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 第一天

我的不完美人生|(一)理想與現實的斷章

海邊的小貓
·
·
IPFS
或許,理想從來就不是最初那顆明亮耀眼的星,而是途中偶然瞥見的微光,引導我們每一步都更接近內心的真實。

人生的起點,總是由一些看似簡單的想法構築而成。對於中學時的我而言,理想人生的藍圖是清晰和直接的:讀商科,就要成為一名商界奇才。這樣的想法既源於成長環境的潛移默化,也滲透著一種不自覺的內化:在資本主義的熏陶下,追求財富與成功被視為通向穩定與尊嚴的唯一出路。我以為只要會讀書,人生就像考試一樣,有公式,有答案,只要按步驟做,就能獲得所有想要的東西。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金融專業,彷彿命運已經為我劃定了跑道,而我只需要奮力奔跑。但真實的世界從來不像公式那樣簡單。課堂上的數據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最大化利益」這個核心。可是,這些利益到底是為了誰?而它們又是以什麼為代價換來的?

這些疑問並未立刻改變我的人生軌跡,但卻悄無聲息地在我的心中扎根,逐漸動搖了我對理想人生的既有定義。當真正踏入這個世界,我才發現自己竟與所謂的「商界奇才」的人相差多遠。他們能在數字中看到無窮的可能,而我呢?我只覺得空洞,甚至有一種說不清的排斥感。

在迷茫中,我開始回想自己的背景。跟那些無需煩惱學費和房租的同學相比,我的經歷異常拮据。父母從來沒有讓我覺得我們家很窮,但我們搬了很多次家,我得靠學生資助才能完成學業。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窮的標誌,但它讓我形成了一個幾乎無法動搖的信念:賺錢是唯一的出路,其他一切都是奢侈。當理想這條道路開始變得清晰可行時,我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虛無。成功的目標似乎近在咫尺,但它的輪廓卻無比模糊,甚至令人窒息。我感覺自己在一列疾馳的列車,卻在路途中突然意識到,它的終點並非我心中所向。於是,我帶著迷惑與勇氣,轉而踏上一條更加艱難卻忠於內心的道路。

畢業後,我加入了一家青年慈善機構,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香港最底層的生活。那些擁擠在不足十平方米房間裡的家庭,那些對未來充滿期盼卻又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的孩子。我開始質疑:僅僅改變個人的經濟狀況,真的能觸及問題的根源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前往新加坡攻讀公共政策碩士。在新加坡,我有幸參與關於basic needs和wage adequacy的研究,同時也親眼見證了這個城市表面上的成功故事背後隱藏的裂縫。外界讚揚新加坡的公共政策,但在我看來,那些政策對貧困群體的壓迫卻更為明顯,特別是對外籍傭工的制度性剝削。他們的權利被政策性地忽略,他們的生活被定義為可犧牲的代價。

現在,我正在紐約攻讀社會學博士,研究的是如何改善那些被系統性忽視的人的生活。這條路比我曾經想像的更複雜、更艱難,但也是更有意義的。我不再追求成為他人口中的成功者,而是希望用自己的研究和行動,為那些沒有聲音的人發聲。這樣的人生,可能比我當初設想的要艱難得多,但它卻是真實的,屬於我自己的。

或許,理想從來就不是最初那顆明亮耀眼的星,而是途中偶然瞥見的微光,引導我們每一步都更接近內心的真實。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