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斯作為一面鏡子/《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

Sunline
·
·
IPFS
·
每回提起「亞斯」這件事,總是會引來或多或少的「藉口說」,彷彿「亞斯」就是一種拿來作為行為模式上劣質的搪塞,但「作為一面鏡子」,與亞斯柏格症的相處,常常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沒有花時間了解」「有沒有耐心聆聽」「能不能夠換位思考的包容」⋯⋯

三十九歲生日那天,我在書店翻起王意中上一本關於「亞斯伯格症」的書《不讓你孤單》。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從這個名詞裡去找尋許多生命中難以理解的情況,以及永恆障礙的社交互動,到了後來去喜歡自己那些與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接受了某些思考邏輯不同而在人際關係遇到的困難,再不花任何時間責備自己,也再不希望自己非得要靠近、融入/被靠近、被融入任何群體裡!

《不讓你孤單》與《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都在討論「孩子」這個階段的亞斯,是寫給「家長」「師長」這些年長者看的(寫給與亞斯兒相處的人看的),但對於覺察能力夠敏銳的或是真的想要回頭尋找生命中某些解答的亞斯來說,它們或多或少都可以讓自己從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就算不是「亞斯」,也都能從這些「亞斯特質」裡發現「人與人互動之間,還有那麼多眉眉角角」。

以亞斯伯格症孩子作為一面鏡子,充分地進行自我覺察,學習懂得如何細膩地觀察、感受對方,以及如何適切地做出反應。——〈如何看待孩子有亞斯伯格症〉

作為一面鏡子,「亞斯伯格症」的特質,常常反射了社交互動裡,你要是不換位思考,就很難發現行為上的盲點:為什麼這個情境裡你說A(行為)是對的,但那個情境裡A(行為)又是不對的?為什麼你在B情境裡是這樣對人的,但在C情境裡又換了個作法?⋯⋯如果你花了心思去理解這個特質的固著、難以變動或是需要更有邏輯式的溝通,會看見這個特質是鏡射了人心經常存在的矛盾,而且無比考驗一個人的耐心(不論亞斯本人或是非亞斯的人)。

這本《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說是「教養亞斯兒」的參考書,不如說是寫給所有家長、師長們的參考書,「不要隨便對孩子動怒」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個準則嗎?哪是只給亞斯兒的特權呢?(哈哈哈)

亞斯在接收訊息上,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當他願意接受你,你說的話,就會成為他思考的內容。——〈面對改變,無法變通、情緒卡關的亞斯〉

每個孩子應該都經歷過這個「接受某一個自己願意接受的人」的階段,只是在亞斯兒身上特別明顯,而且不是那麼輕易地接受,而顯得難以相處。一旦亞斯兒接受了那個讓他感到安全、舒服、不壓迫⋯⋯的人之後就比較容易走心了!(一般人不也是要經歷過這個信任、接受的階段嗎?)

要亞斯兒願意動起來,讓他「二選一」是優先考量的方法。運用二選一的方式,有兩個好處:
●不但減少對孩子下命令,也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面對有限的選項,孩子比較容易做決定。
——〈遇到困難就逃避、感到挫折就放棄的亞斯〉

讀到上述這段時,讓我回想想起我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這種「多選一的方式」,而讚歎起我的父母。那些一般人壓迫且命令式的「你就是應該要」「你只有這個選擇」「誰說你可以說不的」⋯⋯在我父母的教育裡很少出現過。尊重且不命令給選擇的方式,理當是所有家長、師長尊重孩子的方式,而不是只給亞斯兒的選擇啊!

而且千萬別這樣命令亞斯,他常常會冷不防的murmur回應你:「為什麼我應該、只能這樣?」你還得給他合理的解釋,也得看你有沒有那個耐心,還不如一開始就給出可選擇的條件。(或者,他就完全不想理你了,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表達「我不要」或者「為什麼要?」)

與亞斯兒說話,盡量別繞圈子,也盡量少用太抽象、迂迴的方式,因為他們不太能夠一下子就抓到關鍵與重點。——〈無法理解表情,只會解讀字面意思的亞斯〉

「直接反應」應該是亞斯最容易遇到麻煩的情境,常會被認為是「不會看臉色」「目中無人」的不尊重。而越是社會化完整的人就越容易在言談裡加了很多很多迂迴、客套(自以為禮貌)繞圈子的方式溝通。換個位思考,亞斯不是「白目」,而是腦中沒有內建「迂迴」這種機制,也許後天可以學、可以模仿,但先天的只能判斷且使用「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有時當自己聽不懂別人意思的時候,去問別人:「欸你說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就又使自己進入了「為什麼你這樣還聽不懂,是在找麻煩嗎?」的窘境。

而亞斯也經常在「明明已經直接表達了,對方也聽不懂」的狀態裡,感到無能為力:

你不可以碰我的身體(玩一下嘛,這麼小氣。)你們可不可以安靜點(你很奇怪耶,不愛熱鬧你走開啊!)明明現在就放學了,為什麼要突然叫我們留下來?(別人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以後加班沒有加班費也不能報休,那老闆下班前才給的東西要加班做還是隔天在做?(你注意你說話的態度!)⋯⋯

看亞斯書時,常常讓我有「被理解」的「懂得」而感到鬆了一口氣,讀這本書時更感覺自己在那個沒有那麼多專有名詞的年代(亞斯、過動⋯⋯)成長,遇到了很多禮遇我的師長,而感到幸運。

但說是「禮遇」好像似乎也不是擁有那麼多特權,只是恰好遇到了很多「不壓迫」「不威逼」的師長(與父母),他們也多有耐心的去理解即使你很不一樣、你無法融入群體、你經常消失在教室裡、你通常不按規則走⋯⋯他們還是能夠看進你溫和善良的內裡,讓你發揮這些長處,掩去那些不互動、不社交所帶來的障礙!

每回提起「亞斯」這件事,總是會引來或多或少的「藉口說」,彷彿「亞斯」就是一種拿來作為行為模式上劣質的搪塞,甚或給人任何「亞斯」就應該有被包容、禮遇、原諒、理解⋯⋯的特權,但「作為一面鏡子」,與亞斯柏格症的相處,常常讓人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有沒有花時間了解」「有沒有耐心聆聽」「能不能夠換位思考的包容」⋯⋯

也許你不了解「亞斯」,但面對孩子有很多可以「不動怒」的方式,這些方法也同時會影響到其他旁的不同特質的孩子們,互相包容、尊重彼此。

《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王意中
20220524|寶瓶文化出版
博客來
金石堂誠品讀冊Readmoo
感謝寶瓶贈書
(手比愛心)

P.S
書裡那些同學間的對話範例,或是家長、師長說話的方式,都讓我覺得可怕。不知道我是因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太久都把自己關起來還是?我沒有這樣跟同學說過話,也很少聽到同學這樣跟我說話(私底下我就不知道了。)

我有遇過威逼我的師長,但每次我都覺得他們回應不了我脈絡清楚的邏輯,而沒有再找我麻煩(沒有遇到無理取鬧的長輩是真的,大人就應該比孩子腦子更好啊!)

倒是這本書讓我發現我的父母非常有趣的,在我人生的選擇中(生活的選項裡)他們一直都是讓我自己選擇的,也沒有強迫我非得要有朋友、要會社交、要能融入小團體裡。雖然從小都被逼著在所有聚會裡當個禮貌小童站在那兒問候叔叔伯伯阿姨姑姑,但叫完就可以跑走去玩,也不用多有太多在成人間的交陪。年長後母親也完全尊重我不社交的選擇。想來這真是一種幸運啊!(但,這不是一種對別人的生活方式的尊重嗎?)

20170919東京足立區小學,EOS M3(啊,好想念日本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沒有年終也沒有尾牙的第二十年!

寫給電子書自出版的:成為一個作者之前,《殺人攻略》的委託

第二季總是很難讓人滿意!/《魷魚遊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