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的十本書:居家常備良書

觀影囈語
·
(修改过)
·
IPFS
·
我淘汰書籍的時候,永遠不會淘汰的十本書。
Photo by Pratiksha Mohanty @Unsplash

1.《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作者:喬治·歐威爾
國籍:英國

第一本書,是我當年看完之後受到極大震撼的小說,也是經典反烏托邦小說。本書是作者喬治·歐威爾於1948年撰寫一部預言1984年的小說,透過主角溫斯頓的觀點,我們很快就能看見籠罩於極權主義之下的世界,並且對書裡獨特的專有名詞感到驚恐,包括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這些掌權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方法,至今都可能仍存在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書裡虛構的大洋國、歐亞國、東亞國,精準地命中當今的政治關係版圖,歐威爾對人性脆弱的描繪,以及極權社會氛圍的塑造,皆令人感到不寒而慄,而且所有細節都絲毫不過時。只要極權主義依然存在這個世界上,這本小說就永遠值得探討、永遠值得人們警惕。

2.《動物農莊》(Animal Farm)

作者:喬治·歐威爾
國籍:英國

寫在《一九八四》之前,作者喬治·歐威爾在這本小說以農莊比喻國家,把蘇聯史達林主義狠狠地批判一番。本書主角是一群豬,透過這些豬對昏庸農莊主人的反抗計畫,以及聯合其他動物的密謀過程,讀者可以很明確地看見每一種動物與現實群體的對照,並且驚嘆於作者精彩的比喻技巧,同時對書裡動物遭遇感到同情與痛心。

此外,歐威爾一流的情節編寫,也讓書中篇章與歷史脈絡非常吻合,所有故事元素都有相呼應的歷史細節,非常值得細細研究。只要讀完這本小說,就能清晰地理解史達林政權建立之前的各種驚悚事實,同時震驚於革命背後少數人的利益紛爭,並且領悟掌權者所謂的美好理想,其實都只是奴役百姓的藉口。

3.《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
國籍:英國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推理小說,當時閱讀李家同《第21頁》得知這本小說(a.k.a《童謠凶殺案》)之後,我就馬上去把小說找來看,並且深受書裡的孤島、別墅、神秘童謠、全員殲滅等設計所吸引。雖然後世有其他作者撰寫類似題材,但那種不可思議、難以捉摸的推理氛圍,依舊是本書完勝。

當然,本書情節不免有些離譜,而且兇手身分其實並不難猜,但人物之間的心理矛盾,以及互相懷疑的推理過程,依舊能夠吊足讀者胃口,再加上克莉絲蒂對作案動機的思考與立意,讓這本開創「全員殲滅」題材的推理小說,無疑能夠站穩經典地位,可謂不可不看。

4.《犬神家一族》(犬神家の一族)

作者:橫溝正史
國籍:日本

巨額財產、殘酷遺囑、神秘家族、死亡委託人…..經典「金田一耕助」推理系列,尤其以這本小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結合二戰後創傷,犬神家等待著負傷歸來的長孫出現,卻因此開啟攸關傳家寶的連續殺人案,讓故事裡帶點驚悚、詭譎的殺人手法,以及家人之間的明爭暗鬥,都成為這本小說迷人獨特之處。

雖然兇手作案的心態可議,作者橫溝正史好似也為其辯護,但複雜混亂的家庭關係,以及壓抑恐怖的戰後環境,都使得整起凶殺案更添悲劇色彩。其中,橫溝對場景氛圍描繪之細膩,絕對是讀這本小說時最令人著魔之處,無怪乎每當本書被改編成電影時,畫面都會顯得灰暗、冷酷,宛若恐怖片般散發不安。

5.《ZOO》(ZOO)

作者:乙一
國籍:日本

我在國中時期就讀到作者乙一的小說,當時深受他的文風與題材衝擊,對我的文學審美觀造成不小影響,而這本短篇小說選輯,是我認為他最具個人魅力的作品。本書共選錄11篇短篇小說,從驚悚、懸疑到黑色幽默都有,而乙一遊走黑暗與療癒風格的特點,也在他的行文之間足以見得。

相較於乙一的長篇小說,他對短篇小說的敘事節奏、觀點呈現與結局設計之掌握,更能巧妙地傳遞強烈的震撼感,而某些近乎毀三觀,或者極致情感的展現,更是讓人讀完之後欲罷不能,既感嘆於他結局處理的精準,又想進一步了解故事的後續發展,而這種高舉懸念的結尾方式,正是乙一短篇小說的魔力。

6.《異域》(A Home Too Far)

作者:柏楊
國籍:臺灣

我是先看過改編電影,才知道小說原著。傳說這本小說最早是連載於晚報上,而且投稿人正是以主角鄧克保為名,讓許多人誤以為小說內容是真有其事,並對書裡緬甸孤軍的慘烈處境深信不疑。儘管小說是虛構的,但歷史是真實的,作者柏楊借虛構人物鄧克保之口,深刻描述國民黨殘兵遭到共軍與緬軍夾擊的歷史,讓人錯愕於政府的無能與時代的悲哀。

從鄧克保的敘述裡,戰爭陰影對家庭、個人的影響無處不在,即便他們一家人「幸運地」躲過大量戰火,但是顛沛流離的生活,無疑摧殘眾人心智,而孩子們險惡的成長環境,也終將淪為人間悲劇。若對國民政府遷台前後的歷史有興趣,這本小說絕對能帶來強烈衝擊,並且引人省思國家、戰爭與人民之間的關係。

7.《危險心靈》(Dangerous Mind)

作者:侯文詠
國籍:臺灣

相見恨晚的一本小說傑作。國三生謝政傑因為拒絕去班導師的課後補習班上課,不僅遭到班導百般刁難、出言羞辱,甚至連受教權也被侵害,這使得謝家人決心向校方爭取公道,卻也意外點燃社會對教育的怒火。本書以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逐步窺見升學主義底下的扭曲心態,而書中不同角色對自己立場的糾結與矛盾,更深刻反映出體制的荒謬醜惡。

透過謝政傑小大人般的思考模式(當然也是作者侯文詠借國三生之口抒發觀點),書中對台灣教改的批判,以及對官僚體制的嘲諷,至今仍充滿力道、毫不遜色,然而革命過程的兩敗俱傷,卻也讓人看見背後沉重的社會價值觀,恐怕才是教育志士必須面對的敵人。雖然印象中這本書已經是中小學建議讀物,但我仍強烈希望每一位在學學生都應該閱讀這本小說。

8.《導演功課》(On Directing Film)

作者:大衛·馬梅
國籍:美國

每次有人問我學電影可以看什麼書時,我都會提到這本書。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非常薄,而且許多篇幅是以問答方式寫成,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快速翻完。相較於其他電影教科書,本書把話題集中在導演安排鏡位的思路,並且手把手舉例、反駁、解說新手導演可能會有的思考謬誤,非常實用。

除此之外,本書對新手編劇的幫助也非常大,其原因在於作者大衛·馬梅崇尚簡明,他認為最好的電影就是盡可能地用畫面說故事,所以讀者可以看到他實際運用動作取代解釋性對白的方法,藉此加強影像思考訓練。儘管這本書並不能通用於所有電影,但我仍會不時翻閱這本書,持續反芻書裡強調的簡單教條。

9.《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3rd Edition)

作者:克里斯多夫·佛格勒
國籍:美國

沿用著名神話學專書《千面英雄》之理論,本書開創經典編劇公式之一的「英雄旅程」,將榮格的原型概念套用在角色設計上,並且以神話故事常見的十二個敘事階段,解釋角色成長歷程與情節轉折的關聯性。只要遵循本書提供的編劇法則,就能夠快速地勾勒出一個討人喜歡的英雄成長故事。

當然,本書亦有它的侷限性,再加上作者克里斯多夫·佛格勒主要是以童話、神話、電影等素材舉例,大量資料旁徵博引,對中文讀者而言稍微有閱讀障礙。但只要仔細閱讀,依然可以在裡面看見非常多好萊塢賣座電影的套路,而那些套路,正是編劇、作家,甚至說書人都應該追求的說故事方法。因此,只要理解「英雄旅程」,就可以看透普遍商業電影的模式。

10.《成年孤兒》(The Orphaned Adult)

作者:亞歷山大·李維
國籍:美國

最後一本書,是我前陣子寫劇本田調時看到的書。提及「喪親」題材,一般人通常只會專注在父母喪子、兒童喪親、伴侶喪偶等情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會忽略中年人或老年人在面對告別父母的時候,其實也同樣痛苦、同樣需要安慰,誤以為成年人可以獨自處理這類悲傷情緒。因此,這本書罕見、細膩且溫柔地探討成年人失去父母的心態,並且極其有層次地梳理情感轉變的歷程。

雖然作者亞歷山大·李維是心理學家,但書裡沒有賣弄任何心理學說,讀者只會看到作者分享親身經歷時的誠懇,並且感動於他對「成年孤兒」的理解。或許成年之後,獨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父母始終是無可取代的角色,如果有人遭遇類似的事情,並且出現相同悲傷與疑惑,非常推薦閱讀這本書。


後記:
說來有趣,其實平常我看最多的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勵志類的書籍,但在回想我最愛的十本書時,腦海裡卻是不斷跳出小說類的書。雖然自我分析、整理思緒很重要,但若能讀到一個好的故事,對我來說,依然會勝過那些千言萬語的理論或學說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觀影囈語電影系畢業生,喜歡分享觀後感想、推薦片單、電影知識。電影院是最適合睡覺的地方。請大家跟我一起半夢半醒看電影。#離開電影院之後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電影】《小雁與吳愛麗》:恨在我心底的名字

【電影】《我心裡的太陽》:不可言說的陰柔氣質

我的故事筆記(2):角色、主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