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没有寄出去的明信片
第二天
物件可以象徵你與他人的關係,請為我們分享一件這樣的物件故事。
它可以是禮物、紀念物、信物,任何代表彼此關係的東西,或者透過這個物件,你與對方產生了怎樣的連結?
有些人奉行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我尝试过,但很难执行到底,换而言之,我很少刻意保存东西,只是很少可以丢弃,做不到断舍离罢了。
有一张放在我手上七年的明信片,收信人是一个我当时和现在都颇有好感的女孩子,我一直没有寄出去。内容我都写好了,甚至填上了地址,之所以没有寄出去,只是因为我一直懒得去专门买邮票。
我就是这么一直不咸不淡地处理着人际关系,按常理说我这个年龄的男性,应该不缺乏主动追求异性的热情。但我一直都这样,喜欢和有好感是真实存在的感情,但已经很少有被情感冲昏头脑的感觉了。没错,我没有给喜欢的女孩寄出那张明信片,只是因为当时我不想买邮票,仅此而已,这个理由我记得很清楚。
内容吗?我已经忘记了,写完后我就不再想重新读一遍了。模糊记得,似乎阐述了一下她工作的小镇的地名由来,文绉绉地对她的未来人生做出了些许期待。那时候我毕竟还比较年轻,能够说出来一些梦想啊,道德啊,纯洁啊之类的说辞。
这张没有寄出去的明信片,最终在七年之后,我亲手交给了她。我去了她的城市,只是想看看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我没有想过要开启一段亲密关系,我很享受我现在独处与自由的时间。
我离开之后,她说爱上了我,她说爱上得莫名其妙,非常扯淡。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她在的城市,我们拉过手,拥抱过,亲吻过。她的情感冲动、热烈,我尽可能让冰冷的内心融化,承接住她炽热的情感。
但我们没有再进一步明确情侣恋人的关系。因为我能感知但说不清楚,我们的对话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这是一种非常深层次的矛盾。
情绪,来去匆匆。
一个月之后的某个夜晚,我们吵了一架,又一瞬间我不想再说话了。是的,大家称呼这种状态为“冷暴力”,她也这么觉得。我不管别人怎么觉得,我只觉得沟通很累,想要逃离这段关系,封闭自己,躺平,什么也不干。
虽然在陈旧物品上我做不到断舍离,但是在人际关系上我倒是很能放得下。
有人说这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现在她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那是我啊,你怎么能舍得?”
可是我真的很想一个人安静的看一会儿书,为什么非要逼我说话交流呢?我并不想嗯嗯啊啊地敷衍应付交流,那没什么意义。
我想说的,我会说的,就像很自然地写了明信片,填好了邮编地址;但我不想做的,真的就是不会去做,比如写完了明信片,却七年都没有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