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菜系列】建立「香港菜」可由宴會做起?

呂嘉俊
·
·
IPFS
·
香港沒有「香港菜」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大家約定俗成認為香港的食物大部分由外地傳來,並非原創,卻忽視了這些食物在香港轉化和融合的情況。 若果根據這個邏輯,要建立「香港菜」,我們或者可以「台灣菜」為參考對象。
在台灣,一對同性情侶在婚禮中辦桌宴客。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之前討論過地方菜系和原創的關係,而世上有很多例子證明,好些國家名菜,追本溯源,根本不是該地方原創的。香港沒有「香港菜」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大家約定俗成認為香港的食物大部分由外地傳來,並非原創,卻忽視了這些食物在香港轉化和融合的情況。

若果根據這個邏輯,要建立「香港菜」,我們或者可以「台灣菜」為參考對象。台灣跟香港背景相似,她曾是日本殖民地,戰後大量移民湧入,令台灣雲集了五湖四海的飲食文化。街上隨便可見「甜不辣」(受日本影響)、溫州餛飩、福州乾麵、燒餅油條(外省飲食文化),跟香港一樣,你可指出這些食物來自中國某個省份,更可一筆勾銷否定它非產自台灣。

即使如此,台灣卻一樣有整套「台灣菜」系統,甚至有不少餐廳專門賣台菜,金蓬萊遵古台菜餐廳、明福台菜海產、欣葉台菜、山海樓⋯⋯今天不少遊客會慕名試吃以上的台菜餐廳,更認定這是了解精緻台灣菜的一次體驗,他們吃的是佛跳牆、排骨酥、紅蟳米糕、白菜滷、煎豬肝、麻油腰花、白切雞、烏魚子⋯⋯並相信這一桌飯菜可認識到台灣出產的食材和其獨到的烹調手法。

為何背景相似,但台灣卻有台菜而香港卻沒有香港菜呢?翻查歷史,它最早出現的名字是「台灣料理」,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用來俱分日本料理、西洋料理和台灣料理之用,有趣的是當年「台灣料理」和「支那料理」其實極為相似,他們甚至會混為一談。

閱讀更多:【香港菜系列】呂嘉俊:建立「香港菜」可由宴會做起?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救救牛油皮蛋撻

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跟白粥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