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Coach, like life would not cough or choke

NEko
·
·
IPFS
·
雖然膽大包天開了職涯規劃的課程,但意外發現這塊市場的靈異。

線上家教的導師面試通過之後,我設定了【職涯】、【繪畫】、【語言(中文)】三個面向的課程。

由於能提供的方向與工具熟練度的問題,最主要想以華語的教學為主。

課程預設介紹頁面的誤導以及派單系統的配對,讓我花了一段時間調適;不過在與學員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亞洲世界的職場以及生涯狀況,一直在世代之間複製傳承。

對於職涯與生涯的劃分混淆、滿足家人的期待卻失去自己的主見。

30歲,是一般工作規畫中會推薦找到長期發展方向的年紀。

學員A某喜歡繪圖相關的事情,本身也有考慮發展成工作,但是受家人影響,考了沒有想法的科系與學校,從高中至大學乃到出社會,都在隨波逐流;拿不定主意卻又對選擇充滿不確定與猶豫。

幾個點釐清

1.[想法未定]雖然知道自己想要的發展方向,但後續沒有加強以及堅持,「知道」也可能是過去式;對於現在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仍舊心意搖擺不定 。

2.[特長未有]因為所學跟興趣的發展都屬於消極的狀態,並沒有明確的專長。

3.[資歷不足]工作上無法待久,想要換工作又對自己沒有自信、自我懷疑。

這位學員申請的是繪畫課,但在上課內容的設計討論中,明確表現出不確定的樣子:「想學畫畫但是不確定要不要學」、「想知道工作上的設計繪圖以及經濟發展」、「好奇自己的狀況可以如何安排繪圖」?

學員連續拋出的問題和自我對話,表示他的不安感已經占據了他的決策。

我推薦他改上職涯規劃課程,後續不了了之;然而,卻有一位前輩看了我資料模糊的頁面,就直接申請了體驗課。

問題就在答案裡,缺少的是肯定與對於離開的果決

「因為職場工作上持續跨領域,目前擔任的職務想離職往新的方向,不確定能否被接受。」

與上一個學員不同,這位學員每份工作從事的年資,幾乎都是5年或是8年這樣的時間軸,我想無論在臺灣雇主或是家庭眼中,都不好直接說嘴。

如果讓他的決定猶豫,大抵是人情義理的壓力。當時學員講的話比第一句明確,提出就職年份與想要轉職的領域;無論是不是邁向新的領域,方向明確都是給自己一劑強心針。

可是他為什麼擔心?

在第三方的角度,只要他走到老闆面前開口,一切都是小菜一碟,更何況他看起來已準備好去說。

稍作詢問以後,我心底打算結合周哈里窗、心智圖等綜合的面向,作為小測驗,也更讓學員了解自己如何觀看自己。我的想法是,比起職涯,如果能讓他看見自己的不同面向,或許他對現在的猶豫會有新的見解。

過了一兩天,學員主動取消課程。事前是無預警的,收到通知的我祝福他事情圓滿落幕,也期望如此。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Life Coach還有日本的「出租大叔」

西方世界風行,以及日本近幾年出現蓬勃市場與討論度的「出租大叔」,比起解決工作的取捨,更注重於當事人的即時心情調適與長時間的生涯規劃。

曾經有人告訴我,要懂得「生涯」與「職涯」的區別,再去妥善規劃,這一點很重要。

這個至今受用的點子,面對將志向與工作結合的人或許有些衝突,但許多人都是在無後顧之憂,或是以破頭取得資金的方式去將興趣和工作融合;當然也有許多輕巧的例子,是一路嘗試後得來的果實。

關於人生教練,圖書介紹網站開根好有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開根好——〈YOU CAN BE MORE!現在的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了嗎?〉

雖然賺了大錢,但聽到自己的人生教練如此提點,感到當頭棒喝的主人翁,在自己人生道路的規劃中,時時謹記教練帶給自己的指教,最後提醒自己:「首先回想最棒的人生教練經驗,接著,把自己當作教頭,省視自己的作為。」專心在他人的正向反饋與自己的觀察,能突破的不只是工作的空境,更能脫離心靈的窠臼。

有餘裕能夠將自己的心與生活做檢視,是生命的奢侈與日常必須;RING RING RING起床之後,喚醒你的是推動生命前進的動機,無論是金錢、家庭或是其他,如果本人只能是無自覺地日復一日,終歸會感到疲憊。

坦白說,即使帶著這樣的困窘與無力,生命的轉輪也可以持續;可如果摧毀了背負著的疑惑,洞見天明看到的選擇,總是豁然開朗。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可以避開討厭的事物;避開了討厭的事物仍舊匱乏,就多方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解,習慣碰壁以後,平步青雲的日子才令人心驚膽戰。

家庭或許是肇因,但可以不是你看事情的角度

多年廣受熱議的《被討厭的勇氣》,以阿德勒心理學對談,提到的其中一點,是關於「創傷再詮釋」。

原生家庭、同儕霸凌……,有些痛楚改變了人們觀看事情的角度,這時候「創傷定義了你的行為」,同時「你讓創傷主導了你」。

這之中當然有許多關於人性與心理的幽微之處,阿德勒的想法在於,倘若一個人能將個人創傷以新的面向看待,比方:受傷害的你,是強大的,但依然受到不好的對待,因此你的本質可以繼續是擁有堅定信念的。

客觀來說,遭遇到的事情的確讓人無法覺得是好事,但本人在當下與後來觀看事情的角度,是能夠經由個人的意志力與詮釋,重新滲透心防的。

那麼,創傷也可以純粹是事件而不是個人的本位?

阿德勒的思想改變我的觀點多年,一位友人告訴我,「就算改變了看法,這麼做還是以『創傷』在看事情不是嗎?」

承認創傷並改變觀看位置,卻也忽略了自我意志。

這個確切的論點,將人與事件的關聯變得更間接與不相關。依據這個說法,人在抽離所處環境,想辦法把自己當作腳色看待的時候,真的是最理智的時候。

傷痕影響了我看事情的想法與決策,可是傷疤之下的我,依舊用自己的方式生活。選擇帶著傷疤活下去,不是要凝視傷疤、與它對看神傷,而是知道自己的經歷並且陪伴著繼續下去。

更重要的是,總是要自己擔下責任免於波及他人的日子,隨著成長只會愈加顯著。

對著自己說「我愛你沒差」,成為自己的光,也能照亮別人的路。

讓那些傷害成為不可原諒的,藉此放過自己;可以開玩笑提起那些過往,同時抒發自己,偶爾也可以推諉自暴自棄「我就是不行!」(建議還是看戲裡面的人大叫,自己可以去登山對著山谷吼。)


這篇文章幾乎可以分成三、四篇特別去講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NEko一個有自覺的ThaiOne自由媒體寫作者,致力於讀書反思、運用大學時期學會的critical thinking進行媒體識讀與文化議題思辨,嗜聽樂團音樂,熱愛K-POP和各類形象鮮明的創作文化。 喜歡謎因,願望是每天活得像梗圖GIF,祈禱下一次GIJOE出片還能跟到首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漫話】逢澤理玖-於是長大了以後哭了好久好久

聖誕節QQ人

電繪插畫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