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 時間會過去,痛苦會延續

鋼哥
·
·
IPFS
·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童年的創傷記憶並不會隨時間淡去,反而會成為一生的銘刻。來源:《年少日記》劇照

《年少日記》是一部 2023 年上映的香港劇情電影,由導演卓亦謙執導。電影一舉提名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並獲得了第 60 屆金馬獎的觀眾票選獎、最佳新導演,堪稱是 2023 年末的黑馬之作。

故事圍繞著中學老師鄭老師,在發現一封未署名的遺書後,重新面對自己充滿傷痕與遺憾的童年往事。《年少日記》不僅涵蓋童年創傷,更圍繞在自殺者遺族的心理創傷,他們如何背負著這樣的傷痛在時間長河裡前行。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藉由精神分析得出最大的洞見正是

一個人的過去將會決定他的未來,有天,這個未來會成為他的現在。


費盡一生也未必能治癒的童年

每個人的成長途中或多或少都都曾聽過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鄭有傑(哥哥)到離世前,都未能安放受暴的不安與惶恐。來源:《年少日記》劇照

鄭有傑(哥哥)到離世前,都未能安放受暴的不安與惶恐,他流淚滿面地抱著弟弟鄭有俊(弟弟),希望弟弟聽見他內心深處的吶喊、看見他長期深埋的傷痛。然而,弟弟最終與這些訊號擦身而過,哥哥前一夜的哭喊與懇求已成絕響。

鄭有俊每一次對死亡的凝視,彷若都會召喚鄭有傑每夜在日記裡的形象,鄭有傑在生前留下的日記本,成為串聯生與死的關鍵橋樑。鄭有傑的模樣,無論痛苦、開心、悲傷、失望,全都凝縮在日記本裡,只能藉由文字再度被鄭有俊看到。

成年後的鄭有俊,透過閱讀鄭有傑的日記本再度看見當年的痛苦,然而,遺憾的是,無論鄭有俊如何為鄭有傑疼惜、流淚,這段悲傷的童年往事,已經不再能透過任何行動修補。鄭有傑被迫停止的成長,卻在鄭有俊以及周遭的人身上泛起了後續的漣漪。

鄭有傑被迫停止的成長,卻在鄭有俊以及周遭的人身上泛起了後續的漣漪。來源:《年少日記》劇照

鄭有傑與鄭有俊,兩人恰如楚河漢界。前者有著不幸的童年,爸媽看不起鄭有傑的努力、老師不願體諒他的不自信;表面上,功課與才藝皆表現出色的鄭有俊則有著幸運的童年,在家中的享福程度有著明顯的不一致。

不過,鄭有俊看似受到爸媽的照顧和青睞,實則卻是以愛為名的高壓管制與嚴格規訓;另一方面,鄭有傑看似自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實則卻是承受著被家人忽視與同學嘲弄。換句話說,在這樣的家庭裡,兩人都共享不同維度的童年創傷,並沒有「完全幸運或完全不幸」的孩子

由導演釋出的刪減片段中可以發現,兩兄弟的爸爸鄭自雄曾經也是被粗暴的對待中成長。來源:光年映畫。

由導演釋出的刪減片段中可以發現,兩兄弟的爸爸鄭自雄曾經也是被粗暴的對待中成長(被自己的爸爸拿菸燙),進而將暴力的童年陰影和管教模式延續至自己的孩子。幸運的是,孩子並沒有延續這樣的暴力。直到鄭有俊看到任教班級的學生遺書,才使得他重新回顧這段童年對他的意義。

童年不會消失,相反地,鄭有俊和鄭有傑共同交織的童年,被沉潛在兩人的心靈的深處。筆記本,反而串聯兩人的童年,成了兩人的救贖。


文字與聲音的角色再現

在《年少日記》中林雪兒(歸綽嶢飾)是鄭有俊的的太太,其職業是一位配音員。兩人因為婚姻上的觀念衝突,最終不歡而散。然而,在他們兩人分離後,林雪兒反而透過為筆記本配音,意外地重新理解鄭有俊當時的難處。

有趣的是,林雪兒的職業,正是讓鄭有傑以不同的維度再現的可能。文字與聲音兩種不同媒介,在傳播效果上有所不同。

文字所鑄下的內容是無聲的,在傳播上也不需要說者的即時在場,只需要安靜地閱讀。Photo by Marcos Paulo Prado on Unsplash

▎文字──個人導向的安靜閱讀

文字,是屬於個人甚至私人的媒介,文字所鑄下的內容是無聲的;同時也是時間導向的媒介,文字可以跨越時空,在傳播上不需要說者的即時在場,只需要閱讀者安靜地閱讀。正因為文字單向傳播的特質,讓閱讀者可以反覆閱讀和深入思考,而不會受到旁人的干擾。

在《年少日記》中的多個畫面,鄭有俊都是獨自一人閱讀哥哥的筆記本,試圖從哥哥生前留下的文字,看見他當時在家中承受的高壓與挫折,爸媽如何對鄭有傑實施不平等的苛責與打罵。透過筆記本的文字,鄭有傑不必和鄭有俊同在一個空間,也能共享同一個家庭下不同維度的辛酸血淚。

不難想像,當鄭有俊在學校看到學生寫的遺書,令他想的許多事,並非是學校的行政體制出了問題,又抑或是香港的殘酷升學;第一個浮上心頭的反而是鄭有傑的筆記本,那才是真正困擾著鄭有傑的心事。藉著文字的牽動,即使鄭有傑早已不在場,也能對在場的鄭有俊產生影響。

配音員,正是專精聲音傳播的工作,包含:語調、音量和節奏等非語言線索。由 Dall-E 3 生成。

▎聲音──豐富情感的對象再現

聲音,也是口語溝通的載體,與文字的效果不同,經常是再現對象的一個過程。再者,聲音的傳播需要聽者與說者的同時在場;因此,透過聲音的傳播,能夠讓交談雙方共享當下的時空,來往之間都更加鞏固兩人的連結。

循著聲音的線索,林雪兒的配音員職業便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配音員,正是專精聲音傳播的工作,可以重新調度聲音的元素組成,包含:語調、音量和節奏等非語言線索(non-verbal cues),這些是豐富交流的內容和情感深度的技術。台灣知名的配音員蔣篤慧老師曾說

「角色畫得再怎麼生動,那都只是靜態的圖像,配音員的工作,就是用聲音讓這些角色變得鮮活,躍然紙上。」

林雪兒為鄭有傑的筆記本配音時,不僅是再現了鄭有傑的悲慘童年,被爸爸毆打、被媽媽放棄、被同學嘲笑,最終萌生尋死的念頭,筆記本裡的「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為其童年畫下句點;甚至也讓林雪兒透過聲音,重新以鄭有傑的視角,體驗可怕且駭人的成長歷程。

直到這時,林雪兒才理解鄭有俊「我還沒準備好有小孩」的低語,並非是兩人之間愛情的減損,而是童年陰影的蔓延,仍舊蟄伏在鄭有俊的記憶裡。鄭有傑,是帶著傷痕成長的大人,這個傷痕最終成了離婚的導火索。


《年少日記》透過精湛的劇本和深刻的角色刻畫,揭示了童年創傷如何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鄭有傑與鄭有俊兩兄弟的故事,真實而觸動人心,展現了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的傷痛如何在成年後再次浮現。

無論是透過文字的靜謐閱讀,還是聲音的情感再現,電影都巧妙地傳遞了人際關係的複雜與深刻。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家庭與成長的故事,更是一部探討個人內心世界的力作,讓觀眾在走出影院後,仍能感受到那份揮之不去的情感餘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大型語言模型如何應用在神經科學的研究?|倫敦大學學院:經過訓練後的模型,準確率遠高過人類專家

物件筆記
27 篇作品

📝📝:物件筆記|人民幣|從現金的英文翻譯發現:中國正在將一切事物「專有名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