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設計「實時尿袋監測系統」 助病人監察健康狀況獲奬

香港紀事
·
(修改过)
·
IPFS
·
「病左就要用尿袋,我地每個人都會病,呢件唔係一件值得值得羞恥嘅事。」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病左就要用尿袋,我地每個人都會病,呢件唔係一件值得值得羞恥嘅事。」

即將升中六的莊昭昭,與四位同學在中學最後一個暑假,費盡心思為患有泌尿系統疾,且需透過尿袋排尿的病人,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尿袋裝置。她們改良傳統尿袋穿戴方法,於尿袋內增設檢測器,同時讓使用者及照顧者在手機應用程式內實時查看尿袋使用情況。 這群女學生看似稚嫩的臉龐,卻捕捉尿袋使用者「未被看見」的需要,「美麗嘅定義好廣泛,希望裝置憑夠提升佢哋嘅生活質素,大方接受自己嘅美,坦然面對自己嘅缺陷,接納自己嘅身體。」

第三屆「Lancôme Write Your Future 2024」在這個暑假,吸引逾 150 名來自不同中學的女高中生以弱勢社群的美妝零售為題,提出商業方案。其中,來自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莊昭昭、曾潔瑤、藍壁錡 、蔡雅思、楊欣熹以「實時尿袋監測系統」,在28組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冠軍及獲最具創意大獎,共取得 3.5 萬元獎金。

為弱勢群體做美妝改變

小隊「破曉」成員中,莊昭昭能言善辯,擔當隊長一般的角色。初時,她以為比賽是美妝商業投案,直至第一日參加工作坊才知道要以弱勢群體,為他們做美妝方面的改變。她說,在場隊伍提出弱勢群體,她們都有想過,如單親媽媽、視障人士、濕疹症患者等。她們思前想後大半天,過程中還鬧過交,後來楊欣熹提出以尿袋使用者為題,開始研究其資料。

她們發現,過去十年期間,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的數量在亞洲排首位,約佔所有疾病的兩成,當中七成患者均需使用導尿管。她們對這個數字感到驚訝,認為人數較想像中高,加上莊昭昭和楊欣熹的媽媽亦曾短暫依賴尿袋排尿,近距離感受過尿袋使用者的難處,最終決定以尿袋使用者為受眾,解決尿袋使用不便的方案。

楊欣熹分享,媽媽做完手術一兩個月內,需用尿袋排尿,惟康復期間仍需上班,但傳統尿袋的限制多,例如尿袋小便儲夠一半時便要倒掉;蓄尿袋擺放位置亦有講究,尿袋要一直保持低於腰部,一般人士會將尿袋綁於大腿處。惟儲夠一定分量的尿液時,容易「現形」,欣熹媽媽上班時常常要「遮遮掩掩」,「連短期嘅尿袋使用者都遇見呢啲困難,長期尿袋使用者的困難同心理壓力我哋難以想像。」

另一位成員蔡思雅說,曾在醫院探病時,看見同病房的患者大多床側邊都掛著尿袋,有些出院後也要依靠尿袋小便。她有感而發地道「大眾可能覺得佢地唔應該成日行出行入,要留係屋企,你帶住個尿袋唔方便,點解要出嚟?但我覺得病左要用尿袋,我地每個人都會病,呢件唔係一件值得羞恥嘅事。」她期望,有需要用尿袋且需外出工作的人們,可透過她們的產品繼續在職場上打拼,追尋夢想。

手機應用程式監察 提醒清空尿袋

莊昭昭補充,很多尿袋使用者會有羞恥感、對需要定時檢查要否倒尿感焦慮和不安,而她們的「Urinique」 實時尿袋監測系統,可在手機應用程式上監察病患健康狀況,並適時提醒照顧者或使用者清空尿袋。同時,為增更美學感,其尿袋能設計個性化攜帶袋。 

「美麗嘅定義好廣泛,尿袋使用者嘅生活操作上有咁多不便,令到佢哋缺乏自信心,驚社交活動,好多時候佢地已經唔接納自己嘅美,所以希望裝置憑夠提升佢哋嘅生活質素,令佢哋大方接受自己嘅美,坦然面對自己嘅缺陷,接納自己嘅身體。」莊昭昭說,一直以來,尿袋使用者較少受到社會關注,因此想盡自己嘅微薄之力,在活動中推廣尿袋使用者在日常面對的困難 ,希望她們的產品係日後落成後,幫助到這個群體。

負責她們這一組的商界義工 Samantha 認為,「破曉」打破了傳統對「靚」的定義,尿袋使用者日常感到的不適、社交上的困難,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自信。她強調,不單外在的美麗,內在的美麗同樣重要,健康、自信等共同建構一個人內外的美麗,而她們的提案則體現了這個構念,鼓勵尿袋使用者重拾自信。

企劃處於提案階段

在比實中贏得冠軍並不是「破曉」的終點,目於她們的企劃只處於提案的階段,但在賽後已收獲得評判暨瑞銀慈善諮詢服務大中華區項目及社會公益董事梁思敏,和社企縫補寶「遞卡片」。梁思敏表示,其產品可應用於患有先天性疾病、使用尿袋小便的兒童和長期臥床的患者,望與她們「保持聯絡」。同時,她們也決定將獎金用於在申請專利、研發產品等。 

三萬五元足夠嗎?莊昭昭笑言「研發嘅嘢,資金係無限!但現時裝置係結合左幾個現有的技術,估計技術起動資金需要 30萬 至 40 萬元,app就要約 10萬元,去生產未搵到 research,整個生產大約 40 萬至 50 萬元啦。」

這個夏天她們一連七日「日見夜見」,說除收獲了掌聲,過程中她們跳出學校的框架。莊昭昭說,活動中發現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看見這些群體的需求。同時楊欣熹也了解到自己不同的一面,參加比賽前她沒想到原來自己也有「創造力」,「本身想讀中醫,活動令我反思究竟自己想要啲咩,係想要人工穩定,或是做自己熱愛嘅嘢。」

就這樣,這五位「準DSE考生」在即將成年之際捉緊了機會,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改變了未來的軌跡。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