。

  • 所謂「代價」
薛波先生:「像你這種人會過得很辛苦,凡事一體兩面,你有天賦,但這也是付出代價,我不知道要付出的代價是甚麼,但你平步青雲的日子還有多久呢?你心中有太多的憤怒,你要小心。」

不少觀眾在看這部電視劇時,都會猜想薛波先生所說的「代價」是甚麼。各人有不同的意見,而筆者認為貝絲的代價是內心的孤獨感。鄭少秋有首歌──《無敵是最寂寞》,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貝絲的出眾並不被人們理解。她的養母不懂西洋棋規則,初次交手的高中棋藝會老師不懂腦海中進行下棋訓練的感受,甚至專業棋手也跟不上貝絲的思維來下棋,她的天賦在女同學的眼中成為與男生打交道的理由,在養母眼中是賺錢的工具,在朋友眼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才能。沒有人能明白她的思路,甚至全美冠軍班尼也不如她。或許是這樣,她的母親自小便跟貝絲說要自強,要懂得照顧自己。愛麗絲對貝絲說過:「黑暗沒甚麼可怕,說真的,我甚至覺得世上沒甚麼可怕的。不管在哪裡,最強的是那些不害怕孤獨的人。你要擔心的是其他人,他們會對你下指導棋,連你的感受都要管。在你發覺之前,你已經傾注一生在追尋別人要你尋找的事物。總有一天你會孤身一人,所以你必須了解如何照顧好自己。」受到愛麗絲的影響下,貝絲並不懂得向人求助,許多事情都是自己消化,例如她的負面情緒,又或是棋局的研究,她都是主要自己一個人學習和研究。這些延伸出她的問題,她以酒精、性愛來麻醉自己的情緒,用藥品來提升自己學習的效率。顯然地,貝絲並不懂得要怎麼去善待自己,因為她不懂要怎麼處理個人問題。長期的獨立以致她不易相信他人,即使別人是出於善意去幫助她。不過,幸運的是,貝絲並不是一個人。即使她有著無人能及的天賦,她沒有自恃生驕,她的身邊有許多人的陪伴。喬琳對貝絲說過:「有一段時間,我是你的全部。也有一陣子,你是我的全部。我們不是孤兒,只要我們還有彼此就不是。我不是妳的守護天使,我不是來拯救妳的,我都自身難保了!我在這裡是因為妳需要我在身旁,一家人就該如此,我們是一家人。」雖然大家都是孤兒,彼此沒有血源關係,但朋友知己的感情並不比親友的淺薄。團體,這個概念在電視劇中多次被強調,在貝絲與博戈夫對奕前夕更被突顯。這個概念與美國個人主義互相違背,而在電視劇中,班尼曾說過以下這段話:「我們下棋從不兒戲,就如專業人士。世界頂尖棋手都是以這種態度下棋,我是指蘇聯人,你知道為甚麼他們是世界頂尖棋手嗎?因為他們是一個團隊,特別是在封盤期間,他們會相互幫助,但我們美國人向來獨斷獨行,因為我們只顧自己,討厭向人求助。」在這段話中,美國的個人主義與蘇聯的共產主義並沒有明顯的被提及,但卻難免讓人猜測這段話背後的深義。不過,本文並不會對此深入探討。在現今的時代,「團結」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后翼棄兵》讓我們知道只有大家團結起來,抱著共同的目標才可以戰勝強大的對手。而這份團結不但能創造傳奇,亦能跨越血緣關係與知識,更能溫暖一顆孤寂許久的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沒有名字的桃子在這裡,你會看到... │影評分享│閱讀心得│遊戲介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定期的不定期更新│ 我是一個普通的在台研究所的畢業生。2020年,我開始為自己努力,亦希望在世上留下些甚麼。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的2024年度問卷及關鍵詞】── 變

【我的週年報告暨年度總結】── 在Matters的第四年與2024年年度最愛影視作品

桃子的文字牧語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