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大債時代

梁廷安
·
·
IPFS
·
從去年到今年的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各國都在QE印鈔救經濟,一部分也帶動了金融知識的普及,也創造了一些少年股神或是投資高手,股市房市也隨之飛揚到人民痛苦指數有感,當年號稱左派的政黨也越來越右,此書我拖了一些時間才把它看完,相關書籍是看了不少,像是金融大騙局之後也要整理近Matters這。

此書出版於2011年次級房貸風暴後三年,所參考的歷史資料都是上次的大風波前的資料,次貸風暴前的一次是網路泡沫化,此書的資料收集較集中於1990-2010年之間,剩餘資料便是銀行金融史。

書中引言提到金錢至上的觀念,有了錢還要更多錢,此心態便是全球債市危機的背景心態,忘了經濟繁榮的目的是帶給人們更快樂的生活,而非永無止盡的壓力。

金融業的備受尊榮約是從雷根時代開始,透過金融商品的開發(IRA個人退休帳戶及401K的退休計畫),更帶來金融服務的推力發展。書中先用淺顯易懂的循環故事:假設一個國家只有一家銀行,今天你把100元存進銀行,銀行保留20元(俗稱存款準備率)下來後用了80元買了A公司的股票,A公司再把80元存入銀行,銀行又保留16元下來用64元再買A公司的股票,接著A公司再把64元存入銀行…。這樣銀行帳上呈現了36元的現金與144元的股票,透過了一開始的100元創造了200元(甚至更高的價值)的資產,神奇的銀行,而怎麼維持這樣的循環? 就是靠信用,銀行給的出錢,有人還錢,這樣生生不息。

再來會計學上,要平衡資產與負債,像上述的舉例,從銀行會計角度存款是負債,持有的是資產,144元的資產對應36元的股票,108的差額叫做權益。當負債比資產大時,權益就是負的表示人無清債能力,但也能解釋成流動性不足,資產無法清債,或是債無法轉換為好債。

接著看到個人理財,從買房到退休的規劃,再不停的信用擔保釋放資金下,金融業透過人生公式,讓民眾們活在老鼠輪迴圈的壓力裡;次級房貸簡而言之就是把風險擔給別人,局外局的賭徒的操作手法。然後透過資本市場賺來錢的人往往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是其他人過於廢物。

離此書完稿後的十年2021年即將結束,各國在疫情後均創國債新高,又出現了虛擬貨幣這項越來越成熟的交易市場,但目前仍尚未看到真正價值的意義,從大至全球首富小至平民百姓都可以開戶進行交易,使得資金又有新的管道可以流竄,而書中提到的要發一次心臟病來對金融市場做出改變,但每當遇到問題時就是印出更多鈔,刺激更多消費,透過行銷與品牌告訴民眾什麼才是過好日子,但更是沒有人要真心解決金融業的真正問題。

台灣已經加入了這全球金融遊戲裡脫不了身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梁廷安Matters是我個人資料庫 記錄我的閱讀筆記 & 各式心得,沒什麼版權,想抄就拿 歡迎多多交流 [email protected]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