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350緊湊型M-ATX機殼裝機心得
本文同步發表於PTT、巴哈姆特、個人網誌MATTERS
(本篇測試文有點冗長,因此在文章的前段會先曬圖+總結給大家聞香,後段才會寫比較細節的部份,留給買了機殼的你們)
緊湊型M-ATX機殼在台灣的DIY市場相當罕見,在對岸卻是熱門選項,因為ITX主機板+SFX電源通常價格較高,使用M-ATX主機板+ATX電源可以降低很多預算。對於主流消費者來說,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高的性能才是王道。
全漢的CST350正是這個市場中的異類,在21升的體積下可以裝下標準M-ATX主板+ATX電源,CPU散熱器高度達到156mm,還有一堆風扇,將ITX一大票缺點拋開:貴、散熱差、顯卡&散熱器限制多。
想必各位都已經知道全漢CST350是對岸的先馬《I’m趣造》的雙生型號,全漢CST350在趣造的基礎上,增加了前面板Type-C和四面防塵網(還有前面板LOGO),有趣的是,先馬明明有其他款機殼在台灣上市,為什麼會變成貼全漢的牌呢?另外,全漢近期的產品名稱都只有數字加英文,以前經典的聖俠士、小颶風之類中二名稱不復存在。
CST350算是我花過最多時間測試的一款機殼,因為可以變化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風冷水冷、顯卡直插,以及ATX電源與顯卡長度的取捨等等,官網上其實已經列出洋洋灑灑的安裝建議,不過筆者實測後發現官網的建議偏保守,實際上能裝的更多,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第一種方案,也是最實際的方案,M-ATX主機板+ATX電源+CPU空冷:
CPU:樸實無華的亮機U AMD RYZEN PRO 4750G
主機板: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MSI B550M MORTAR WIFI
記憶體:威剛D50 RGB白色款
CPU散熱器:利民爆款PA120 White ARGB
電源供應器:路邊撿的酷媽550W&祖傳海盜船SF600
顯卡:鄉民長度的TUF RTX3060
▲機殼頂蓋和底部都可以拆,塔散的安裝難度不高。
▲這題考試會考,同時放下ATX電源+鄉民顯卡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是ATX電源(圖片電源為14)必須15公分內,第二是顯卡PCIE槽要插在第二條。
▲MSI迫擊砲的顯卡插槽在第一條,會和ATX電源衝突。
▲TUF B550M顯卡插槽在第二條,搭配14公分電源大約還有5公分的空間(如果用全模組電源會剩3公分左右)。
▲還是塞滿最舒服,電源風扇可以朝前面板,由前面板進風形成獨立風道。頂部加裝風扇有助於顯卡散熱(ATX電源模式頂部只能裝一顆風扇)。
溫度測試:
[email protected],功耗約87W,GPU烤機功耗約180W。
單烤FPU CPU溫度80.8度
單烤GPU 顯卡溫度65.6度
雙烤 CPU溫度90.2度 GPU溫度59.8度(雙烤時GPU功耗約140W)
▲後來改用SFX電源和B550M mortar,覺得這張主板很好看。
▲用訂製線右邊會更簡潔,不過我覺得這樣就不錯了,多餘的線材可以藏到前面板,CST350背面整線空間幾乎沒有。
▲使用SFX電源頂部可以裝到兩顆風扇,還是很侷促,要注意線材不能被風扇捲到,酷媽的NR200在頂部風扇的設計上安裝比較容易,但兼容性就…
▲PA120高度為157mm,使用網孔側板剛好蓋上,使用玻璃側板的話會有點壓到散熱器,但還是能蓋上,只是筆者不確定如果高溫下熱脹冷縮會不會爆掉,也可以考慮只扣三個角的卡扣。
◎其他配置不變,主機板改用C8I,散熱器改用TUF LC240水冷,測試側邊冷排進風的散熱性能。
▲側面冷排安裝難度比較高,筆者建議先把頂部風扇安裝好,再裝側面冷排。
▲將風扇裝在外側,讓RGB燈光透出來,也不用擔心風扇捲到線材。
▲效果意外很好,蠻漂亮的。
◎溫度測試:
CPU烤機:CPU溫度76.2度
GPU烤機:GPU溫度70.6度
雙烤:CPU溫度81.7度,GPU溫度70.7度
◎最後一種模式,顯卡直立,若要塞下30CM顯卡只能用ITX板+SFX電源,使用ATX電源會被限制到24.5CM,前置SFX電源會被限制在27CM。
*CST350沒有標配或選配PCIE延長線,筆者估計10~15公分的PCIE延長線就夠用了。
▲若要在頂部放下標準25mm厚度風扇,必須使用180度供電轉接頭。
▲180度轉接頭。蝦皮搜尋一下就有了。
▲顯卡距離玻璃還有約2公分的空間,基本上足夠了。
溫度測試:
CPU烤機:CPU溫度76.2度
GPU烤機:GPU溫度62.7度
雙烤:CPU溫度80.3度,GPU溫度62.7
使用玻璃側板CPU溫度沒有什麼變化,顯卡高了2~6度,還在接受範圍。
筆者本來預期側面冷排的溫度表現會最好,實測發現溫度表現最好的竟然是底部水冷+直立顯卡,由於測試側邊水冷時底部並沒有加風扇,筆者又測試了側面水冷底部加風扇,結果仍然不敵,推測是因為顯卡直插擋住風道。
▲完整溫度測試。
需要注意的是雙烤的時候顯卡功耗會受影響,另外風冷和水冷採用不同主機板,故功耗也有些微變化,風扇數量和種類也不完全一樣。
接下來是完整的開箱:
▲外箱就是全漢的風格。
▲另一面是爆炸圖。
▲配件盒貼心附上前面板IO防塵塞和備用卡扣。
▲機殼外觀烤漆是屬於比較平滑的質感,酷媽NR200則是質地較粗。
▲側板的洞洞也有做點造型,細節到位。
▲頂部IO採用對稱設計,滿足強迫症。
▲背面唯一可說的就是檔板右邊的蓋子是磁吸的,磁力超強,螺絲起子都會被吸走。
▲CST350除了後側其他面都可以拆除,但不像NR200可以連橫梁都拆掉。另外頂部、側邊、底部都有可拆卸風扇支架。風扇支架在安裝上相當方便,不過底部風扇支架仍須從下朝上鎖,而非從上而下,可能是考量到倒置模式。
▲風扇支架上的凹槽是全漢(台灣代理商視博通)特別挖的,安裝時盡量讓風扇外往(遠離主機板方向)安裝,避免與主板散熱片或記憶體衝突。
▲和NR200(黑色)比較
▲尺寸意外的相近。
▲使用M-ATX主板時要將電源線壓在主板下,不然電源線會很難走線(其實原廠挖一個凹槽就能解決)。
▲薛丁格的走線空間,由於做了彎折加強結構,背板幾乎沒有藏線空間。此外使用SFX電源會面臨CPU供電線偏短,建議採用主機板背面走線大法。多餘的線材只能藏在前面板。
▲有給螺絲起子放的凹槽,加分。
▲前面板IO可以整個拆下,CST350有倒置模式,不過無論風冷或水冷散熱都不會比較好,如果做分體水冷才需要考慮。
▲兼容性測試:頂部水冷無法安裝,主要是左邊會卡到記憶體,儘管已經是矮條了,右邊風扇也很勉強。
▲SFX電源完全可以考慮擺前面板下方,這樣有機會塞下M-ATX主板+直立30CM顯卡。
▲側面水冷總共會有六顆風扇,根本整線地獄
▲有預留綁線孔,電源線可以這樣整理。
▲Reset鍵同時是硬碟指示燈,按鍵的手感不錯,燈光也很均勻。
總結:
優:
- 平價做工有一定水準
- 散熱良好,加上玻璃側板對溫度影響不大(可能是因為體積夠大)。
- 誠意滿滿的前置IO、配件一應俱全。
安裝注意事項:
- 頂部風扇要整線整得比較乾淨,否則容易吃到線材。
- 側面水冷安裝時要注意水管彎折以及線材較難整理。
- 硬碟位除了安裝在前面板外,其他地方都可能影響散熱,需做取捨。
CST350在台灣市場幾乎沒有同級產品,雖然它長得很像NR200,但可以裝M-ATX主機板+ATX電源注定讓兩個產品的受眾完全不同,反過來說,如果你想要用ITX主板和SFX電源,那買NR200肯定是比較合邏輯的選擇。
測試了一大堆散熱方案,最後我最推薦的仍然是M-ATX主機板+ATX電源+空冷的組合,雖然雙烤時CPU溫度較高,但畢竟多數人玩遊戲偏向顯卡需求,空冷換來的易安裝、無須擔心漏水甚至更低的音量(PA120真的很安靜)絕對是最實惠的方案。如果還是想上水冷,側面冷排與底部冷排溫度差異不大,但是底部冷排可能導致水泵壽命降低,加上PCIE延長線和供電轉接頭的花費,筆者並不推薦,倒是分體水冷玩家可以嘗試各種奇怪的組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