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作家的信:來自真誠的讀者們

Chin
·
·
IPFS
·
出於自私的舉辦了此活動,感謝你們介紹了十三位作家。這是一篇寫得很艱難的結案文,畢竟「敢」下筆寫給作家們的作家應該都是不簡單的,我又如何有資格評比或在這些書信中找出得獎者?


前言:出於自私的舉辦了此活動,感謝你們介紹了十三位作家。這是一篇寫得很艱難的結案文,畢竟「敢」下筆寫給作家們的作家應該都是不簡單的,我又如何有資格評比或從這些書信中找出得獎者?

讀著這些文字,不論是虛構或非虛構;寫實、浪漫或者後現代主義;當代或過去、在世或者已離世;以華文或者外文寫作⋯⋯無關乎名氣,我們都被作家字裡行間的熱情、絕望所觸動,又從他們的呼喊、懇求和自省、甚至使用一種無關緊要和幽默的詞語看到一個現象、一個社會和一個文化。

有的書我們讀的不愉快,那太沈重的不得不讓我們看清事實。

我們不見得與作家生活在同一個時空裡,卻讀懂了他們的愛情、親情和友情,他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或許也未必懂,但我們從中得到了一股力量,是不可量化的,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們。

感謝十三位讀者兼作者響應這個我也不知道是否有趣的活動。

我一直有寫信的習慣,只是以前沒想過要公開這些很私人品味的信,直到去年的九月底,花了一年半才讀完一本原著只有150頁的法文書,是向《異鄉人》對應的《異鄉人翻案調查》。前者我只花了一夜讀完,後者卻多了將近500倍的時間。那時很生氣這位叫Daoud的阿爾及利爾作家重新「翻了」我的Camus,像是開棺驗屍又鞭屍的再度檢視《異鄉人》——他寫的太好了,我不得不又將這兩本書一起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是我公開寫給作者的第一封信。

去年秋天就有了辦活動的想法,又懶得研究社區活動提案、擔心送錯錢,早就想自辦活動又不好意思。拖到4月12日才順手寫了一篇活動邀請文,直到28日只有四篇文章,只好再寫一封信給巴爾札克來催稿。昨天(截稿日)的下午六點都只有五篇文章,一度以為這是個「人人有獎」的活動,而六點半時迎來了第六篇,到八點時還想著大概就是七、八篇,依然是可以發給每個人!

沒想到一半左右的人都在最後兩三小時踩線參加,我還是會選擇五位發送150Like(原定120),其他八位參加者依舊會得到50Like,寫信實在太主觀了,無法說誰的主觀是錯的,最後也只能依我主觀的想法進行分配。

@d'Avid's lowlnand @Lola @si薰 @傷心女孩酒吧 | 威尼斯 @芝心友 獲得150Like。

另外,首五位參加的作者感謝他們的熱情參與之前先以港幣支持。




願我們也有自由的靈魂

我好奇的是,在那「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的自我麻醉社會裡,選擇把天線打開是一條絕路嗎?但當初若選擇遠走(如果走得掉的話),會不會好過一點?或是不好,對一名殉道者來說?我猜你會苦笑回我:「走得掉嗎?能走去哪?」

88 年出生的胡波2017年選擇自縊,輕生前他說:「活著也沒好事」,得年29歲的他留下了三本著作、一部電影,在外人的眼光來看「不算太差」,但又或許像 @d'Avid's lowlnand 說的:

也許,再無(孽)緣見到那些更加狗屁倒灶的未來,確實是美麗的停格。幸還是不幸,你說?
其實我只是太惋惜了,如果,如果妳還在,會有多少好書被寫出來呢?有多少人因為讀了妳的書而被救贖呢?我也是因為讀了妳的書開始尋回自己曾經愛的書寫,再一次重回閱讀的懷抱,這於我是何等珍貴的歷程,都要謝謝妳的文字讓我又開始面對寫作。好像這樣的自己也能有無限可能,可以衝破艱難,即便已經是這樣的年紀了。

為何有才華的人總是這麼容易放下塵土?看得出來這封信是讀者寫給自己最喜歡的作者——想體會那樣的愛與那樣的痛。

我不大留意文壇,沒有管那些風波,但我有看你談中文寫作的那本書,這才發現你的筆能寫出優雅的詩句,也能像利劍般刺向別人,包括教育界公認的好好先生。無疑,那位前輩的文字平庸,的確會出現語病,但我又覺得,你的評論寫得好狠,不給人留情面。以你這樣一個有才氣的人,用這種方法去批評一個文筆不及你的老前輩,不大厚道。

有些作者的存在也是反映了我們成長中的日子,提筆寫給他或許也是回憶著自己的青春歲月?《雪狼湖》是華人第一部原創音樂劇,原作者鍾偉民卻被忽略了。我也好奇那個浪漫的詩人年過六十會因此變得圓滑嗎?

到訪你在澳門開的店便有機會見到你。但我更想尋找過去的你。那個浪漫詩人還在嗎?

他們曾經歷一個被記錄下的時代

我很喜歡妳那顆樂觀的心情,即使面對這黑暗、殘酷的世界,仍抱有著希望和光明,總是會壓抑的世界中,找一些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來做。我和妳一樣呢,不希望黑暗把我們擊垮。即便我現在所處的二十一世紀和妳身處的二十世紀,都是一樣混亂不堪、一樣有戰爭、種族歧視的存在呢。人類甚麼時候才會學乖呢?才會團結一致呢?不知道呢,但我們只能在這無解和不公平的世界中,盡量讓自己活得開心自在些。

想要與另一個時代的作家對話通常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看件自己,說起來很巧,我會開始寫日記似乎也是受到 安妮·法蘭克的影響,生命停留在15歲的女孩如此不自覺得又成為帶給後人啟發的作者。

感謝你握緊了你的筆,成為你的魔杖、成為你的武器。在你寫完這本書後,很快就患上肺結核去世。我把它好好放在書架上,走進一趟疑假似真的旅程,走得很深很黑,走得我灰頭土臉、走得硬碰牆壁,想尋找隙間,你無情不給予一道窗口,那只能心裡默默想著「我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一九八四》這真是一本跨越國籍、文化與時代卻又能讓大家產生共鳴的書。我們原以為這是一個諷刺寓言、是個警世,卻沒想到會在今日看到他實現,讀著歐威爾的文字,更別忘了新聞自由。

這讓自己動容,簡單的幸福,卻是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妳的家,很樸素,很單純,與人無求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能力所及的事,碰到困難,一起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相伴柤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你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我每每看到這些話,淚水就會忍不住流下來,謝謝您,讓我知道幸福真的很簡單。

楊絳是知名的翻譯家,不只是錢鍾書的妻子,在92歲的高齡寫下了《我們仨》,她的人生同時也見證了令人心痛的近代中國史。而讀者們又能在文中讀出儘管經歷了顛沛流離的人生依然保持著愛。

他們的生活正是社會縮影,願我們不要成為新聞背後的圍觀者

其实到这里你也大概也明白了,我并不是你的读者,而是通过你被抄袭一事认识你,并且是在你已经为此痛苦了十二年之后,我才和很多人一样,后知后觉地发现你、并尝试着理解你的痛苦,也许还会希望做点什么——但我们能做什么呢,要是有人能做些什么,或许十二年前就应当为你做了。很多人都应该为此感到羞愧,也包括我,甚至想和你说声对不起。我们像什么呢,大概是围观一场校园暴力,然后沉默,或习以为常。

通過Lola的文章搜尋而在知乎上讀到:「默音是个小说家,出版过5本小说,一些译作,也拿过几个文学奖项。但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一场12年前的抄袭事件。」我在想是如此殘酷,輕描淡寫以一個句子說著這不長卻因被掠奪而更為艱辛的文學事業?

作为一个创作者,大概是希望以认识作品的方式认识你。但我想告诉你,我并不是因为怜惜、同情一道伤疤,而注意你、喜欢你。
前幾天看到徵文主題時,腦海裡浮現最想寫的作家,卻是年輕就過逝的妳。想寫又猶豫不決,還是寫信給別的作家,寫些輕鬆正面或搞笑的文章就好?社會的黑暗面,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切入?要輕描淡寫,不帶入自己的情緒?要像記者報導採訪,平淡敘事或灑滿狗血的方式?要寫出人性的可怕?宣導性教育的重要?光想到一些字句就覺得沉重,到截稿日當天(今天)還是開始動手寫了。試著以理解妳的同理心來寫信給妳。以有小孩的母親身份來提醒自己跟他人,不管生男孩或生女孩,不同年齡階段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性教育

謝謝Amelie最終以此形式寫了這一封信,這對我而言也是很難敘述,我昨天收到您發文的通知,甚至不知道應該留點什麼。

生命中的總和不就是愛?

愛也是殘酷又美好的。我們站在燈光微亮的獨立書店外,店門已半掩,妳還在為讀者簽書吧?我們把一首詩刻在附近的石頭上,然後牽手散步離去。
我其實想說的沒有那麼多,因為當我們不再言語的時候,時光總是能停留在那一刻,就彷彿玻璃杯中的燭光,靜靜地搖曳。

應該是寫給詩人徐佩芬,若我寫錯請再糾正。她的採訪中提到,「寫詩的靈感,不外乎都是來自情感,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愛,對她來說,大概都是生命裡僅次於創作的事。」感謝花椰菜的介紹,我很少讀詩但會馬上訂一本詩集來讀。

妳和我都是十五歲開始寫作,分別也曾獲取香港青年文學獎的獎項,但妳厲害多了!十七歲暑假回鄉探親,翌年發表少女與遠房表哥在東北雪鄉的花樣時光,見證了爛漫的詩意與倔絕的情愁,出版後轟動港台文壇,熾熾烈烈成為華文女作家傳奇,後來更結集出三部曲呢!

此活動中無意間收穫一名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的作家!

有趣的是香港作家鍾曉陽在中學時讀到朱天心的作品,兩人開始通信,於1979年寒假獨自赴台探訪朱天心。寫給同一時空下的作者便有可能將其友情實現。

詩中把離別描述的很有畫面,雖然有股憂傷,但也帶著愉快的回憶,也就沒有那麼憂傷了,如果到了一個別的國度遠處旅遊,感覺一生再也不會有機會再訪的話,大概就是那種感受吧!

我們讀過徐志摩、看過《人間四月天》,我們也因著他的詩而嚮往康橋、翡冷翠——多美的譯名。我們不一定都認同他的價值觀卻無法忽視他的才氣,以及他留下的美。

在生活中有過交集的作者

妳重新解讀的"啟示錄"是我覺得最精采的段落,它不只讓我對基督宗教有了另一種看法,更重要的是讓我知道,經典總有它的道理存在,但後人的解讀是否真切,也是一個問題,不要帶著任何預設去讀任何的經典,因為這樣會讓自己錯過精彩的、與自己能有共鳴的段落。也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註釋過的經典,因為那有可能也帶著那人的信念而非真理。

身為基督徒,我對於占卜或與靈性相關的題材和內容皆是不能碰觸的,對於這類知識的理解只有0,這封寫給「奶奶」的信中提到對於經典的看法也可提醒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不確定是否說的是靈性老師阿蓮娜‧菲雀爾德?根據我google的結果,如果猜錯請糾正。

妳在信中告訴我:「人生很長,但每一刻都很珍貴!」現在回過頭來看,很慶幸自己撐過去了,也終於能體會過往的每一刻無論是苦是甜都成就了現在的我,倘若現在的我比別人多了一些耐心、同理心,那肯定是我的孩子讓我學會的,很感謝當時在許多人不能理解的崩潰時刻,還有妳能理性地給予我意見,並且同理我的心情,把搖搖欲墜的我給安穩地接住。

這是一封會寫給作者本人的信,此作者凱若曾是一位創業又親自育兒的單親媽媽,據說很多媽媽們都有在追蹤他的文章並受其啟發!


發稿前收到了我上個月的Like收入2053,今天發出了1150希望能藉此互相鼓勵。😎

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若喜歡我的文章也可請我喝杯咖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完全救贖》第二季:從精神救贖到文學表達,探索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週期

遲來的跨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