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传媒业十大热门话题
2020年是难熬的一年,但也是展现人类韧性的一年。在艰难之中,传媒业依然有令人欣喜的作品和趋势,但也有令人心忧的新症和痼疾。
以下是我总结的2020年全球传媒业十大热点话题。范围不限于狭义的新闻媒体,而是涵盖了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社会舆论等广义的传媒话题。
1. 新冠疫情中,媒体表现如何?
疫情对媒体也是一次大考,大家交上来的答卷良莠不齐。掌声应该送给在疫情爆发时冒着风险做调查报道的记者,送给孜孜不倦做事实核查提供准确信息的媒体,也应该送给那些提倡人类之间守望互助的媒体。
相应的,臭鸡蛋可以扔给那些依靠在灾难中渲染恐惧、激发仇恨而获利的媒体。好的疫情报道应该激发共情、理解和合作,因为同在地球村,没有什么是真正遥远的、不关我事的。
延伸阅读:《疫情报道中的他者》(见文末说明)
2. 虚假信息与阴谋论的蔓延和攻防战
疫情叫做pandemic,同时我们还在面临另外一场虚假信息的瘟疫,可以叫做infodemic。从“5G技术传播新冠病毒”到“疫情是全球精英实施的人口削减计划”,各种离奇的阴谋论不断出现,甚至走向主流。尽管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都在努力做事实核查、打击虚假信息,但努力的结果也不过是勉强控制了它们的传播。阴谋论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土壤,无法仅凭媒体之力与之对抗。
延伸阅读:《QAnon,一个阴谋论如何走向主流,成为邪教》(见文末说明)
3. 科技巨头面临反垄断
疫情之中,科技巨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但世界各国都在向科技巨头施加更大的监管压力。中国的阿里巴巴自不必说,一贯走在监管科技巨头前列的欧盟又在起草两项新的法案,澳大利亚也在立法想要让谷歌和脸书给新闻媒体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国会中来自两党的议员都越来越有意对科技巨头施加更多的监管。
延伸阅读:《四大科技巨头接受国会拷问》(见文末说明)
4. 国际政治拉扯之中的媒体和科技公司
中美关系陷入低潮,也令媒体和科技公司“躺枪”。两国驱逐对方记者,打起了“媒体战”,一些驻华多年的资深记者在2020年离开了中国。
而在科技公司方面,字节跳动公司的TikTok成了两国拉扯之中的焦点。这个案例也表明,在民粹主义当道、逆全球化的时代,做跨国的生意要面临更大的风险。不过,川普后来似乎忘记了对TikTok的行政禁令。
延伸阅读:《如何理解TikTok在美国面临的危机?》(见文末说明)
5. 美国大选对传媒业的影响
拜登赢得2020年美国大选,这对媒体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从好的方面说,美国总统将不再以攻击媒体为常态。从坏的方面说,没有了极度吸引眼球和引发争议的川普,媒体的收视率、点击率乃至订阅率都可能会大幅下降。
很多人认为,拜登上台意味着美国政治将要恢复常态。然而,川普可能已经深刻改变了美国新闻业。很多人意识到:媒体不可避免会被卷入政治,不可能做一个纯粹作壁上观的“客观观察者”,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积极捍卫民主制度。大选之后,川普持续散布作弊谣言的时候,不少媒体就掐掉了川普讲话的直播画面——这种做法当然会有争议,但它表明:在这样一位非传统的总统之下,媒体对自己的位置有了更新的思考。
延伸阅读:《川普之后,媒体何为?》(见文末说明)
6. 性别话题持续热议
MeToo运动已经三年了,与性别议题相关的公共事件和舆论热议并未停歇。在2020年的中国,从鲍毓明案到弦子诉朱军案,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说脱口秀的杨笠,从被前夫烧死的拉姆到被丈夫杀害丢进化粪池的来女士,从“清华学姐”的错误指控到吴女士被偷拍造谣,性别议题一直位于公共讨论的中心。
在美国,一个与之相关的议题是种族问题。黑人弗洛伊德的惨死和“黑命攸关”运动的再次高涨,都伴随着激烈的公共讨论,也显示出弱势族群的平等权利还远未实现。
延伸阅读:《“高管性侵养女”案中的媒体表现》(见文末说明)
7. 困在算法系统里
《人物》杂志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我心目中的2020年最佳新闻报道。它揭示的话题重要,调查做得扎实,引发的社会反响强烈。
实际上,对平台算法的监督和对平台劳工权益的关注,是全球科技界、政策界和学术界这两年来的一大热点。接下来,这一话题的讨论也一定会继续深化。
延伸阅读:《如何监督算法》(见文末说明)
8. 言论多元与平衡的新思考
在美国,今年引发最强烈反响的一篇媒体文章是《纽约时报》刊发的评论《派兵吧》(Send In the Troops),作者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汤姆·柯顿。这篇文章号召镇压美国国内抗议者,引发众人批评,并导致《纽约时报》内部的大地震,本来有望接任《纽约时报》主编一职的评论版主编詹姆斯·班尼特因该文辞职。
这篇文章引发的争议并不是一个个案,它背后其实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和文化界的理念之争:到底什么样的言论是应该被容忍的?在年轻一代中,一种被称为“警醒”(woke)文化的思想兴起,他们认为,如果有人发表了冒犯了少数群体的言论,那么应该取消他们在公共舆论中的位置。但这样的态度,也引发了思想文化界的批评。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一篇评论引发的大地震》(见文末说明)
9. 播客蓬勃发展
疫情让听播客和做播客的人都变多了,尤其是中文播客市场,2020年可谓蓬勃发展之年。而且这样的发展不仅限于中国大陆,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同样出现了播客大繁荣,还颁出了中文世界的首个播客新闻奖。
在播客发展的背后,既有个体创作者和听众,也有商业公司的助推。大陆的小宇宙和台湾的SoundOn声浪就是其中的代表。
延伸阅读:《播客新闻奖》(见文末说明)
10. Email复兴
Substack可能是美国新闻界最近半年最流行的一个词了——它是一家专门做付费newsletter的公司。今年,有不少大牌记者离开自己供职的媒体,到substack上开设自己的付费newsletter,直接为自己的粉丝撰写内容。这可能是“知识付费”在美国发展的新趋势,但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它其实代表着付费订阅制在传媒业的持续发展——人们不仅愿意掏钱订阅《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媒体,也愿意掏钱支持自己喜欢的个体作者。
Substack的迅猛发展,也是Email复兴的一部分。欧美各大媒体都在拼命制作免费的newsletter,直接发送到订阅者的电子邮箱。社交媒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虚假信息和焦虑疲惫感,人们发现:email提供了一个安静阅读高品质内容的避风港。
延伸阅读:《Email能拯救新闻业吗?》(见文末说明)
💡 如何获取十篇延伸阅读
以上十大热点话题,是根据我在2020年撰写的大约100篇“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总结而成的。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我持续观察全球传媒业的最新热点,每3-4天撰写一篇深度通讯。
每一个话题后面所附的“延伸阅读”,都是一篇超过三千字的会员通讯,所以加起来也就是2020年的十篇精选通讯合集,总计超过4万字。如果你是会员通讯的订户,相信你对这些通讯还有印象,可以在邮箱中找到。如果你不是会员通讯的订户,但也想阅读这些深度解读,那么可以以19.9元的优惠价格购买。
以下提供两种购买渠道——
购买渠道1(适用于有微信或支付宝的用户):点击这里购买这十篇深度通讯的全文。
购买渠道2(适用于没有微信或支付宝的用户):点击下方的“支持作者”,支付港币25HKD,并发送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附上自己的matters ID即可。
如果你读完这些深度通讯觉得喜欢的话,也欢迎点这里订阅新一年的会员通讯。我们共同观察2021年的全球传媒业。
祝大家2021年平安、顺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