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遙望未來

silm
·
·
IPFS

「活到現在快100歲,我已經不太看時鐘了。現在的我,擁有許多屬于自己的時間。當然,我知道接下來的人生所剩無幾,因此就算自由時間十分充裕,還是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年紀大了的好處就是,即使碰到些許讓人發火的事,轉念一想,算了,還是好好享受目前快樂的生活吧!」(吉澤久子《與獨處相安》)

人對自己性命的猜測,大概總與自己現在多大年紀相關。你總不能讓一個100歲的老人說,自己明年就要死。也許他會有懷疑,可畢竟對于生的希望,來自于死還沒有來。漢娜·阿倫特在一場交通事故後,如此提及當時的想法:「我覺得死亡并不可懼,活著也十分美好,我樂意歡喜地接納自己活著。」這可能就是人類面對死亡、病痛等等負面影響時的最佳選擇。我們并非喜歡每一個到來的「當下」,只是接受了它們如期而來,并看到了這生活本身的真實以及真實之上的美好。沒有真實,我們就沒有憑借,內心的恐懼總會搖動我們的看法;可沒有美好,則一切真實也與我們無關。所以死亡不可懼的地方,正在于其最大的可怕之處——沒人知道,無法阻止。同樣,活著也是如此,在活著的時候,就樂意歡喜,接受活著的每一天,即使不夠完美,也可能總讓我們煩憂,可這畢竟是活著——比死亡要好,因為我們可以知道,也可以投入其中。

時間的意義,往往不會因為時間本身。

我們能夠掌握自己時間的日子,并不算多,或者起碼有一大半要為別人而活。這種日子,一直要到所剩無幾的時候,才能讓每個人都好好打算。那么剩下不多的時候怎么辦?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像從前有本雜志提出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就是明天末日,你會做些什么。我第一次讀的時候,反而想不出什么要做的,勉強想到幾個,又覺得只是隨大溜,談不上是真正要做,不做后悔。我就這樣為自己的淺薄而羞愧,直到看見下一期雜志刊登的讀者回信。有一個人就說,即使是末日,在它到來之前,我還是該做什么就做什么,與平常的日子沒有什么不同。

所以,一個人需要偶像,因為這些偶像打破了我們的思維定式,告訴我們自己正在做的事,沒有什么不對。

不過這也只是后來的想法。對當時的我來說,雖然剛一看,就覺得心里被什么狠推了一把,但其實并沒有讓我有什么深刻的改變。真正能夠感覺到這樣的話,背后所蘊含的力量和經驗,卻是要到自己也經歷了一些經歷,感受了一些感受之后了。

即使到今天,我也不能說就對自己正做的事情感到滿意,但慢慢地,我只是認為這樣做,確實還值得改進,但對于「當下」的我,這就是當下所能做得最好。我可以學習其他人,學習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但對于「當下」所做的一切,這就是我能做的最好。沒錯,我可以確認這一點,即使穿越回去,能改變的無非是選擇的不同,可在選擇不同之下潛藏的態度和能力,卻不會有什么變化。

我當然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么平凡中的偉大,但對于每一天,我也是努力去過的。過得不好,我也感到抱歉,但這是一種已發生的過去,失敗也是一次投入全力的失敗,我對這樣的失敗,不該有什么苛責。就像我在最后幾十米,場外陪跑一個馬拉松選手,無論我怎么大喊加油,可對于這位已經快要跑完全程的選手來說,他在這漫長的路途上,已經付出了全部努力。

沒有必要再想什么「我再用力一下」「如果我能更耐心些」「只要多用幾個小時」之類的話,事實上,我們所有的偷懶、逃避、拖延,就是我們現在能付出的全部,如果有偷懶、逃避、拖延,那只是因為我們已經筋疲力盡,而不是還藏著力氣。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比已過去「當下」的自己,更不會偷懶、更不會逃避、更不會拖延,但那也不是我們過去已經這樣,只是我們在現在的每一份努力,改變了在「過去」時所遙望的未來罷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ilm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再见朋友

書很多了

不得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