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料理」是一場物理、化學課的實踐!
🎋說起「料理」這件事
從小就喜歡在廚房看著冒煙的炒菜鍋、燉鍋、電鍋,好奇等一下又有甚麼好吃的準備上桌,見著母親忙進忙出,我也會當跟屁蟲問東問西,就這樣我的料理魂在不知不覺中被餵養了起來。
小學三年級,我終於挑戰了炒蛋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怎麼說呢?
家母無論是煎蛋或者是炒蛋,鍋子底部都能夠保持光滑完美(不鏽鋼鍋),這是讓我頗為驚喜之處,因為我在第一次炒蛋時,完全黏鍋,不僅燒焦還差點引起火災,實在好笑,但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對火侯的掌握、油鍋的熱度也更能純熟運用了!
🎋因此料理,也是算是物理、化學課實踐!
我們知道食物有生食,也有熟食,料理方式更有煎、煮、炒、炸、蒸、燙、烤等方式,加上不同料理加上不同調味就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廚房壓根就是物理、化學課的實驗劇場!
食物加熱後變熟食,最明顯的就是蛋白質熟化,改變了物理特性!
麵粉加水之後,可以揉成麵糰,加入酵母變可發酵做成麵包,不僅物理特性改變,甚至還能做出超級好味道的麵食。而光是麵粉就分低筋、中筋、高筋之別,但如果不熟悉當中特性,隨便買,那可能會是一場災難!
例如:做餅乾買了高筋麵粉,那可能會變麵筋餅乾!作麵條卻買了低筋麵粉,那可能會糊成一團,因此不同的食材原料搭配著不同的料理手段,這些都是knowhow。
做出好吃的炒飯,需要抵抗地心引力!做出美味的泡菜需要與時間賽跑!做出好吃的炸雞需要火侯與溫度的掌控,想要吃到美味的豆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鹼性金屬中性鹽才能得到好吃的豆花!
🎋料理不難,知理之後會更容易
小時跟著家母學怎麼做菜,但並未深究其背後原理,只知道這樣做會好吃,那樣做不好吃當長大後,我也開始接觸料理的各種試鍊,這才發現,原來,每道料理的背後都有一些原理可以讓我們理解"上桌背後的祕密"。而這背後的祕密將影響著傳承與推廣力道,江湖一點訣,理通了就成功一半了!
因此打從接觸料理之後,便發現這是個很寬很寬的世界,可以學習的內容真的太多太豐富了!希望藉由文字紀錄,除了幫助自己做好筆記,也幫助想要進入料理領域的朋友一點小忙。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歡迎來信邀約[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1-5下Like,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 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mail帳號都可以註冊)有您的支持,我會努力繼續產出創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