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地震100問》

偶希都理
·
·
IPFS
·
★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北部交界處在當地時間2023年2月6日清晨4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百年強震釀成嚴重死傷,且因天候嚴峻救援更加困難。期盼大眾有錢出錢、有物捐物、有力出力,協助兩國受災民眾渡過難關。

●發生地震的位置究竟是「震源」還是「震央」呢?

地震震源是指地底下因岩層斷裂錯動而引發地震的起始點、地震震央則是由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面上的位置。

地震測報單位發布地震報告時,會在地圖上標示震央,好讓民眾可以很快得知地震災害可能會在哪裡出現,而震源則會以對應震央正下方的深度表示。


●為什麼地震發生時,常會讓人覺得地面在晃動呢?

因為地震是以「波」的形式傳播能量,強大的地震波會讓地面搖晃。

地震波就像水波、聲波般,是一種「波動」,會從發生地震的位置往四周擴散來傳播能量。雖然我們不能像觀察水波般直接看到地震波的傳遞,但地震時地面晃動的方式,其實就像在水面上散開的波紋一樣。


●地震規模

地震規模是用來比較地震大小與釋出能量;地震震度則是用來表示各地地面實際的搖晃程度。地震報告會同時呈現兩種資料,好讓民眾和救災單位完整瞭解地震的影響。

震度是以「級」別來區隔,級數越高代表搖晃得越厲害,災害也更嚴重。不同國家會使用不一樣的震度分級,過去中央氣象局是將震度劃分為7級,但後來參照日本的作法,將震度依地動加速度和地動速度,區分為0~4 級、5弱、5強、6弱、6 強、7級以上等10級。


●地震規模與原子彈

每次發生大地震,新聞報導常會出現「地震能量等同於X顆原子彈」的說法。這是因為地震釋放的能量實在太大,為了便於人們想像,部分專家才會以原子彈來類比。而規模6.0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約相當一顆原子彈。

但實際上地震的累積與釋放能量方式很複雜,不同地震的發生原因也 不一樣,所以正式的地震研究不會運用這種籠統的換算。


●為什麼有時候會連續好幾天都有地震呢?

因為地震的能量經常會分成多次釋放。

在相近時間或地點內出現的一 連串地震,稱為「地震序列」,並依發生的時間順序分為「前震」、「主震」和「餘震」。

前震發生在主震之前,通常不 太大;主震則是地震序列中 模最大、釋放最多能量的地震;餘震則是主震後的一連串地震,規模會比主震小。通常 主震越大、餘震越多也越大。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究竟有多大呢?

目前已測得的最大地震規模是9.5。

1960年智利大地震 (規模9.5)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 (規模9.2)

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大地震 (規模9.1)

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 (規模9.1)

1952年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大地震 (規模9.0)


●為什麼有些地震會引發海嘯?

當大地震造成海底地形的突然隆起或下沉就會讓海水產生強烈擾動而引發海嘯。

海嘯通常是由規模6.0以上的海底淺源地震所引起,另外像隕石撞擊或海底火山爆發等災害,也有可能讓海水突然間遭到巨大干擾而形成海嘯

當海底地形受到大地震的斷層活動影響,使地形突然間陡升或陡降,而讓海水產生巨大的波動,就會形成速度很快、能量也極大的海嘯波。


●如果我感覺到好像有地震發生了,應該怎麼辦呢?

一旦感覺到可能有地震,不必多想,立即保護頭部、蹲低躲避。

地震剛開始時,通常沒有明顯搖晃,甚至讓人懷疑「真的有地震嗎?」但數秒後可能就會有引發劇烈震動的地震波隨之報到。

為了爭取多一點應變時間,只要感覺到地面晃動、懷疑有地震,就應立即躲避來防範受傷。地震來得快也去得快,就算是大地震,通常2分鐘內就會結束。


●地震發生時,我該怎麼保護自己呢?

應謹記「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 原則,並以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部。

1.趴下/儘量把身體壓低,躲進堅固的桌子底下。

2.掩護/以雙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部和頸部,避免因掉落物受傷。

3.穩住/緊握桌腳穩住身體,保護好頭部,但不要將頭部頂住桌子。


●大地震過後,我到底該待在屋裡還是疏散到戶外呢?

請以公部門傳達的訊息為準,若屋內有明顯裂縫,則要暫時疏散到戶外。

大地震後,常有許多會引起恐慌的假消息流傳,請以政府發布的訊息來決定疏散行動。但若房屋的柱子或外牆出現大於0.2公分的明顯裂縫,最好儘快疏散至戶外以避免更大災害。


●什麼是「緊急避難包」呢?

「緊急避難包」是平常就應備妥的重要背包,裡面裝著避難時最需要的物品。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建議,緊急避難包最好有以下物品,但仍可依個人或家庭需求調整。你也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是避難時可以帶的喔!

雨衣(防水也防風)

飲用水、三日乾糧(維生必須)

暖暖包和毛毯等(冬天必備)

急救藥品(受傷生病緊急處理)

收音機(接收最新訊息)

手套(避免受傷)

哨子(方便求救)

手電筒和乾電池(停電必備)

備用手機與電池

口罩、塑膠袋

安全帽、現金證件


~作者/潘昌志/上班族兼科普作家;監修者/馬國鳳/臺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暨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地震100問》

#地震100問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地震100問》】↓↓

https://pinkrose.info/2_sSy

【金石堂購買《地震100問》】↓↓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偶希都理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筆記
143 篇作品

閱讀筆記《窺心事!99個看穿人心的情境線索》

臺灣展覽/活動/景點
39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