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

梁廷安
·
·
IPFS
·
郭董曾在鴻海擴張初期提到他選擇了投資資本支出,增加廠房跟研發費用,這個決定是帶動經濟實質成長,是正義的經濟。而國家長期發展不會單靠一家大企業決定,有股票代號地企業僅佔事業體3%,97%事業體仍以中小企業為主。經濟停滯的感受隨著資訊流通、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開始明顯地有『賭爛感』浮現─不至於餓死但也沒有富足的感覺,對人生充滿絕望。挾帶這些感覺與對整體台灣未來趨勢會如何發展下,這是我想閱讀此書的念頭。
書的背景

此書作者為前國發會主委朱敬一教授,背景是2014年的318學運後出版,當時的社會氛圍有這股近期的『賭爛感』的一波高峰,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後讓執政黨垮台,孕育出了別於過往舊藍綠的新政治意識,經濟是為政治服務,這些新的政治意識將會引領台灣的經濟發展,引領的這些力量將會對現行的既得利益者產生衝擊。而此書就針對過去執政當局的政策選擇錯誤、或誤信某些經濟學原理教條所以導致現行的『賭爛感』困境來做分析,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及預測趨勢。

內容及個人看法

此書當時的撰寫背景已經過了5年,現在是2021在疫情蔓延的當下呈現的:失業率上升、政府紓困照顧不全、年輕人薪資成長幅度追不上物價的漲幅、人口死亡首度超越人口出生人數;另一面的台股接連創下史上最高點、房地產又再度飆升到高不可攀、社會的M型化日趨嚴重。我們發現了換了個政黨五年後,好像披著新的政治意識但一樣的經濟政策,是個換湯不換藥,主要政黨沒有想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經濟學上有一派學說是芝加哥學派,此學派主張從國家到全球都盡可能國際化、自由化,政府要最小化。像是簽訂越大的國際合作契約與放寬關稅壁壘,產品服務都是做到自由競爭就可達到最有效率的市場經濟。看似是很理想且良性地競爭與理念,但此學派的信仰者忽略了人性的本質─好逸惡勞。

我一直很喜歡我大學老師的主張:人性不善也不惡,人性本賤,能用最便宜最簡單的手法賺錢何必要搞一堆麻煩? 企業經營者也是人,不是聖人也不是惡人。當企業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下,當下的獲利模型可以賺取金流後而累積金流能購入資本財可以產生金流,然後這些金流大到足以COVER他所需花費時,企業經營者何必再去精進獲利模型? 要去精進獲利模型可是要承擔風險欸! 我都可以爽爽過生活了何必自找麻煩?

而此學派忽略了經濟生產所得的四要素之一中土地對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們人要上太空仍有段科技距離、在地球上也無法飄浮在空中、所有要做的任何商業行為都得站在地表上解決,誰持有了最多土地財富的流向就永遠往那流。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會有不同的價格,這是建立在財貨品質下的市場機制,想要取得高價或源源不絕的金流就得在財貨品質的各方面做提升(行銷、服務)。但當土地這項財貨再進行交易時人人都要買高於自己的購入價格,當A賣給B後B持有一段時間再賣給C,一層價格比一層高,但土地並沒有任何的產值或價值,100前它就長那樣100年後的它一樣是沒有改變。它的部位又大、沒有任何『實質變貴的理由』,所以因為土地的特性,越來越貴的土地會侵蝕整體經濟的發展。

當只有一個企業經營者這樣操作時還好,但當多數企業經營者都有這樣的想法時,便會讓企業不願冒險犯難,不願冒險犯難的企業就會缺少創新動能,創新動能下降就逐漸地薪資凍漲停滯,生育功能在年輕人身上但面對逐步難養育小孩的環境自然地就不想生小孩,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年輕人這樣想時,生育率就下降了。

從效率經濟到創新與知識經濟

除了上述在資本財的政策錯誤外,書中一直強調另一部分的困境在於從效率經濟到創新經濟時政府的角色沒有夠有承擔力,政府該當負起創新經濟的責任。效率經濟指的是代工與轉單,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當勞力與土地成本覺得不能cost down時企業隨著全球化去移動尋租,這與炒作土地是異曲同工,且難以避免只能待技術的自然淘汰。

再來的是創新經濟,此書認為創新經濟與知識經濟重點在於政府並不鼓勵,過去的政府並沒有大力扶持只單靠專利是不夠。知識經濟的無敵對性(分享給誰都沒差)、外溢效果(學術上追求卓越)、跟最重要的重尾效果(不停地注入資本一定會有奇蹟)都是具有準公共財的特色,政府該積極扶持與保護。但短視與窮怕了的思維,使得很多很酷很炫的想法剛萌芽可以準備執行時,就收割或胎死腹中無法繼續做下去,這才是經濟難以成功轉型的困境。

結論

創新這詞倒過來成了新創,近年很多新創的事業體,不論是自稱新創還是真的商業模型很新創都有。我也去過這些分布在信義、松山區的自稱是新創事業的地方上過班,該有的勞健保之外後是不那麼很守勞基法,但有股迷人的吸力會跟著老闆通常人也不賴,然後隔了一陣子就倒了或被收購了。

我想何謂創新? 我認為最直覺的概念是在產品與服務的設計上發現過往可以有『改善的地方』,然後針對它們增加了過往沒有的『東西』,創造了屬於它們的『價值』,而這價值是可以被現行的法定貨幣『衡量』,衡量後給出一個『數值』來回應的它們價值。我想這樣的『思維培養』是要一段長時間然後要回到教育做起,那這樣做的教育一定是很耗費時間成本的,要怎麼禁得起時間成本的消耗呢? 那就先回到最源頭的土地改革開始做起吧!

希望所得分配越來越正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梁廷安Matters是我個人資料庫 記錄我的閱讀筆記 & 各式心得,沒什麼版權,想抄就拿 歡迎多多交流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影評
6 篇作品
社會理解
16 篇作品
人生深思考
7 篇作品