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讀書:薦 Radical Markets(上)

ckxpress
·
·
IPFS
·

如果社會每天發生的事令你氣氛難平,無力感把你淹沒;如果你發現自己對著電腦一整天只是在「扮工」,躺在床上一整晚都在看直播,建議你抽離一小陣子,讀一本書,尤其是一本探討社會問題根源的書。沒騙你,至少我確實在這種狀態下把《Radical Markets: 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讀完。

但這本由兩位芝加哥大學教授,來自經濟系的 Glen Weyl 和法學院的 Eric Posner 的著作,可不是休閒讀物,部份章節甚至相當艱深。豆瓣有個書評寫得抵死:「两个把读者当成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的作者,真的高估了我们普通人的智商和理性。」

讓我嘗試用一個粗疏的例子解釋何謂 radical markets。假如你有一件很好吃的蛋糕,兒子女兒都很想吃,這個群體該用甚麼方法分配蛋糕?典型右派思想認為,交給「市場」決定就好,無形之手會決定兄妹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左翼認為,為保障弱小,「政府」需要介入,讓我來平均分配吧。Radical market 的思路卻是,定一個完善的規則:由一人切蛋糕,另一個人選一件。就是說,利用博弈理論,既讓每人為自己著想,又防止有人自肥。

好吧,我同意以上例子沒有很 radical,但算是籠統地解釋了三種進路的差異。Radical Markets 一方面認同市場機制問題多多,另一方面卻不認為就該交給政府調控,而是主張從根本改善行之已久的市場機制,並具體倡議五個 Radical Markets。如果以為不左不右就是溫和的中間路線,可就大錯特錯,讀者看完的第一反應更可能是右派都覺太右,左翼都嫌太左,但大家肯定都會認同一點:非常 radical。

一直中英夾雜不是裝蒜,而是《Radical Markets》還沒有中文版。推出時或許會叫做《激進市場》?還記得 97前在大學學生組織混的日子,常常被指責「激進」(說來很慚愧,其實當時極度保守)。標準回應通常是,請釐清何謂激進?這可不是語言偽術,正好相反是要釐清語意,因為大部分人指責的所謂「激進」,指的其實是「激烈」。激烈與否是手法與抗爭形式,激進與否是思想與立場;一個人可以激進而溫和,也可以保守而激烈。因此我會把 radical 譯作「基進」,「激」讓人聯想到激烈而失義,「基」卻讓人聯想到基本、基礎。radical 源於拉丁文 radicalis,正是 root 的意思。

版面所限,本文只集中介紹《基進市場》的第一個倡議,COST,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或者有論者稱為哈伯格稅 Harberger Tax。書的第一章標題就已開門見山:「Property is Monopoly」,因此倡議社會資產如房地產徵收 COST,由業主自行評估資產價值並繳稅,年稅率鎖定在某比率如 7%。但特別之處在於,只要有人付出申報的價錢,業主就得賣出(!)。

只要願意付出標價,任何物業不需談判即能購入,連放任自由派都未必能接受;再無長久持有資產的必然,卻又連社會主義者都未必接受得到。事實上,倡議依然允許私有財產,而且無須估價無須核查的政府角色很小,毫不共產(沒法不讓人想起派四千元也搞出大量行政工作落得一鍋粥的政府);但富人再無法囤地囤房,更要繳交比現時更高的稅款用作 social dividend,顯然又不是往右傾。由於 COST 難以逃稅大減徵稅成本,同時又大幅增加稅收照顧弱勢,社會甚至有條件考慮取消其他稅種,以至提供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等舉措,一舉多得。

除了以大量歷史、經濟理論與數學 — 老實說當中很多我看不懂 — 佐證倡議能帶來更公平高效的社會資源分配,書中還幻想式刻畫實現的細節,讓我聯想《Black Mirror》的畫面:市民舉起手機以鏡頭對著某建築物,屏幕就會標示各業主自訂的價錢,一鍵就能下盤,業主馬上收到通知,手機助理會安排雙方的交易細節。當然,讀者即時會想到的問題一籮籮,但作者並不離地,或至少有嘗試在地,舉出不少將要遇到的困難和可能的應對方法,比如賣方有多月準備,買家下盤後有權入內確認,但如拉倒買賣要支付某百分比費用等。

COST 的構想雖然極為大膽,但作者表明必須小範圍測試而非一舉在全國所有資產種類實現(溫和地基進),例如當政府有物業出售,就可以改用 COST 的形式,不影響任何現有業主,就算進一步,也可以只應用於工商物業;又例如,應用在競投頻譜,試想像 — 假如競投免費電視頻譜使用 COST 原則,社會怎會有現時的不滿?大量的佐證和舉例,讓 COST 即使必然引起很多「收成期」中的既得利益者激烈(而非激進)反對,都沒法否定其理論基礎和至少某些範疇的可行性。

若果理論太艱深,大可從生活著眼理解。隨著 Uber、Airbnb 等共享經濟帶來的「Uberization」,新一代越來越對擁有資產失去興趣,轉而著眼使用資產的體驗,比如日本的青年人,早已提不起勁買車。我已不年青但對保養麻煩又不環保的汽車也是興趣缺缺,於是家父離開後年初把車賣掉,改以 Uber 帶母親出入,每月花費連半個車位都租不到。每當我提議到遠處晚飯,家母常毫不留情以我沒車為由拒絕。我總回應說,我不單按一下手機就有車,還有司機接送呀。

還是豆瓣的書評寫得啜核:所謂 COST,就是斷捨離促進稅。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9.11.10 chungkin Express 專欄

# root: https://ckxpress.com/radicalmarket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新書出爐:《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我的定額定投四年戰績實錄》

像我這樣的一個漂流大叔——漂流教室記趣

2025 年十大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